规划问道

国际低碳城节能环保产业园的规划实践——规划日课(11.12)

国际低碳城节能环保产业园的规划实践——规划日课(11.12)

国际低碳城节能环保产业园的规划实践——规划日课(11.12)

AD:“双十一”限时优惠——规划师不可错过的城市数据综合课程,福利时间延长至14号。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查看活动详情。


国际低碳城节能环保产业园的规划实践——规划日课(11.12)


1、解锁垃圾围城,为深圳打call

来自深圳规划院: 杜任俊,郑希黎 UPDIS共同城市


邻避设施及邻避效应


邻避设施:邻避设施通常是指一些有污染威胁的公共设施。例如变电站、垃圾掩埋场、医院、发电厂等等。因为公共设施使周边的居民的利益或环境受到影响,而引发矛盾,被要求避开。西方学者将这类设施称为“邻避设施”(Not-In-My-Back-Yard, NIMBY),即“邻居希望躲避的设施” 。


国际低碳城节能环保产业园的规划实践——规划日课(11.12)

市民希望躲避的设施(图片来源:网络)


目前,我国主要有垃圾填埋、垃圾堆肥、垃圾焚烧三种垃圾处理模式,主要有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场两种垃圾处理设施。垃圾填埋作为城市中普遍使用的垃圾处理方式,不仅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而且大量占用土地,形象不佳、散发恶臭,市民厌恶情绪严重。垃圾焚烧具有减量多、耗时短、占地面积小等优点,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国际低碳城节能环保产业园的规划实践——规划日课(11.12)

部分垃圾焚烧厂排放的烟气未满足国家相关标准,产生了环境污染问题(图片来源:网络)


由于我国垃圾焚烧处理起步较晚,在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垃圾成分复杂、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等问题,导致一部分垃圾焚烧厂排放的烟气不能稳定满足国家相关标准,产生了环境污染问题,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使得居民恐惧情绪增加,产生了邻避效应。


国际低碳城节能环保产业园的规划实践——规划日课(11.12)

部分垃圾焚烧厂排放的烟气未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图片来源:网络)


深圳以“环境园”为核心的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发展困境


目前,深圳以“环境园”为核心的城市垃圾处理设施是我国比较先进的方式。“环境园”是一种集垃圾焚烧、填埋、堆肥等为一体的城市垃圾综合处理基地,普遍采用具有先进水平的垃圾处理设备,已经克服了环境污染问题。


然而,由于园区相对封闭,缺少高新技术的展示,以及相关的环保教育课程,使老百姓不能对现代垃圾处理技术产生了解与信任,不能改变城市居民的固有印象。此外,由于垃圾产量逐年上升,卫生填埋场的空间有限,再加上焚烧处理后的灰渣不能转化为产品,也需要占用填埋场的容量进行填埋,“环境园”即将面临空间发展瓶颈。


国际低碳城节能环保产业园的规划实践——规划日课(11.12)

深圳环境园规划布局图


总体而言,深圳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产生邻避效应的根本原因在于城市垃圾处理方式尚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主要存在两大问题:


①生活垃圾分拣技术水平低,垃圾产量居高不下:我国当前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以自发性的、原生态的分类回收模式为主,垃圾分拣回收的工序大多通过拾荒大军人工分拣完成,尚未建立起良好的垃圾分拣系统,导致垃圾产生量和增长量长期居高不下。


②以焚烧+填埋的垃圾处理方式,邻避效应强:现有的垃圾处理方式以垃圾焚烧和填埋为主,但垃圾填埋过程中会产生滤液、臭气等,从而遭到周边居民反对,而垃圾焚烧产生的废渣,高度依赖填埋,未能合理利用,进一步增加垃圾填埋压力。因此,在过去十年间,“环境园”的建设仍遭遇诸多困难,实际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不断遭遇周边居民反对,新建和扩建面临重重困难。


国际低碳城节能环保产业园的规划实践——规划日课(11.12)

现阶段城市垃圾处理方式示意图


深圳国际低碳城节能环保产业园的规划实践


(1)背景


为解决深圳垃圾处理问题,深圳市政府加快新增东部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深圳坪地国际低碳城上坑塘地区,并提出将基地周边的现状旧工业区转型升级为节能环保产业园区的设想。


(2)以节能环保产业园为核心构建城市综合垃圾处理设施的新思路


通过以节能环保产业园为核心的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构建与城市开放融合的优美园区、绿色环保的科技园区以及节能环保主题教育基地。


国际低碳城节能环保产业园的规划实践——规划日课(11.12)

以节能环保产业园为核心构建城市综合垃圾处理设施的新思路


(1)从根本上改善传统垃圾处理设施的形象,使其完成从“邻避设施”向环境友好型设施的转变,同时也为全市乃至全国类似厌恶型公共设施项目建设树立示范和标杆。


(2)我国现阶段的垃圾回收、垃圾分拣、垃圾资源化等技术相对国外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围绕固废处理行业集聚相关的技术、设备等研发的企业及科研机构,其成果可以运用到园区内的生产中去,通过研发、试验及实践,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园区发展模式,其技术成果及设备为行业进行示范及展示,促进深圳垃圾处理行业的整体提升。


(3)以固废处理产业为核心,产生集聚效应,吸引节能环保产业的大集聚,带动深圳循环经济发展,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际低碳城节能环保产业园的规划实践——规划日课(11.12)

