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推荐 | “青春北京大讲坛”再开讲,吕舟为青少年讲述北京中轴线的故事

推荐 | “青春北京大讲坛”再开讲,吕舟为青少年讲述北京中轴线的故事

*本文摘选自人民网、中新网、北京日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对本次活动的新闻报道。

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指导的“青春北京大讲坛”第二场讲坛于7月22日下午在北京青年宫举办,讲座邀请了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吕舟,为冒雨到场的近300位大小读者带来“北京中轴线的中国故事与文明传承”主题讲座。

作为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一直活跃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主持、参与了多项中国世界遗产的申报工作。吕舟还参与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的世界遗产项目评审,主持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的世界遗产大会观察报告项目,用卓有成效的行动,践行对世界遗产内涵的认知和理念,让更多人了解北京中轴线。

本期讲坛,吕舟用丰富的图片资料和详实的讲解相结合,为现场的青少年带来一场丰盛的知识盛宴。吕舟通过图片展示了这条始建于元、发展完善于明清的北京中轴线所串联起的多处世界遗产,方便青少年从整体认识北京中轴线。

推荐 | “青春北京大讲坛”再开讲,吕舟为青少年讲述北京中轴线的故事

吕舟“以北京中轴线可以讲什么样的中国故事”,介绍了北京中轴线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秩序观,在规划格局上正附会了理想都城的设计,最终形成独特的空间形态。作为元、明、清及现代中国首都的核心,北京中轴线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这些看似抽象的都城营建历史,在吕舟的梳理下变得清晰明朗,易于理解。

推荐 | “青春北京大讲坛”再开讲,吕舟为青少年讲述北京中轴线的故事
图/《周礼·考工记》记述关于周代的王城建设和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这条全长7.8公里的魅力之线不只是北京地表实体的中心标志,更是华夏文明的精彩印记,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一篇中华文明的故事。通过本期分享,青少年们认识到北京中轴线是不断完善和强化的,北京中轴线保护引导未来北京城市的发展。吕舟用平实的语言解说,让人们明白:世界遗产保护,最终的目的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它是一个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更为美好的生活的途径,让世界增加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

推荐 | “青春北京大讲坛”再开讲,吕舟为青少年讲述北京中轴线的故事

推荐 | “青春北京大讲坛”再开讲,吕舟为青少年讲述北京中轴线的故事

推荐 | “青春北京大讲坛”再开讲,吕舟为青少年讲述北京中轴线的故事
图/由北至南图像上申遗范畴的中轴线

吕舟的讲解给参与活动的青少年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纷纷提笔做笔记,并表示今后会以全新的视角生活在北京这座历史悠久又充满朝气的城市。现场一位陪同孩子前来的家长表示,自己虽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但对北京的了解远远不够,这次和孩子一起了解北京中轴线,倾听关于它的故事,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受益匪浅,以后会更积极地参加相关活动,和孩子一起增长知识。

推荐 | “青春北京大讲坛”再开讲,吕舟为青少年讲述北京中轴线的故事

据悉,主办方将在多个平台陆续推出“青春北京大讲坛”精彩实况,后续还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持续组织开展多期系列文化讲坛,并邀请知名专家、杰出青少年代表等登上“青春北京大讲坛”的舞台。

相关链接:
新书推荐|《天地中和: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学术分享|北京中轴线世界遗产价值的思考和申遗路径讨论 | 吕舟
学术分享|基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北京中轴线辨识与保护|吕舟
简讯|吕舟教授讲座:“北京中轴线申遗进行时”——一元“中”始2022北京中轴线特展系列讲座
推荐|北京中轴线文物如何保护与活化利用?新京报对话申遗文本负责人吕舟
推荐|孙燕:北京中轴线的价值与整体性保护
推荐|2019 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议回顾
文件|立法工作组成员解读《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亮点
推荐|北京中轴线是一根线吗?
推荐|“云上中轴”,一手掌握“北京中轴线”

清源文化遗产
我们是一群工作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第一线的青年,跟您分享实践思考、学术成果、思想碰撞,以及深入遗产地带来的好吃好玩。
*有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或疑问,直接微信回复公众号。

推荐 | “青春北京大讲坛”再开讲,吕舟为青少年讲述北京中轴线的故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源文化遗产):推荐 | “青春北京大讲坛”再开讲,吕舟为青少年讲述北京中轴线的故事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