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和共生
不是建筑空间中新与旧之间简单的
一唱一和关系
要从文化重塑、文脉延伸、
空间重构氛围营造、语言传承等角度出发
合理判断新旧共生关联率
在新旧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引 言
校园“微改造”是学校在遵循校园建设发展规划原则的基础上,逐步提升整体办学条件的一项民生工程。2019年5月,我院承接协和中学校园功能微改造维修工程项目的整体设计与施工,项目涉及连廊、围墙、校门等维修改造内容。同年11月,协和中学整体改造竣工,院项目团队将老城市新活力落实到校园层面,用“绣花”功夫打造靓丽校园。

图片来源:自摄
校园文脉
协和中学创办于1911年,前身经历了协和女子师范学校(1916年)、广州师范学校(1953年),于2009年定名为广州市协和中学,目前是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一级学校、广州市教育局直属重点学校。

校园历史变迁
图片来源:自绘
作为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名校,它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别是红砖绿瓦早已成为协和悠久文脉的代表符号。微改造前,校内存有大量历史文物,如协和堂、碧卢堂、道恩堂、毕惠馨堂、长老亭、有节门等,其中,1932年建造的协和堂是校内历史最悠久的建筑,也是民国时期岭南建筑文化传承的”活化石”。微改造过程中,为保护现有文物不被破坏,项目团队重塑协和东大门、西大门和南大门,结合现有校园景观新建奉园折廊、翠园直廊和风华亭。

新旧建筑位置
图片来源:自绘
协和共生
在协和中学校园项目设计中,团队尊重百年校园的历史延续性和整体性,厚植岭南文化及人文精神,秉承“协和共生”理念,保留传统校园格局和风貌,从文化重塑、文脉延伸、空间重构、氛围营造、语言传承等角度出发,合理判断新旧共生关联率,在新旧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缝合织补新老建筑之间,自然与人工、传统与现代要素之间的碎片,使岭南校园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活力焕发。
梳理校园的历史、文化、空间,项目以两段南北向连廊/三处大门/一处亭台和一方庭院空间为筋骨,将中国传统岭南学子读书场景融入校园之中,以“联/绣/塑/留/续”五大策略,营造一种有温度的校园空间,赋予其新的活动场所,加强校园内部的连接与活力,统整漫游/驻足/观赏体验,构建师生、场所和流线的和谐关系。

五大策略
图片来源:自绘

协和中学建筑布局以中部主轴为界,分为南北两大组团,形态特征鲜明。北侧的是人工边界明确的礼仪性空间,南侧是相对自由的岭南庭院景色。设计在中部留白,以流动的折线形廊道与消化高差的直线形廊道连接南北组团。强化校园中段的公共属性,开放式微更新的形式激活既有的校园空间。

图片来源:自摄

图片来源:自摄

图片来源:自摄
借由中国传统绘画散点透视的创作手法,转译古典园林“廊、檐、倚、桥”的空间元素,创造出一个具有多重视线焦点、空间形式和行为场景的复杂空间,使人们在穿行和观赏时能获得丰富多样的空间体验和视角。以激活原本低效利用的空间,同时提升校园公共漫游的体验。

散点透视分析
图片来源:自绘

在庭院中的古树旁设置亭台,作为短暂的停顿。行至亭内,历史庭院和古树成为视线中的美景。一泓池水流经亭台,发出嗒嗒嗒的声响。光影在树木间斑驳,记录着时光的流逝,引发人们的思绪和灵感无限延伸。

图片来源:自摄

图片来源:自摄

图片来源:自摄

图片来源:自摄

为呼应校园西侧历史校门民国时期岭南建筑风格风格元素,同时契合中学悠久的历史传承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内核,东大校门设计方案采用米色石墙为基座,红砖饰面为墙身,绿琉璃瓦面为屋顶,一改原校门的单调乏味,为历史悠久校园注入新的活力。校门微改造后,入口空间的增大有利于学生疏散;通透式围栏形成了对城市友好的连续界面,同时利用基座实体展示了校园的文化风貌。

老校门与新校门
图片来源:自摄

图片来源:自摄

图片来源:自摄

拆除部分看台建筑,拓宽西门入口,保证文物门楼5m的退让距离。原有看台下停放自行车空间改造绿化园林空间,排除安全隐患。新建前门,增强入口空间仪式感,彰显了校园的庄重、端庄特质,凸显了校园的特色文化和历史传承。

图片来源:自摄

红砖是老校园的底色。团队通过对校园历史建筑红砖铺设样式的对比研究,精心设计了铺装的细节和纹样组合,并运用了传统材料和施工工艺以及创新技术和材料,从而还原了校园的传统风貌。
项目再现传统建筑建筑坡瓦屋面的设计工艺,将岭南传统建筑元素融入到改造设计之中,让建筑富有地域性格,如门楣檐口的装饰、墙体线脚形式、瓦面铺设方式等,可为现代建筑增添岭南气韵。

图片来源:自摄

图片来源:自摄
技术图纸
图注(左右滑动查看)

左:六角亭立面图
右:六角亭屋顶平面图

左:六角亭地面平面图
右:六角亭1-1剖面图

左:东门1-1剖面图
右:东门M1-M6轴立面图

左:东门M6-M1轴立面图
右:东门1-1剖面图

左:南门MA-MC轴立面图
右:南门M1-M4轴立面图

左:南门M4~M1轴立面图
右:南门MC-MA轴立面图

左:西门③-④轴立面图
中:西门5-5剖面图
右:西门正立面图

左:西门1-1剖面图
中:西门2-2剖面图
右:西门3-3剖面图


上:西门A-H轴立面图
下:西门A-H轴立面图
焕新回响
一瞬百年,协和中学校园功能微改造项目是一场关于文脉、空间、再生和更新的凝视与审思。通过联、绣、塑、留、续的策略,项目成功打造了一个充满传承与开拓精神、交流与欢笑活力的校园空间更新,不仅让校园故事延续,更使地域文化得以生生不息。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遵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改造原则,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小修小补”。通过一系列精心改造,提升了校园功能环境品质空间,促进了校园活力,传承了地域文化,不仅提升了师生的生活学习体验,更将协和中学打造成为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学习环境。

项目名称:协和中学校园功能微改造维修工程项目
项目地点: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西湾路93号协和中学内
设计时间:2019年5月
建成时间:2019年11月
建筑面积:355㎡
建设单位:广州市协和中学
设计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园林设计: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图片出处: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协和中学校园功能微改造项目组(摄影:吴嗣铭)
供稿|建筑设计三所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老树发新芽,老校焕新颜,协和中学校园功能微改造工程项目 |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