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拓扑方法的创意城市研究——艺术家对巴黎文化场所的看法
A Top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Creative City: Artists’ Perceptions of Cultural Places in Paris
源自: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2022, 22(6): 1125-1148. https://doi. org/10.1093/jeg/lbab049
作者:Marie Ferru, Alain Rallet and Christophe Cariou
推荐:沈静,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shenjing@mail.sysu.edu.cn
创造力与空间之间的联系已被广泛认同,可以说一个城市的创造性是特定活动或特定人群区位选择的结果。基于此,本文从艺术家的角度出发,提供了一个基于艺术家对文化场所看法的拓扑关系来分析创意城市的研究框架。研究调查了巴黎北部地区267名从事艺术活动的艺术家,运用心理地图来捕捉他们认为对其创造力贡献最大场所的感知,并使用量化方法处理这些感知,明确哪些场所吸引了哪些艺术家,分析艺术家对这些地方的看法以及巴黎地区创意场所的网络特征。研究发现,艺术家们对于场所的感知与场所在城市创意环境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是否被认为是一个互动的地方等两个特征相关,并确定了艺术家的“创意路径”建立了场所的声誉,认为处于较宏观的创新环境但互动较弱的地点、处于较下层且具有协作的地区和社区化的场所在艺术家中具有很好的声誉。研究还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场所之间网络联系,发现巴黎的创意场所网络不仅彼此连接良好,而且也很好地融入了全球网络。论文建议地方公共政策可从这种自下而上的主观印象中受益,不同于公共补贴的重要性和艺术场所的媒体形象等传统的政策措施。
长时间的居住满意度测度——对一个大型住区的研究结果
Measuring Residential Satisfaction over Time: Results from a Unique Long-Term Study of a Large Housing Estate
源自:Housing Studies, 2022, 37(10), 1858- 1876
作者:Sigrun Kabisch, Janine Poessneck, Max Soeding & Uwe Schlink
推荐:魏宗财,唐琦婧,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weizongcai@scut.edu.cn
居住满意度是城市和住房研究领域的经典话题,也是宜居城市的关键组成部分。既有关于居住满意度研究成果都集中在对某一特定时间截面的分析,对社会经济属性、住房和社区属性、环境设施,及居民偏好等影响因素探讨较多,但少有实证成果关注其动态变化。因此,作者基于对莱比锡市某大型住区的长期研究,探究了居住满意度的动态变化情况,特别聚焦于不同的空间、时间和居民的社会经济属性等影响因素。作者比较和评估了居民对居住环境特征的感知随时间推移的变化情况,揭示了这些主观因素对居住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和原因。
研究发现,居住满意度状况并不稳定,且影响因素的显著程度可能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居住舒适度和隔音性能对住房层面居住满意度的影响不会随时间推移而变化,且隔音性能也是住区层面居住满意度的一个稳定影响因素,其他因素对居住满意度的影响则随时间而发生变化。例如:住房面积大小在1987—2004年对住房层面的居住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但其影响程度在此后有所下降。安全从2004年开始成为住区层面的重要影响因素,且一直保持显著。清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波动。作者认为,所有这些在地化特点都受到政治环境变化、总体规划和人口社会经济属性的深度影响。该成果也提醒在开展居民满意度的研究时,不能仅靠单一时间截面的数据,更应强化对居民主观感受的长时间跟踪研究,为切实提高国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供研究支撑。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际城市规划):书刊导览 | 期刊导航(20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