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城市

来看“赵锡山古都记忆展”,重返五六十年前的老北京

我想,很多人会爱北京,一定是因为“老北京城”。

老北京城,这四个字拆解开,令人想起梨园戏、糖葫芦、老胡同和旧城楼……现如今,糖葫芦谁都吃得起,有钱有闲的照样能去戏楼听霸王别姬,但是老胡同和旧城楼,原先大家不当回事儿的东西,慢慢竟成了奢侈品。

 

城市的建设让传了好几代的四合院难以生存,而正阳门外的箭楼早就拆的不见踪影,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书籍给我们描绘过的“北平”,那个新文明和旧文化短兵相接的城市,已经渐渐失去我们心心念念的韵味了。

 

所幸,真是所幸,在“老北京城”的气息越发微弱的今天,还有人帮我们记录下了那些质朴的胡同全貌、历经沧桑的城墙砖瓦,带我们穿越半个多世纪,看北平人到底是怎样生活的。

 

赵锡山老师,这位生在鲜鱼口长在鲜鱼口的老北京人,凭着他惊人的记忆力,画出了几百幅关于五六十年代北京城的画。在他的画里,你能看到消失的城楼和胡同里的门脸,还有半个多世纪前,四九城的宏伟全貌。

 


这些画对于“考据党”而言,其实是非常珍贵的资料,而对热爱这个城市的人来说,也是个很难得的机会,能够如此细致全面地了解这个城市的过往。

 

所以当我们知道这些画的存在时,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展示给更多的人。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准备,我们终于要把这个展览带给大家了。   

我们希望,这次展览带大家看到前门大街的旧貌——流水清清,城墙俨然。


 

看到曾经的西直门城楼,有轨电车在门洞里钻进钻出。


 

看到鲜鱼口夜景,原来曾经的北京夜生活如此热闹!

在这里,还能看到赵锡山老师手绘的三米长卷,展示六十年前北京的长安街风貌与中轴线景观。因为赵老师惊人的图像记忆力,画卷上的每一处细节都有出处,每一个出处都有故事。


 

在展览现场,幸运的观众将有机会聆听赵老师亲自讲述那个逐渐离我们远去的古都,再将它与我们现在的城市景象联系起来。


赵锡山老师的画作,让我们有机会触摸到一座伟大的城市。或许从此,当你走在旧城的某处街头,会忽然发现似曾相识,甚至洞察它的过去与现在。

 

愿老北京城的故事绵延不息。

>>>>展览时间

2016年07月22日-2016年08月28日  9:00-17:00

 

>>>>展览地点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北顺社区青塔胡同41号

北京市西城区赵登禹路与平安大街交叉口顺益兴四合院服务中心

 

 

>>>>后续活动

系列讲座、沙龙、手绘、模型制作与胡同探访活动即将陆续发布

 

 

>>>>参观费用

免费,本次展览为纯公益项目,感谢场地提供方、志愿者对展览及后续活动的支持

欢迎回复“志愿者”,参与本次项目的志愿服务工作

 

>>>>特别感谢

北京市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促进中心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为本次展览提供的大力支持!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