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提出,新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要致力于实现“多规合一”,打造全国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强化规划实施监督提供法定依据。
此后,中共中央 国务院、自然资源部等有关部委多次发文,对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强规划全周期监管作出相关部署安排,并强调新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应是“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的智慧规划。
图 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典型特征
面向传统规划理念、技术、方法向智慧规划转型的现实需要,各地纷纷开展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等信息化建设工作,并在过去几年内基本完成信息化框架构建,为智慧规划打下坚实基础。
当前,伴随着各地规划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空间规划的重心已逐渐由总体规划转向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等内容,新的阶段对智慧规划有了新的要求。那么,面向2.0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2.0时代的
目标与方向
面向五级(国家、省、市、县、乡镇)三类(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以及城市设计)国土空间规划全要素、全周期、全过程、全空间智慧化管理需要,以一张图系统建设为基础,以多源大数据为支撑,以实景三维、数字孪生、空间智能等技术手段为核心,面向规划编制智能化、审查自动化、实施精准化、监管多维化等目标,构建覆盖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化应用体系,促进各级各类规划上下统筹、有序衔接,提高各类规划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水平,总体上促进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由“总规到详规、点状到联动、静态到动态、二维到三维”的升级转变。
图 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发展方向
四大目标
规划编制智能化:以进一步促进规划协同管控为目标,用好“一张图”基础、做好编制分析、建好协同机制,保障规划编制基础牢固、过程科学、成果合理。
规划审查自动化:厘清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各类规划间传导关系、审查要点、审查规则,构建健全规划传导体系。依托智能审查工具,实现规划成果自动化审查,强化规划传导管控。
规划实施精准化:以人工智能、二三维一体化分析技术为支撑,构建项目部署实施技术支撑体系,辅助规划建设项目精准实施,助力项目选址更科学、设计更精准、实施更可靠。
规划监管实时化:建立健全规划全过程监管体系,实现关键指标、日常业务、违法管理等多维度内容的动态实时监督预警。
图 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四大目标
转型思路
从总规到详规:基于总规构建的“一张图”基础,延伸构建详规、专规、城市设计信息化支撑应用体系,支撑“多规合一”协同管控。
从点状到联动:由以往仅重视规划设计前期的编制、审查等节点,向“编-审-施-督”全周期业务联动、全过程衔接管理转变。
从静态到动态:提升规划动态感知能力,完善国土空间感知体系,实现规划“过去-现状-未来”多时态的跟踪、监管与预警。
从二维到三维:突破二维平面限制,强化规划全周期业务的三维基础支撑能力,促进规划成果可视化、管控精细化、感知实体化。
图 智慧国土空间规划转型思路
智慧规划2.0
建设框架
在智慧国土空间规划顶层目标指引下,开展智慧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化支撑框架设计,总体上以规范机制为保障,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支撑,以各类规划重点业务需求为牵引,搭建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等信息化管理应用,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规划编制单位、社会公众等多主体提供规划服务。
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建设是支撑各类规划数字化与信息化管理的底层保障,具体内容包含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感知设施等软硬件设施,为规划信息传输、数据运算与分析以及存储管理等提供支撑。同时,面向国土空间感知能力提升的需要,在基础设施构建中还应加强物联网、互联网等感知网络体系的搭建,强化规划全生命周期监测能力。
数据资源层:以现有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基础,针对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不同管理层面对数据的细化要求,梳理各类规划专项数据资源目录,整合归集相关数据资源,并汇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数据库,在深化“一张图”数据粒度的同时,加强数据服务保障能力。
技术支撑层: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智慧化发展的目标,重点依托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关键技术,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指标库、模型库、规则库及知识库等,满足规划科学编制、自动审批、动态监测、智能评估、智慧推演等应用需要。
业务应用层:构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周期数字化管理系统、村庄规划数字化管理系统、专项规划审查系统和城市设计全过程管理系统四大应用,针对当前不同规划以及城市设计管理过程中的痛点问题,以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手段赋能各项业务高效开展。
用户层:系统用户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编制单位和社会公众三类用户,面向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支撑业务监管决策,提升规划全周期管控能力;面向规划编制单位提供科学智能的规划编制分析工具,助力提高规划编制科学性;面向社会公众,贯彻“开门编规划”的理念,加强社会公众参与感。
上述智慧规划信息化框架主要围绕当前阶段各类规划智慧化转型通用需求与痛点构建,旨在提供一个相对通用的智慧规划转型范式。由于各地规划信息化发展水平不一、规划所处阶段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不同地区的现状与自身需求,因地制宜、有所取舍的参考,走出特色化的智慧规划之道。
结 语
本文针对新时期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发展需求,提出了在智慧规划2.0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发力的目标与方向,并从实现思路、总体设计等层面构想了智慧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化应用体系建设路径,以期为智慧规划2.0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提供一定参考借鉴。
-
智慧国土空间规划⑩︱四川省自然资源基础信息平台建设项目通过初验 -
智慧国土空间规划⑨︱保护“长江之肾”,洞庭湖区生态遥感监测项目通过验收 -
智慧国土空间规划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用数字化建设“大美新疆” -
智慧国土空间规划⑦︱贵州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自然资源智慧大脑建设探索 -
智慧国土空间规划⑥︱疫情防控视角下,关于空间规划的思考 -
智慧国土空间规划⑤︱智慧国土空间规划2.0时代,我们要怎么做? -
智慧国土空间规划④︱海南“机器管规划”,推动国土空间智慧化治理 -
智慧国土空间规划③︱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新理念、新方法 -
智慧国土空间规划②︱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以信息化技术赋能国土空间规划 -
智慧国土空间规划①︱疫情背景下城市治理模式转型思考:智慧规划与智慧城市“双智协同”建设逻辑、理念与路径
专 题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地资讯):智慧国土空间规划2.0的目标、方向和建设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