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城市

SEA-Hi!论坛 | 李辉:挖掘上海之根——基因与语言


点击查看李辉演讲集锦视频



上海,不是一个简单的自开埠以来小渔村变成的国际大都市,也不仅仅是一个改革开放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大城市。她的活力背后实际上有非常深的根,这个根深到什么程度?也许复旦大学生命学院教授李辉的演讲可以给我们一个答案。


作家王小波曾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李辉博士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位人类生物学博士,一眼就能看穿我们的前世今生,同时他也是一位诗人,书写着生命与诗歌最美的相遇。就让我们跟随他的演讲,透过基因与语言,看看上海这座城市生命的根源与奥义。


复旦大学生命学院教授  李辉


上海的语言特色:世界元音最高峰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特色,有的城市特色小一点,有的城市特色大一点。在上海,有一个特别特别大的特色,很多人都不知道,或者说略有耳闻,是从我发表的一篇Science的论文开始的。我们研究了全世界的元音分布规律,后来发现,上海居然是全世界元音最高峰的分布

元音是语言发音的三大特征之一(还有辅音和声调),原来我们认为欧洲的日尔曼语、瑞典语、丹麦语是世界上元音最多的,有16个。后来发现上海地区的元音比他们多得多,最多的地方居然达到了20个。这引起了全世界语言学家的轰动,一个语言能讲20个元音还都能清晰地分辨出来,简直是个奇迹,而这个奇迹居然就保存在上海这个大都市里。


这20个元音的分布区在奉贤、闵行的交界处。随着离这个地区越来越远,周边地区的元音数也渐渐降下来了。这些元音从哪里来的?它们的存在有什么意义?接下去还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常重大,甚至有可能是一个旅游热点,包装之后可以变成非常有意思的卖点。

研究发现,这原来是吴语的特殊发音方式造成的极端现象。吴语是江南地区的一种方言,从语言学的角度说,应该算一个语种,上海话属于吴语中的苏沪嘉方言。上海的城市文化基底,就是在吴文化、吴语文化的背景下发展的,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就跟中原有所不同。我们经常说,江南水乡、温润的情绪,就是吴侬软语造成的。可见,语言对一个城市的气质是决定性因素的一种。



偒 (dàng) 傣 (dǎi) 话:

揭秘1/4上海男人的基因

上海南郊的方言叫偒傣话,里面除了元音很特别,辅音也很有特点,其中有三个辅音在汉语其他方言里是绝对找不到的,就是缩气音。一般的辅音发音都是把气往外冲,经过声道的修饰发出一种特殊的音来,但缩气音是往里收的(具体发音小编表达无能,请看完整视频)。其中,舌面缩气音在全世界所有的语言里都不存在,只有上海有,国际音标的符号也是专门为上海设计的

这种独特的发音从哪里来?其他语言都没有,怎么突然在上海冒出来了?研究发现,原来这个语音并不来自于汉藏语系,而是来自于侗(dòng)傣语系(侗傣语系包括侗族、傣族、壮族、黎族、仡佬族、毛南族等)

那为什么侗傣语系会跟上海联系起来?考古学的研究显示,上海这个地方的考古文化区系,从河姆渡到马家浜到崧泽、良渚、马桥,各种骨骼里抽取的基因都跟健在的侗傣民族的基因非常相似。上海人父系的基因里(因为我们文化主要是以父系社会来传代的,有更多的相关性),最多的一个Y染色体类型,是O1类型,而O1类型主要分布在侗傣民族里,其他的民族里非常少见。上海居然有1/4的男人是这个类型的,他们是百越的后代(“百越”是秦汉时期中原人对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所有民族的泛称。分子人类学发现,百越系统与中国的其他系统差异很大,而与南岛语系民族 (马来系统) 特别是台湾语族群体相当接近)


所以我们推断侗傣民族本来住在江浙这一带,历史上长期住在上海,后来因为三皇五帝,因为战乱,渐渐往南迁了,但是他们的语言、文化、部分的基因,留在上海人的基因群里了。


三大祖先:

另外3/4上海男人的根源

上海人父系基因里还有三个主要的类型,都是O3类型(O3-F11,O3-F46,O3-F5),我们研究发现主要是北方汉族。那么这三个类型的根源又在哪里?


