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树名木
北京是世界上古树最多的现代化城市,仅北京城近郊区就存有300年以上树龄的古树3804株,百年以上的古树19723株。古树作为活的文物,历史的见证,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巧妙地融为一体,以顽强的生命传递着古老的信息。研究北京古树的历史,对于研究古都的文明发展史、城市建设史及政治兴衰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陶然亭,其名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陶然亭与滁州醉翁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陶然亭公园也因此而闻名于世。
在一百多年前,由于陶然亭地处隐蔽,“烟藏古寺无人到”;又因为这里有“坡地,多水草,极望清幽,无一点尘埃之气”,是文人墨客“吟诗作赋,抒发情感”之地,亦是李大钊等早期革命者开展活动的场所,留下许多红色史迹与故事。
如今的陶然亭公园风景雅致,绿意盎然,是居民与游客都喜爱的游玩场所。园内至今仍有在册古树三株、名木一株,三株古树均为树龄达3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

第一株
二泉亭后的古酸枣树
进入公园南门,左手边便是闻名遐迩的“华夏名亭园”。进入园中,掩立于二泉亭身后的便是一株古酸枣树。朝树冠望去,但见枝叶健壮,枝干宛若遒劲游龙。古酸枣树的枝繁叶茂,得益于西城区园林工作者的悉心照料。工作人员以树冠垂直投影之外五米为界划定保护范围,并设立围栏加以区隔,对古树定期追肥、合理修剪。
据传在明清时期,古酸枣树生长处名为“风氏园”。雍正二年,园里的众多树木因自然灾害全部凋枯,而古酸枣树一直挺立至今。昔日的“风氏园”如今已经被建造为“华夏名亭园”,历经了三百余年沧桑的古酸枣树在历任园林工作者的保护下,依然苍翠挺拔、英姿犹存,成为风氏园遗物的历史见证。


第二株
独木成林的粗壮国槐
第二株古树是一株独木成林的粗壮国槐,枝干四散开来,遮天蔽日。走在树下,犹如进入一片大森林。它位于中央岛北部,“佳境”牌坊身侧。猛地抬头观望,方知这片阴凉居然来自一棵树,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西城区园林工作者对它亦是十分呵护,在旁倾的枝干上做了铁架支撑,定期修剪长势不良、感染病虫害的枝叶。老槐树愈发枝繁叶茂,延展出更多的树荫。


第三株
东湖茶楼旁的国槐
第三株古树同样是一株国槐,位于东湖茶楼北侧。在郁郁葱葱的草坪里,老槐树高耸入云,枝繁叶茂。园林工作者每年会对老槐树进行两次药物喷洒,通过药物防治+生物防治的手段,让老槐树远离病虫害,并在生长旺季和休眠期进行追肥。树荫下一群闲逸的人,或乘凉聊天,或悠然起舞。从树后望去,环形石板路上的行人三三两两,漫步至陶然亭湖,举目远眺。树下充满欢乐,树后宁静湖泊,在老槐树心中,世外桃源不过大抵如此吧。


第四株
慈悲庵前名木国槐
在慈悲庵的进门处,还有一株槐树名木。此处原是一株枯亡的古槐树,因其特殊意义,在1979年,公园移植了一棵与原树形状十分相似的槐树。这里曾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在北京开展秘密活动的场所之一。上个世纪20年代,毛泽东与辅仁学社同仁在慈悲庵就驱张运动进行会商,并在门口大槐树下合影留念。同年李大钊、周恩来等在慈悲庵召开“五团体会议”。古树与革命的故事翩然定格在了当年,如今园林工作者仍在极力保护当年的红色印记。此处的老槐树便化身印记的讲述者,讲述着辉煌的历史,讲述着先辈的奋进,引领着人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内容来源:北京西城
相关阅读
京西群山中,这些古树的故事说来话长
这些古树,是北京的“活文物”
北京明年将再建20处古树公园
北京中轴线现存古树名木7000余株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您与京城,一“码”之隔!
”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公众宣传平台,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专业支持,光明网提供运营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和专业全媒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印迹 inBeijing):陶然亭公园古树名木寻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