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城市

建筑文化 第14页

每一张都是艺术品,梁思成建筑手稿欣赏

阅读(76)赞(0)

他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撰写了中国人第一部建筑史。他曾为保护北京古城墙奔走呼号,他说:“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 如果世界上艺术精华,没有客观价值标准来保护,恐怕十之八九均会被后...

看不见的北京|护国寺:百花深处的迷宫与故事匣

阅读(89)赞(0)

炊烟弥漫的时分,在回环蜿蜒的小巷尽头,武英殿大学士王鏊在一座大庙的后院西边下马,叩响了一扇窄窄的门扉。寂静的街衢把这直通方丈僧寮的侧门掩藏得如此完美,当迎接他的老和尚把院门重新在他身后关上的时候,竟在薄薄的影壁上撞出吱呀的回声,西四牌楼大市...

来自中国的“土特产”——瓦片!

阅读(97)赞(0)

瓦,用陶土烧成的覆盖房顶的建筑材料,其似乎稀松平常的功用,其看似灰暗粗陋的外观,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们平凡而低调的命运。但也正因此,对于与其朝夕相处的人类来说,瓦从来都是亲切、不生分,甚至是同声相和、共生共荣的。 瓦悠远而深邃,诞生于公元前1...

阮仪三 | 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中华文化的精华

阅读(81)赞(0)

▲ 阮仪三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 1 中国传统城市中的文化礼仪制度 我是研究中古城与古建筑的,中国的城市与建筑拥有独特风格与特色,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与民族都不相同,独树一格,由...

巴塞罗那:缠绵悱恻的砖石恋曲

阅读(142)赞(0)

来源:IDEAT理想家 加泰罗尼亚语,对于我们而言是一门陌生的语言,但是对于巴塞罗那人而言,这门古老的语言是他们重要且独立的母语,西班牙最后的独裁者佛朗哥执政期间,加泰罗尼亚语曾被废除使用,一直到1978年巴塞罗那人重新获得了加泰罗尼亚大区...

瓦的故事——比砖还要古老

阅读(82)赞(0)

瓦,用陶土烧成的覆盖房顶的建筑材料,其似乎稀松平常的功用,其看似灰暗粗陋的外观,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们平凡而低调的命运。但也正因此,对于与其朝夕相处的人类来说,瓦从来都是亲切、不生分,甚至是同声相和、共生共荣的。   瓦悠远而深邃,诞生于公元...

“哏儿都”寻房记

阅读(77)赞(0)

文/[津津数据邦] 哏(gén)是相声里专业术语。天津是相声的发源地之一,爱好相声的天津人最擅长把相声段子融在生活里,活学活用在对话中。在天津卫,说你真“逗”,天津话就是:“哏儿”,天津人的乐观和风趣让天津也有了“哏儿都”的别号。没错,就像...

中国古窗棂:不仅是画,也是诗

阅读(124)赞(0)

窗棂即窗格(窗里面的横的或竖的格),是汉族传统木构建筑的框架结构设计,使窗成为汉族传统建筑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成为建筑的审美中心。有板棂窗、格扇、隔断、支摘窗、遮羞窗等。 窗棂文化是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历史文化存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每个...

大规划·小百科 | 弄堂——上海小囡独有的“秘密花园”

阅读(74)赞(0)

每一座城市,建筑与建筑之间,密密麻麻的布满着各种通道,有些就像毛细血管那样细小却又充满了生机。对这些小道,各时代、各地区、各民族都有不同的称呼,上海人则把它唤作“弄堂”。 (田子坊手绘地图——纵横交错的小弄堂) 最近火了一本为“秘密花园”的...

中国最美古建筑之——垂花门

阅读(69)赞(0)

旧时人们常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二门”即指此垂花门。垂花门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它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 它的建筑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