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今天,杭州的田长登上《人民日报》!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今天,杭州的田长登上《人民日报》!


今天,杭州的田长登上《人民日报》!

农业农村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

因地制宜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人民日报今日刊发文章

《规划引领,和美乡村宜居宜业》

报道余杭永安村

田有人看、地可智管,

耕地保护网不断织密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永安村村口,一条大路两侧,春耕场景各异:一侧是金黄油菜花开得正好,不少游客在打卡拍照;另一侧是绿油油的麦田,飞防手操控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永安村党委书记张水宝正忙着巡田。


村道边的田头上插着一块标志牌,远远就能看见上面写着“保护面积:8342亩,田长:张水宝”。


今天,杭州的田长登上《人民日报》!


走近瞧,这块田长制公示牌上还写着田长和巡查员的手机号码、工作职责;配的两张地图,把永安村的耕地范围、永久基本农田范围标得一清二楚。“这块牌牌作用很大,把田管好了,美丽田野引客来,丰收增收都能抓得更稳。”张水宝说。


说起种地,张水宝打开了话匣子:过去,由于耕地没有及时管护,种地效益不高,村民都没啥积极性,土地撂荒等情况时常发生。为了破解难题,永安村在余杭区率先探索建立“田长制”,由村党委书记任田长,将全村划分为3个网格,村民小组组长任巡查员,明确了巡查、发现、制止、报告等职责。“看,这个就是我们良田的‘守护神器’——铁塔探头。”张水宝指着高空中的摄像头介绍,有了它,可以实时对每一块耕地实行全天候、全方位监测监管。


“永安村是‘田长制’的示范点,全面推行田长制,把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到人。”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陈祥荣说,去年6月,杭州在市、县、乡、村四级逐级确定田长,配备村级耕地保护巡查员,保护耕地责任明确。


“人防+技防”,织密耕地保护网。目前,杭州共有2093名村级田长、3002名耕地保护巡查员,2860个已全部划定电子围栏的铁塔探头投入应用。“接入智能平台,探头预警信息通过系统推送给巡查员,促进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早发现、早认定、早处置。”陈祥荣说,2022年杭州市违法用地面积同比下降46.16%,余杭区完成耕地功能恢复面积4万余亩。


今天,杭州的田长登上《人民日报》!


截至2022年底,田长制已在26个省(区、市)落地生根。自然资源部耕地保护监督司副司长杨祝晖说,我国明确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这个要保持到2035年不变。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要严控增量,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和国土绿化占用耕地,确需占用的,按规定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另一方面要严格执法,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违法建设占用耕地的行为。


“在田长制的带动下,农田建设不断推进,排灌沟渠改造、机耕道整修,农田产出不断提升。”永安村与浙江大学合作,优质水稻品种“浙禾香2号”落户永安,绿色种植、品质提升,大米价格卖到每斤10多元。稻花香还擦亮乡村游品牌,目前永安村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带动周边8个村、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


今天,杭州的田长登上《人民日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杭州规划和自然资源):今天,杭州的田长登上《人民日报》!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