生态低碳的绿色园区


(3)构建与城市开放融合的园区新形象


一方面在技术革新、电厂及园区形象等方面全面加强园区的硬件建设:项目启动了国际竞赛征集活动,甄选出能够代表全世界最高水准的建筑及城市设计方案,建立特色地标。项目也将采用世界最先进垃圾焚烧技术,通过严格控制各项环保指标、信息实时公开、开放参观等途径打消市民疑虑。


另一方面,通过建造丰富的科普广场、艺术公园、社区活动场地、公益性文体活动中心,将整个园区作为完全对外开放的公共空间,改变人们对垃圾焚烧电厂的固有印象,让市民从观念上接受垃圾焚烧电厂。


国际低碳城节能环保产业园的规划实践——规划日课(11.12)

创新先进的科技园区


(4)以循环经济为导向,“物尽其用、变废为宝”综合垃圾处理新思路


首先以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为依托,提升传统垃圾的回收、分拣和加工处理技术,在提高可利用垃圾量,减少最终垃圾填埋和焚烧量的同时,为城市输送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逐步实现垃圾全量焚烧,避免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臭气、滤液污染等问题。提高垃圾焚烧技术,杜绝有害气体排放,并依托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最大化利用垃圾焚烧后产生的废渣,将其制成环保砖、旅游纪念品等产品,变废为宝。


国际低碳城节能环保产业园的规划实践——规划日课(11.12)

依托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深圳垃圾处理模式图


(5)以科技创新、多元复合、开放融合为目标的综合功能开发策略


为改变“环境园”园区封闭、功能单一的状况,以科技创新、多元复合、开放融合为目标,规划构建了“科创智慧中枢、生产制造、共享服务平台、社会公益服务”四大功能板块。


“科创智慧中枢板块”:将形成汇聚科技研发、特色学院、商务办公、教育培训、科技服务等功能产品,打造集产、学、研一体的创新平台。


国际低碳城节能环保产业园的规划实践——规划日课(11.12)

创新交互走廊


“生产制造板块”:以垃圾焚烧发电厂为核心,并兼备示范性生产研发的功能。


“共享服务平台”未来将基于企业需求,以及人才需求构建全方位的企业配套服务及生活配套服务功能体系,打造宜居宜业的绿色园区、活力园区。


“社会公益服务板块”:是破解邻避困境的重要环节,园区将彻底改变以往封闭的孤岛形象,与城市功能相融合,开放更多友好可进入的园区空间,将体育活动场地、文化活动中心等产品回馈周边居民;结合公民环保教育,提供生态公园、环保广场等功能产品,回馈城市居民。


国际低碳城节能环保产业园的规划实践——规划日课(11.12)

环保科普教育径示意图


(6)与周边居民分享利益、共同发展


利用项目契机,规划建设绿道、生态公园、温水泳池(利用焚烧电厂余热、余电)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为周边社区提供服务;提供工作岗位及专业培训,增加就业机会;为周边社区免费提供焚烧电厂的余热、余电等能源,并与周边社区分享园区效益。


国际低碳城节能环保产业园的规划实践——规划日课(11.12)自然休闲游览径示意图


点击查看原文全文:UPDISCC 解锁垃圾围城,为深圳打call

延伸阅读:他山之石 | 日本城市的垃圾“战争”

国际低碳城节能环保产业园的规划实践——规划日课(11.12)

2、陶溪川博物馆获亚太遗产创新奖

本文来自: 刘岩 齐晓瑾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摘录:下图中巨大的陶瓷烧炼车间建于1956年,是景德镇宇宙瓷厂的主车间。厂房内保留了古老的圆窑、1960年代的煤烧隧道窑和1990年代的汽烧隧道窑,窑房两端分别保留着苏联援建时期未完工的原料漏斗和高达60多米的烟囱。


国际低碳城节能环保产业园的规划实践——规划日课(11.12)


2012年,清华同衡遗产中心在景德镇陶瓷产业园区规划中将其所在区域确定为景德镇先期改造的示范片区,后命名为“陶溪川”。


国际低碳城节能环保产业园的规划实践——规划日课(11.12)

陶溪川片区城市设计


设计思路


基于对景德镇古城的系统认知和对厂房建筑的价值特色、结构特征的细致研究,项目组认为,两座烧炼车间见证了景德镇作为新中国工业城市独特的时空记忆,曾经是一个时代的城市象征。两栋建筑中保留的各个时期的窑体、烟囱、管道以及建筑本身,完整描述了中国陶瓷生产从手工作坊到工业化生产转型的过程。


因此,项目组把遗产保护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用到了建筑设计中,在结构检测、细致测绘的基础上,保留原有结构,揭顶维护、结构加固,在功能改变过程中采取最小干预原则,把老厂房中的外墙材料、内部构架进行最大限度地再利用。在外墙砌法、框架结构维护的过程中,在满足博物馆、美术馆建设规范要求的前提下,采取原工艺进行修复和建设。


国际低碳城节能环保产业园的规划实践——规划日课(11.12)



点击查看原文全文:陶溪川博物馆获亚太遗产创新奖——清华同衡&华清安地联合作品

国际低碳城节能环保产业园的规划实践——规划日课(11.12)

国际低碳城节能环保产业园的规划实践——规划日课(11.12)


回复“研习社”,学习城市数据技能

回复“成长营”,一起提升规划思维


国际低碳城节能环保产业园的规划实践——规划日课(11.12)

【 国匠城 】

注册会员:127035人   微信关注:  73958人

回复“APP”

下载国匠城最新APP客户端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匠城

通过「BeePress|微信公众号文章采集」WordPress 插件生成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