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地区空间保护规划(2021年—2035年)》正式印发

 导  读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回信指示精神,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会同市水务局,组织编制了《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地区空间保护规划(2021年—2035年)》(以下简称《空间规划》),经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目前已由市委生态文明委正式印发。


《空间规划》是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特定地区专项规划,立足首都水资源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构建与生态资源环境相适应的国土空间发展格局,保障首都水源安全、助力区域绿色发展、实现流域居民生态共建价值共享,为继续守护好密云水库、共同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建设美丽北京贡献力量。

 


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

  

密云水库上游地区是北京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首都创新实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典范区,京津冀区域水源保护与生态协同治理的示范区。


规划到2035年,实现总氮指标持续改善,水源安全坚实可靠;生态系统格局健康稳定,水源涵养能力持续提升;因水而美、依水而兴的村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总体发展目标。


《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地区空间保护规划(2021年—2035年)》正式印发

    


坚持生态保水,立足多维流域空间、关键自然要素,优化全域水源涵养国土空间格局

  

构建由一个生态本底、两级保护区圈层、潮河白河两条重点水系和179个小流域构成的“1+2+2+179”的总体空间结构,统筹安排与之匹配的适宜人、地、房规模与布局方案,推动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水源涵养要求相适应的总体发展格局。


《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地区空间保护规划(2021年—2035年)》正式印发


统筹考虑地貌、水文、地表覆盖等自然环境、自然过程与人为扰动影响,进行流域综合评估,实现水源涵养的动态监测、精确预警和精准实施。聚焦关键自然要素,针对林地、耕地、园地划出6类水源涵养治理优化区;基于污染物产生削减的自然过程,加强生态自然修复和湿地保护,对河道两侧缓冲带按层次提出植物、作物结构优化方案,系统提升全域涵养能力。



坚持绿色发展,统筹资源保护与资源禀赋,支撑形成与水源保护要求相适应的绿色生产生活格局


特色资源联动。依托区域农林格局和文化脉络,以绿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为双驱动,聚焦与流域生态价值、特色农业资源、水源保护要求契合共生的产业方向,构建“6板块+4轴带+多节点”绿色产业格局。


总量规模适宜。优先挖潜、利用存量用地资源,引导生态旅游由流量增长转向品质提升,不断提高精品化、高端化水平。


政策柔性支持。持续完善水源地上游地区综合政策保障体系,系统支撑流域可持续发展。坚持共建共享,确保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收益能够为水库上游地区居民共享,持续提升库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地区空间保护规划(2021年—2035年)》正式印发



坚持协同治理,完善跨区域协同治理政策机制,保障规划实施


完善跨区域协同治理政策机制。加强与河北省协同治理和市区统筹调度,细化完善相关机制,全面系统解决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形成全流域统筹管理体制机制。


完善政府部门协作治理体系。坚持多方参与、多级联动,明确治理方案、行动计划,搭建流域信息共享平台,多维度建立北京市各区、各部门协作治理体系。


压实主体责任,明确近期任务。强化治理任务的逐层分解与责任衔接落实。市级层面制定行动计划,从确保水安全、实施生态共治、推动绿色发展三个方面,明确近期重点任务16项,通过落实好水源保护措施、加强政策创新、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统筹推进规划实施。


《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地区空间保护规划(2021年—2035年)》正式印发

文章来源: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张兵丨将文物保护管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丨清华与名城四十年:清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市级海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的规划响应路径研究

国务院: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落实保护不可移动文物的空间管制措施

聚焦国土空间规划下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地区空间保护规划(2021年—2035年)》正式印发

《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地区空间保护规划(2021年—2035年)》正式印发
在看点这里
《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地区空间保护规划(2021年—2035年)》正式印发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地区空间保护规划(2021年—2035年)》正式印发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