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分享一则散文吧,作者把自己叫做边走边聊,的确,闲聊一下,多一些感性的东西,轻松轻松,周三快乐:
初到一个城市,打开一张地图。每每去一个城市,我喜欢买一张地图。
首先,看看这个城市的布局、区划、街道、地名,哪里是市中心,哪里是郊区,哪里是风景区,哪里是商务区,总之会对这个城市的大概布局有个了解;
其次,清楚自己在哪,什么方位,将要去的地方在什么方位,东西南北一定要搞清楚。
这两点对我来说都很重要,我是一个必须要随时搞清楚东西南北的人,必须对自己所在的位置和将要去的位置在脑海中有个大致的感觉,否则丧失安全感。方向感对于一个爱旅行的人来说灰常重要啊。
不过随着GPS及移动通讯的发达,手机已经能取代纸质地图的功能。可我还是觉得盯着小小的手机把地图拖来拉去很不方便,还是会买地图,现在我的地图也已经攒了一堆了。现在城市发展变化太快,时隔一两年参考价值都降低了很多,不知道怎么要怎么处理这些废旧的地图…
怎么聊起这个了呢?一直想找本关于城市规划的书看看,周末翻了本《美好城市–沉思与遐想》,这是一个有很多年城市规划工作和研究经验的美国人Allan写的书,描述他在印度加尔各答参与城市规划、在意大利参观、在克利夫兰工作、为浦东发展提供建议以及参与旧金山城市发展规划等这些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我真是没法习惯他的写作风格,经常不能get the point,看半天都不知道他想表达的观点是什么。不知道是不是我太浮躁的缘故,我仅就我勉强看进去的一些点记录一下。
作者曾经受邀在加尔各答居住过两年,受基金会委托为加尔各答的发展提出城市发展规划,因其对当地文化习俗的无知,两年后自认为工作收效甚微。
城市规划是个与当地文化、习俗等人文因素密切相关的事情,并不单是一个技术性问题。对于一个并不曾在当地生活过,也并不熟知当地文化的人,如何能够为当地设计出完美的城市规划方案呢?所以我也倾向于认为他们的作用是解决某些技术性的问题,或提出合理化建议,如果完全设计一个方案我觉得还是本地人更合适。
在放弃其他影响因子的情况下,仅从理想主义的设计理念角度来讲,实现便利、宜居、活力的城市规划已经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庞大系统工作了。而考虑到现实可操作的变量,那将会是更加复杂的工作。这并不止是一个设计性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性的问题。因为城市规划本身也是一种利益格局的规划与分配。利益牵扯其中,那从理念变成现实的过程必然是艰难的。
如何使理念变成现实的过程具有可操作性?这就牵扯到城市规划的决策过程了。仅举一例。我记得杭州余杭地区因为建垃圾焚烧厂的事情,附近地区的居民义愤填膺走上街头。
垃圾集中处理,好处由全体市民共享,而诸如受到恶臭、废水、飞灰甚至致癌物的损害则主要落在场地周边的居民身上,这显然是有失公平的。因此在垃圾焚烧厂在产生以来的100多年间,经常成为被激烈抵制的对象。到了80年代,这一现象被赋予了一个专门名称NIMBY(not in my backyard,即“别在我家后院”)貌似避邻主义就是这么来的。
大概有这么几点:
1、要有事前的谈判机制。垃圾厂这种可能会带来负的外部性的规划,在进行选址的时候必须要有事前的听证机制或是商议机制。当然这里也显示了集权国家的优越性,民主国家决策的低效率以及民粹主义泛滥的恶果。
集权国家的决策过程可以完全忽视民众的因素,我觉得哪里合适我就建在哪里,你不同意就是不具有集体主义的牺牲精神;民主国家则需要反复的征询周围民众的意见,进行马拉松式的谈判,如果民粹力量强大,那很可能一个有益的项目也被拖垮了。
余杭那个项目应该是在维稳的强大压力下破灭了,倒还真和民主没啥关系,当地政府畏惧的是上层并非民意。
2、单就垃圾场这个问题,我觉得是可以用钱来解决的。因为垃圾的集中焚烧处理是合理正当的方案,这个大家都是没有异议的,争议的是在你家后院烧还是在我家后院烧的问题。那就利益相关方去谈判好了,核心是对于受损利益的补偿,双方达成一个利益平衡点,这个问题应该是有解的,至少我这么觉得。
3、从理念到现实的可行性。也许在各种因素都倾向于认为A地适合建垃圾焚烧厂,但存在A地各种复杂因素导致最终无法修建的可能性,故规划的现实性往往具有更重要的含义。
再顺道聊几句,怎么去看一个城市,不仅要看这个城市的有形规划,更重要的是这个城市的社区生活、市民状态。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社区生活,我理解的是可以通过这个城市中的人的普遍的生活状态来描述的一种城市气息。
比如描述美国小镇人民的生活气息可能应该是desperate housewife紫藤镇居民的那种生活状态,而在中国的城市,那应该是去当地菜市场或挤公交地铁才可以感受到的。
数数我去过的国内城市,总体感觉,南方城市往往比北方城市有更好的规划和舒服的体验。这玩意貌似和GDP成正比的,有钱的地方就舒服些,穷的地方连地面都搞不干净,很难想象会有其他好的体验。
具体城市吧,我觉得杭州、厦门、成都、苏州都不错。本来青岛我一直好评,我真心喜欢绿树红瓦还有德式建筑的风格,但去年12月去的时候雾霾太严重了,让我有点失望了。
成都主要胜在满街的公园、一地的杜甫诗词还有清脆的麻将声,不过修地铁修的很换乱现在;厦门胜在独占小岛干净整洁,美丽的环岛路、热带风情的植物还有灿烂的水果;苏州胜在周边的各种小镇、各种小桥流水、老城的白墙灰瓦还有发达的经济;杭州不仅胜在西湖的美好,更胜在免费的大气,我脚着这是经营城市的大智慧。
摘两句我勉强记的书里的话。
尽管我在这里尽职尽责,但我知道自己并不属于这里。我们都不曾了解工作的文化环境或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永远都不会了解。那么我们怎么能斗胆要求东道主对我们言听计从呢?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一场殖民运动。
企图去了解你并不了解或者可能永远都不会了解的事物并非易事。不了解其实可以使人盲目,当告知别人该采取何种策略时应小心谨慎。(it works in many conditions)
原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边走边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