每个人的Y染色体都会不断发生变化,从后人基因的差异,就可以推算到他们的共同祖先。我们把全国人的基因聚合在一起以后发现,居然有三个人生了上百个儿子、上千个孙子、上万个曾孙子。中国人里几乎一半的男人都是他们的直接后代。这三个人是谁?就变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1

伏羲(O3-F11)

6800年高庙文化:常德城头山

6800年上海:马家浜文化开始

第一个根,6800年前出现在湖南洞庭湖西岸的高庙文化区域里(考古推知高庙文化早期遗存为伏羲氏族团所创造),那里建造了中国第一个城市,现在叫城头山古城。城墙有5米高,历朝历代不断加建,一直延续了近3000年。这个城市中考古发掘了八角星盘、祭坛、神庙、公社、作坊,各种各样的东西,中国的文明从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对这些帝王我们进行了基因检测,看看(中国人的基因来源)到底是不是这个基因,现在基本倾向于“是”。


从遗址里挖出的大量材料发现,后代的文化特征在这个时候就开始出现了。伏羲姓风,风就是凤,凤凰是伏羲部族的象征。大眼睛、弯嘴巴、有翅膀、向天上飞的凤凰的造型,从7000多年前就开始大量的出现,这是非常有意义的,现在苗族的服饰上还保留着这个特征。而八角星在汉族的服饰上也经常出现。

高庙文化曾经分布非常广,从西宁到上海,从赤峰到香港,在6800年前就遍布中国了,它的意义非常重大,代表着当时中国文化体系已经构成。

6800上海:马家浜文化开始


2

炎帝神农(O3-F46)

6500年仰韶文化:濮阳西水坡大墓

5900年上海:崧泽文化开始

6500年前出现了一个新的文化,仰韶文化(考古推测仰韶文化前期属于炎帝神农氏部落)。这个文化出现在河南濮阳西水坡,那里发现了一个大墓,墓葬的主人东边排了青龙,西边排了白虎,北边排了北斗,南方排了七宿,代表众星环绕,他是太阳神(上古时期炎帝被尊为太阳神)。这个基因类型在上海人里占了14%。


从5900年前,跟这个类型有关的各种文化,从山东进入上海,上海的崧泽文化就开始了,而崧泽文化很显然是山东的文化叠压过来造成的一个特征。

5900年上海:崧泽文化开始


3

黄帝轩辕(O3-F5)

5300年红山文化:建平牛河梁金字塔

5300年上海:良渚文化开始

5300年前,红山文化发源于东北西部,是轩辕黄帝部落文化的遗存。在辽宁和河北的边界涿鹿之战北边山冈上发现了一系列的金字塔,比埃及的金字塔还早了600年,而其中最大的一个埋葬着一个帝王,头戴两个轩辕,胸前是一个玉珩,手里架着玉帽,还有其他的玉器,非常高贵。


5300年前上海从崧泽文化进入良渚文化,进入用玉的巅峰期。而这些玉器,很可能都是从红山过来的。所以我们推断,5300年前轩辕黄帝从辽宁开始打下来,统一中国后,汉族的整体就构成了,而上海从那个时候开始就进入了全国的一盘棋。

5300年上海:良渚文化开始

良渚文化大量的符号跟北方一样,而这些符号跟我们后来的文字都可能有关系。上海旁边的昆山发现了夏代马桥时期的一个陶罐,上面刻了四个字,我们解读为“越祖佑裔”,越国的祖先保佑着后代。(和现代的文字)非常像。

直到现在,这些文字符号体系在上海郊区还有着独特的传播,它们的语言特别,文字也特别,但文字基本失传了,我们称之为锦书、锦带书。以前的姑娘会用织锦的方式把这些符号织成一条带子,表达一首诗,然后送给她们的情人,但是这个传统现在很少有人知道。



结语

我们今天发现,上海这个城市,实际根非常非常深。她有着很多文化的记载,并不是一个年轻的城市,或者说在她年轻的活力背后,还有着古老的根源,而这些根源,是我们可以重新设计、挖掘的一些资源。每一个城市,都应该保留自己的符号。当你跑到一个城市发现都是千篇一律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个城市让你很失望,但是如果一个城市哪怕再怎么先进、发达,却还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气息、符号,让大家比比皆是的看到的时候,你会对她有一种独特的爱。


(以上内容根据嘉宾在SEA-Hi!论坛上的演讲整理。本文图片均来自李辉教授的演讲PPT。)


李辉

第八期SEA-Hi!论坛演讲嘉宾

复旦大学生命学院教授,亚洲人文与自然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人类学学会理事,首届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他在复旦大学开设的人类学课程广受欢迎,主要研究分子人类学,探索东亚人群起源、进化、适应,以及文明肇始和发展的遗传学效应,其研究工作被Science专版报道。曾经研究过曹操家族基因等课题,出版《Y染色体与东亚族群演化》《来自猩猩的你》等科技著作,有诗集《自由而无用的灵魂》等。


SAVE THE DATE

2017年预告


SEA-Hi!论坛举办时间:

2017年3月18日

SEA-Hi!论坛2017年第1季(总第八期)

2017年6月17日

SEA-Hi!论坛2017年第2季(总第九期)

2017年9月16日

SEA-Hi!论坛2017年第3季(总第十期)

2017年12月16日

SEA-Hi!论坛2017年第4季(总第十一期)


SEA-Hi!论坛举办地点:

上海设计中心南馆(半淞园路499号)木棉厅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