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节奏 文/ 葡萄 我们总是说城市的节奏越来越快,从内地到沿海城市,这种生活节奏和速度上的差异非常明显。不过,我觉得对于一座城市的快和慢,还不能说得太笼统。比如,就拿上海和东京来做个比较,都是节奏很快的城市,但在我的经验里,它们的快慢就有两个鲜明的对比。 一个是在东京的小店里吃饭,那个速度可真叫是慢悠悠。因为人工太贵,服务人员少,所以等候的时间都比较长。可等着的顾客呢,倒也慢条斯理,一点也不着急,很有心情享受这种慢慢等待的感觉,并不着急催促。在上海的小店里吃饭,服务员总是很多,一家很小的店,光外面站着的就可能有五六个,也有手脚勤快的,也有慢吞吞的,可是顾客呢,不管是干什么的,一律着急,等不到五分钟就要开始催单子了。还动不动就吓唬人家服务员,不是要找经理了,就是要投诉了。前几天就见过这么一个事情,一群上班族在味千拉面里吃午饭,百般催促,最后对着服务员说:“我们上班时间哎,12点半不到就算迟到了,你赔钱给我们啊?”那个气势逼人啊。结果12点半以后,我偏偏又在面包店遇到她们,齐刷刷地留恋在鲜奶蛋糕的旁边,一点也不怕迟到了。 再一个就是路上的车辆。在东京的马路上,不管红灯绿灯,车总是让人先走,它可以等着,不着急。遇到我们这样在上海被车子压迫惯了的行人,它们也是慢悠悠地等着我们回过神来,受宠若惊地过马路。可在上海呢,若没有一点在众多抢道的车辆里灵巧穿梭的本事,那可就别想过马路了,保不准连命都丢掉。 刚一开始,只是感叹东京的司机培训做得好,知道要让行人,上海的司机太暴发户,没风度。可等到有一天,自己在超市里排队等结账,看着前面还有三四个人,就不知不觉着急起来。这个时候,突然想到,其实自己并没有什么急事,为什么要这么着急呢?这才发现,其实内心的这种着急,这种等着就是浪费,等着就可能是自己吃亏了的心理,原来已经如此根深蒂固。 说这些,并不是觉得东京多好,也不是说东京人如何懂得生活。而是想说,即便是一座生活节奏很快的城市,也有它缓慢悠长的部分。就像是一个人的心理,有快有慢,方才构成节奏。可是,生活在上海这样的城市里,仿佛没有慢,只有快。我不知道这样是不是可以构成节奏。因为今天,生活在这个城市里,心里好像总有一个声音在喊:“快点,再快点。”我不清楚到底是哪些因素构成了这个声音,但其中有一条,我想便是那种手脚不快就要吃亏的社会心理。因为那个声音太过明白,在这个城市里,没有人会来照顾你,没有人和你讲正义和公正,如果不靠自己去争——不管有理没理,也要争——那你就肯定吃亏了啊。于是,一切都飞快起来,吃饭也要比别人更快地上菜,排队也要比别人更快地付钱,开车走路更是要比别人快上一步半步……也许正是这种急促的心理包围了所有生活在城市中的人,这样的城市,才会只有快,没有慢。生活在城里的人,再怎么假装,也慢不下来,再怎么用力,也不敢说自己把握到了这座城市的节奏感吧。 – END – 本文选自当代文化研究网:《“城”长的烦恼》,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