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北部的绳纹史前遗址群是从定居开始到随后的发展与最终成熟为止,村落定居的原有状态以及土地利用的显著范例。绳纹人没有像农耕社会中所见的那种对土地大规模的改造,而是在适应气候变化的同时,维持了持续性的狩猎、捕鱼、采集的生活状态。为了能够确保稳定的食物,村落选择在能够捕获到逆流而上的鲑鱼的河川附近、容易收获到半咸水性贝类的海滩附近,或者山毛榉及栗子的群生地等各种条件的地方而建。而且根据各自的地理条件,获取食物的技术与工具类等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绳纹文化发展共分为定居开始、定居发展、定居成熟3个阶段,根据气候与火山变化可以细分为6个时期,各个时期都有17遗产点中一个或多个代表性遗址与其对应,说明气候变化是促进绳纹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特征1:展示灵活利用自然资源的生活方式
传递人类通过持续性的管理、利用森林、海洋与河川等自然的恩赐,在长达1万多年的岁月里,并未过渡到农耕社会而是在适应气候温暖化或寒冷化的同时,以采集、捕鱼和狩猎为生的定居方式。
栗子树为日本北部常见树种,绳纹人采集栗子果实作为食物,并用栗子树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
绳纹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骨器的狩猎捕鱼工具,以及大量的植物、动物果实、骨骼化石,可以了解绳纹人的食谱与狩猎捕鱼方式,这些是博物馆内捕鱼狩猎场景复原展示。
除了埋葬死者的墓地、用作祭祀、仪式场所的贝家和填土、使用组石建造为圆环状的环状列石以外,通过带有脚形痕迹的土版和土偶等出土文物,传递人们从定居生活的早期阶段开始就发展出了复杂的精神文化。
遗址道路旁部的环状石墓地,绳纹人将人死后埋葬于道路两旁,幼儿放入土器内埋葬,并在土器内搁放一块卵石,成年人埋葬后用立石在坟墓周边围绕一圈环石。这与祭祀用的大型环状列石做法相关,表现了绳纹人对逝者的尊重,是该文明拥有复杂精神情感的一项重要标志。
该土偶为三内丸山出土的一件典型土偶,是绳纹文化早中期的典型土偶形象,土偶躯体为板块状,造型较为简单粗犷。
环状列石是绳纹文化最重要的祭祀建筑,从这张日本大型环状列石分布图来看,除了绳纹文化区域,环状列石在日本本岛中部也有分布。环状列石做法是日本的巨石崇拜的一种早期表现形式。
为了确保稳定的食物供应,人们在鲑鱼逆流而上的河川附近树木果实丰富的丘陵和山地、能捕捞鱼类和贝类的内湾和湖沼沿岸等各种地形上建造村落并根据其所在位置发展出用于获得食物的技术和工具。
三内丸山村落选址与布局复原沙盘,绳纹文化遗址大部分都沿津轻海峡两侧海岸不远选址分布,证明海洋及河流出海口区域的捕鱼、狩猎是绳纹人最重要的食物获取方式,同时这样选址通过河流海洋的运输与交换物品,也是绳纹文化的一项重要特点。
绳纹人在公元前13,000年左右开始定居。在那以后也并未像农耕社会中所看到的那样对土地进行大改动,而是在适应气候温暖化或寒冷化等环境变化的同时,改变了作为生活据点的村落形态。
博物馆内绳纹人半地穴式建筑及生活复原展示,根据研究复原出半地穴式居住建筑的做法,建筑内部中心为火塘,绳纹文化出土最多的罐状土器便是煮肉做饭的器具。

遗产所包含的17处遗产点根据日本的文化财产保护法被指定为史迹或特别史迹。各遗产构成要素周围都设置了缓冲地带,并采取了法律管制措施。由北海道与3个县以及14个相关市町组成共同体制,并根据全面保存管理计划推进措施。
遗产点所在的地方公共团体,根据文化财产保护法,对遗址实施妥善的保存、管理。并且根据景观法制定景观计划,对遗产点周边的景观、景致进行管控。
此外,还会推进其他保护措施,防止对绳纹遗址群的价值造成负面影响,例如过程观察(监测),实施遗产影响评估等,预先评估在遗产构成要素周边规划的开发事业对遗产的影响。
绳纹遗产地管理体系示意
三内丸山遗址
青森县三内丸山遗址是所有17处遗产点中等级最高的遗址,按照日本文化财保护法被列为:特别史迹。
三内丸山位于可眺望陆奥湾阶地上的大规模据点村落。设有竖穴建筑、大型竖穴建筑、墓地、储藏穴、立柱式建筑、堆集场和填土等。出土了大量的土器(陶器)、石器、日本最多的超过2000件土偶、祭祀遗物、各种各样的动物骨头和鱼骨、栗子和核桃坚果类等,传递出人们根据季节巧妙利用了自然资源的情况。
三内丸山遗址展示分为遗址中心展示和考古遗址现场展示两部分。
█ 三内丸山遗址中心
三内丸山遗址中心内部有研究中心与文物库房,展厅分为常设展、特展两部分,还有餐厅与文创商店等。常设展主要展出三内丸山出土文物、复原场景、说明展板、数字互动展示等内容,展示方式生动多样。特展目前是出土漆器展。
三内丸山遗址中心,目前正是绳纹遗址申报世界遗产成功的两周年纪念,中心内挂满了庆祝标语。
中心位于中心地下一层,为半开敞式,游客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工作人员工作情况,目前主要从事陶器残片的拼合复原及其他相关研究。研究中心外侧还有展板和视频展示研究进展。
文物库房,前面的三个木化石,是从三内丸山大型立柱建筑柱坑内出土的木柱残余部分,后面是大量的复原土器,中国称之为陶器。
常设展厅内的土器(陶器)展示,这种罐状陶器是绳纹遗址出土最多,最为典型的器物。可以承担煮水、煮肉、储存等多种用途,甚至幼儿埋葬也是使用该种器型。
石镞,石料主要为黑曜石,还有少量玉石。
骨针,说明绳纹人已经拥有了比较成熟的制衣能力,衣料主要是麻制。
三内丸山展厅内有很多互动小屏幕、可以选择日文、韩文、英文、中文(简繁两种),便于来自世界各地游客了解绳纹文化的详细内容。
漆盘,特展中有大量的漆器展示,漆器胎体分为土器和木器,说明日本漆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绳纹时期。
特展漆器装饰品,绳纹文化出土了大量装饰品,并且开始使用漆涂色,绳纹人已经掌握了较为复杂的手工品加工工艺。
█ 三内丸山考古遗址现场
根据多年考古研究成果,三内丸山遗址现场采取遗址原物展示与建筑复原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在遗址的保护与展示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三内丸山遗址现场
*本期编辑胡玥,排版徐雨薇,审核李建芸。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清源或邮件bjchcc@126.com。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清源文化遗产
我们是一群工作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第一线的青年,跟您分享实践思考、学术成果、思想碰撞,以及深入遗产地带来的好吃好玩。
*有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或疑问,直接微信回复公众号。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源文化遗产):遗产撷英 | 世界遗产日本北部的绳纹史前遗址群——三内丸山与小牧野遗址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