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2021年,广州市部署重点发展21条产业链,其中,时尚产业是广州“万千百”产业链工作部署中八条“万亿级”产业链之一。从宏观来看,时尚产业包括时尚相关的产品制造、销售和服务,产业形式跨越了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界限。而时尚与产业二者关系,则可用“冰山模型”来理解:时尚是彰显产业和城市特色精髓的外在表现,而产业的规模和发展水平支撑了时尚的发展。可以说,时尚产业是都市消费产业的典型代表,也是城市文化形象的缩影。本文从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着手,概述广州在时尚产业的突围路径,以供参考。

产业与时尚关系图解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绘
01
广州时尚产业六大板块
领跑全国
提及“时尚之都”,大家总会联想到国外的巴黎、米兰、东京,国内的上海、北京、成都。而在“时尚之都”排行榜上籍籍无名的广州,却聚集了中国规模最大、供应链最成熟的时尚产业链。

广州发达的时尚制造产业分链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绘
从品牌培育来看,截至2021年底,广州时尚产业集群制造业板块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42家,占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的25%。其中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高达51家[3],培育出了希音(SHEIN)、Urban Revivo、比音勒芬、完美日记、溪木源、欧派、索菲亚、尚品宅配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02
困局:时尚滞后于产业
榜上无名的时尚之都
尽管广州本土时尚企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资料、多元的渠道资源和出色的运营能力,但存在“产业实力有余、时尚发展不足”的特点。
1
产业视角:
“设计-生产-消费”三端的困境
消费端,广州面临“商贸展秀难出圈,消费场景缺主题,线上流量少头部”的困境,核心商圈时尚元素匮乏,首店经济、文创体验等内容支撑和潮流要素不足。

时尚产业空间支撑不足:以希音供应链为例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绘
2
城市视角:
榜上无名的时尚之都
从城市角度看,广州在全球时尚城市的评选中往往榜上无名。纵观世界时尚之都,时尚产业的繁荣离不开与传媒、出版、影视、艺术、金融等行业的融合发展。广州作为时尚产业链的聚集地,在时尚领域却缺乏话语权,往往作为被动接受、复制国际潮流,缺乏根据广州城市身份认同进行时尚符号、传播话语的创造能力。

时尚之都的主要评价机制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绘
03
他山之石:
国际时尚之都的发展之路
时尚之都的“养成”主要有两个发展路径。一是从传统生产基地向时尚设计之都转型的发展路径,以米兰、纽约为代表。二是依托消费驱动,通过高端时尚消费和活动,吸引集聚设计和艺术力量,再带动相关产业配套的发展路径,以巴黎、东京等城市为代表。以广州为标的,本文聚焦米兰、纽约两个案例。

时尚之都的典型发展路径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绘
1
米兰:
从工业重镇到创意之都,“展贸+设计+文化活动”牵引多元制造业升级
二战以前,米兰是意大利最发达的工业区域。1961年,米兰国际家具展开办,并逐渐拓展到服装、室内设计、灯光、工业设计等领域,激活了米兰制造业向前端转型,涌入了大量艺术家、匠人、设计公司。1980年前后,米兰获得“时尚中心”的国家定位,传统制造工坊依托设计力量,向品牌化、高端化转型。2000年以后,米兰设计周开办,城市层级的文化活动全面激活创意经济与空间活力。自此,米兰成为引领多元制造业设计理念与发展趋势的全球风向标。

米兰设计周:以城市为展馆,街区式全天候展览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绘
2
纽约:
制衣中心到时装之都,以“商圈+创意传播+艺术生态”塑造本土潮流
早期纽约是美国重要的低成本纺织工业中心。1920年以后,纽约打造“大型百货+零售店”的商业街区,促进了时装的大众消费。1943年,纽约时装周诞生,依靠时尚杂志、媒体传播的影响力,打破了欧洲在时尚话语权的垄断,并孵化了Coach、Michael Kors、Ralph Lauren等本土流行品牌。1960年以后,纽约的城市先锋艺术和娱乐传媒产业蓬勃发展,流行文化赋能纽约时尚产业再度升级,逐渐引领全球风尚。

第五大道成衣商贩(左)、第一届纽约时装周(右)
图片来源:网络
04
从千年商都到时尚之都:
广州的突围之路
结合案例经验,未来广州实现从“时尚产业集群”向“时尚都市”跃升,需要以时尚牵引产业升级,在设计、生产、消费三端共同发力,同步提升广州时尚的产业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

时尚产业三要素图解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绘
设计端,从教育、空间和文化三个维度赋能。以时装产业为例,围绕名牌院校和创意园区培育一流设计力,围绕广州美术学院、中山大学(艺术学院),打造十里(5km)时尚设计大道,配套品质型时尚设计园区特色园区,导入设计、检测、打版、直播、秀展五大核心功能。结合城中村改造,配套保障性住房、众创空间等设施,从而以可负担的成本孵化、留存优秀设计品牌。联动文创、体育、餐饮产业链,注入先锋时尚风潮,高纬拉动时尚氛围提升。

打造十里(5km)时尚设计大道示意图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绘
生产端,强化供应链管理“中枢”功能,加快整合湾区时尚产业链。围绕白云国际机场等货运枢纽,打造供应链管理中心和柔性生产基地,满足时尚产业集群发展的“快返”需求。如白云国际机场,面向高附加值、高时效性产品,规划布局灯光音响、美妆、珠宝、服装等时尚产业分链。此外,结合产业空间需求,引入国资平台定制智能工厂,引导时尚产业重点集聚区的空间有序更新。

强化供应链管理“中枢”功能示意图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绘
消费端,聚焦场景营建、消费升级。一是引导时尚展贸场景“出圈”。通过打造高等级的展贸品牌和展贸平台,带动本土时尚品牌对外输出,促进跨产业链价值分享,形成面向商业交流、企业合作、采购订货、媒体传播的专业化时尚展贸服务链条。二是时尚消费场景“立异”,结合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带特色资源,谋划4大主题个性化消费场景,差异化导入首店、快闪集市、创意活动等,擦亮“时尚消费客厅”的名片。三是时尚流量场景“聚合”,联动物流枢纽打造电商“枢纽仓”,升级时尚直播“新基建”, 整合白云、番禺、增城、南沙时尚产业集群,打造4大高品质电商基地。

营造珠江沿岸特色主题消费场景示意图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绘
相关注释:
[1] 数据来源: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2广州国际时尚产业大会暨时尚消费节”新闻发布会,2022-12-21
[2] 数据来源: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3] 数据来源: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供稿|区域规划设计所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产业链洞察⑥|冲上万亿级,广州时尚产业的突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