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城市

绩溪与徽学


作者黄来生,现为安徽省徽学会理事、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和黄山学院徽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黄山市委党校徽州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绩溪县徽文化研究会会长。

绩溪与徽学

绩溪与徽学

绩溪与徽学

绩溪县是一块人杰地灵的沃土,是古徽州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古徽州的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和婺源一样,是徽文化的发源地,是徽学的重要孕育灵床。

绩溪与徽学

绩溪与徽学

绩溪与徽学

绩溪县作为古徽州的重要岩邑,早在六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绩溪境内东北部的鄣山设立鄣郡,并置黟、歙二县,绩溪属歙县。汉代称华阳镇,仍属歙县。梁大同元年(535)置良安县,唐武德七年(624)废。唐永泰二年(766)复置县,因县治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故取名绩溪县。宋宣和三年(1121)改歙州为徽州,以绩溪有徽岭、徽溪和大徽村而名。由此,“徽州的徽,安徽的徽,均源自于绩溪的徽山徽水大徽村”之说,不胫而走。

绩溪与徽学

绩溪与徽学

绩溪与徽学

数千年以来,绩溪与徽属他县一起,共同经历了远古文化时期、山越文化时期、新安文化时期和徽州文化时期。万山丛中,高台城磊式的徽州地域,“世治,可安耕凿;虽乱,不罹兵燹。”在历史上相对战乱较少。三次中原人氏的大迁徙,促进了古徽州的繁荣与进步,从而人文荟萃,代有贤能。现存地面古文物5000多处,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陆续被大量发现的徽州古遗、契约文书文献和原始资料百余万件。这些古遗存如古祠堂、古桥、古民居、古牌坊;古代房地契、商约合同、家族谱牒、方志图册、商务记录、分家阄书、书信杂件、鱼鳞图册、法律文书等等,跨越千年历史,涵盖几乎全部徽州的历史文化领域,为我们进行徽学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所谓“中华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缩影”,也就是依靠了这些第一手材料映现出来的。

绩溪与徽学

绩溪与徽学

绩溪与徽学

唐末以来,钟灵毓秀的绩溪县,孕育了大批的杰出人才,汪华、胡舜陟、胡仔、胡富、胡宗宪、胡松、胡雪岩、胡开文、“礼学三胡”、胡适、汪静之、胡炳衡、汪惕予、汪孟邹等,为绩溪的历史增添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胡适先生曾说,我们不可以只见那小绩溪,而忘了大绩溪。绩溪人的成功,大多在本土以外,绩溪的徽学研究,不仅是对一个绩溪县,而是对绩溪以外的徽州历史文化的探讨研究。对于徽学的研究,元末明初的绩溪人舒頔,要算是最早的学者了。此后,绩溪人对徽学的研究历代不乏其人,明清两代《绩溪县志》的修撰,乾嘉之际绩溪“礼学三胡”的蔚起,伏岭下村邵绮园《徽志补正》、《大鄣山辩》、《闻见晚录》、《庐黄记游》等徽学著作的问世,特别是现代孔圣人胡适之对于徽学研究的巨大贡献,更是无与伦比。他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论,一改历代县志不言商的封建传统观念,特别的强调县志修撰“应注重邑人移徙经商的分布与历史”,要“看到大绩溪,应列大绩溪一门。”这是徽学研究史上一个空前的突破,为徽商——徽州文化孕育生发、繁荣发达的基础扶本归源,正名留史,胡适先生对于徽学的贡献,功莫大焉。

绩溪与徽学

绩溪与徽学

绩溪与徽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数十年来,是绩溪徽学研究的鼎盛时期。以原省政协常委、省科委主任石原皋先生的《闲话胡适》为发端,以著名美学家郭因先生和原省旅游局局长、黄山市委副书记张脉贤先生为领军,绩溪和绩溪籍的一大批徽学研究爱好者,投入了绩溪的徽学研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邑人胡成业先生牵头成立了绩溪徽学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徽学研究。此后,绩溪的徽学研究蔚成风气,其领域涉及徽州文化的新安教育、新安医学、新安绘画及音乐戏剧舞蹈、徽派建筑、徽州学术、徽商及徽州经济、徽州文房四宝、徽菜和徽州饮食文化、徽州人文等等各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绩溪徽学研究方面的著作已不下500部。

绩溪与徽学

绩溪与徽学

绩溪与徽学

绩溪的徽学研究,没有官方的组织,全是民间的自发。他们与老徽州其他县的学人观点一样,都是在探究古徽州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优化组合,因而使徽州充分开发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规律及其文化生态得以活态传承,目的是古为今用,让徽学在现代文明中闪光,让徽学成为绩溪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旅游经济发展做贡献。

绩溪与徽学

绩溪与徽学

绩溪与徽学

绩溪与徽学

绩溪与徽学


绩溪与徽学
精彩推荐
我省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旅游强省建设若干政策出台,赶紧来看!
【微视频】我和我的祖国系列——绩溪·千人诵家训
投稿 | 行在书里,走在路上——人文绩溪

绩溪与徽学

绩溪与徽学

信息来源于:黄来生

图片版权归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绩溪全域旅游):绩溪与徽学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