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城市

一点儿北京 | 大暑到,老北京的饮食防暑秘籍奉上前!

一点儿北京 | 大暑到,老北京的饮食防暑秘籍奉上前!

一点儿北京丨京事知多少

北京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除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外,数千年来各民族的文化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它特有的“京味儿”——这些极具北京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是京城珍贵的文化资源。“一点儿北京“栏目将向大家介绍“京味儿”饮食、器物、风俗与传说等等,让大家对老北京文化有更多的认识与了解。


一点儿北京 | 大暑到,老北京的饮食防暑秘籍奉上前!


大暑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


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度

意味着全年最热的时期到了


一点儿北京 | 大暑到,老北京的饮食防暑秘籍奉上前!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

二候土润溽暑;

三候大雨时行。


第一候是说萤火虫的卵在枯草上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

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乃炎热之极也”——《二十四节气解》

大暑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

三伏天到底有多热呢?

这不,大暑的一只脚还没有踏进来呢,

北京人民就已经感受到了他的威慑力。


7月22日,北京正式进入中伏,高温预警持续生效,气温继续高达35℃。按照这个架势,想必不少人内心都十分忐忑吧,不怕!这份“史上最全的老北京人避暑秘籍”送给你!

一点儿北京 | 大暑到,老北京的饮食防暑秘籍奉上前!


   饮食防暑   

除了众所周知的“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炒鸡蛋”,在这里小印将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些有老北京特色的解暑饮品


01

舍暑汤

一点儿北京 | 大暑到,老北京的饮食防暑秘籍奉上前!


旧时北京城里的大商号、药材铺、寺院等地方都会在门前放个大的器皿,里面有防暑的绿豆汤或者中药水,旁边放着几只碗,方便过往的路人自取,这种免费的饮品叫做舍暑汤。


02

什锦冰盘

一点儿北京 | 大暑到,老北京的饮食防暑秘籍奉上前!


主要盛以夏时河鲜,即果藕、菱角、鸡头米、莲子。若是全冰碗,还需加杏仁、鲜核桃仁、甜瓜、蜜桃。这些东西都切成薄片,用冰糖水冲调出来,盛以冰块之中,为口感更好、酸甜适中,有时会放上两三片山楂糕,吃了这冰盘冰碗,入口清香,冰凉爽口,暑热尽消。


03

酸梅汤

一点儿北京 | 大暑到,老北京的饮食防暑秘籍奉上前!

“北京夏季凉饮,以酸梅汤为佳品。系以乌梅和冰糖水熬成,外用冰围之,久而自凉,不伤人,且祛暑也。”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把切好的乌梅泡在开水里,加上一些糖,放在一个大坛子中并将坛子放在冰桶中,清凉可口的酸梅汤就做成了,卖酸梅汤的小贩一手持两个小冰盏互相击撞,发出清脆悦耳的铮铮声,吸引行人的注意。


04

雪花酪

一点儿北京 | 大暑到,老北京的饮食防暑秘籍奉上前!


雪花酪又称土法冰激凌,最初是明朝皇宫里的秘制冷食,皇上食后龙颜大悦,雪花酪由此得名,后流传至民间。冬天凿出永定河上的大块浮冰,用草席包裹放入冰窖保存,至来年夏天取出部分冰块打碎成末,和上蜂蜜、酸梅汁、果脯食用。


作为夏日里经典的解暑冰饮,雪花酪在老北京的地位就相当于今天的冰淇淋。小贩带着一只铁桶,中间弄上一个通心轴,桶里面装上冰水还有一些香料和糖,把铁桶套在一个大木桶中,中间空隙用冰和盐填满,不一会里面小桶中的水就会渐渐结成冰凌。


   物理降温   

除了饮食防暑之外,物理降温也是老北京人需要掌握的生存技能,那么在以前没有空调的旧时代里,老北京人都是如何度过三伏天的呢?


01

人字形屋顶

一点儿北京 | 大暑到,老北京的饮食防暑秘籍奉上前!

北京传统民居运用了人字形屋顶的设计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网)


要说到物理降温,就不得不夸赞一下先人们传下来的建房智慧,为了通风散热,很多老北京人的家里都会修成“人”字形的屋顶,而且还会像还像现在的楼房“隔热层”一样,顶子铺上瓦、泥、椽子等等,讲究点的人家还会在廊子上挂帘子阻挡阳光,屋门也挂上竹帘,相当隔热。 


02

冰块房

一点儿北京 | 大暑到,老北京的饮食防暑秘籍奉上前!

建于乾隆年间的4座故宫冰窖现已开放为观众服务区


三伏天,老北京人一般会午睡,这个时候就会在屋子中放一个大瓦盆或者木盆,里边放好买来的冰块,相当凉爽,偶尔还会顺便冰镇上瓜果梨桃,醒来食用。

“紫禁城内设冰窖五,景山西门外冰窖六,德胜门外冰窖三,正阳门外冰窖二。”

——《大清会典事例》记载


据了解,北京城内自清朝时期的冰窖分为官窖、府窖和民窖,最多时全北京城共有20余处冰窖。


现在大部分老冰窖早已消失,只留下地名,在西城区恭俭胡同内仍有老冰窖留存,改名为皇家冰窖小院经营餐饮。


一点儿北京 | 大暑到,老北京的饮食防暑秘籍奉上前!

白居易曾在《消暑》一诗写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有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大暑之际,若要消暑,除了运用上咱老祖宗的智慧,小印也号召大家一起静心静欲,默默对自己说“心静自然凉”。


部分内容整理自满族文化网、中国新闻网、 古诗文悦读

图片来源网络,仅作文化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点儿北京丨老北京酸梅汤

一点儿北京 | 小暑将至,洗晒消热更是传统?

一点儿北京 | “夏至”炎炎,什刹海消夏有传统


您与京城,一之隔!

一点儿北京 | 大暑到,老北京的饮食防暑秘籍奉上前!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一点儿北京 | 大暑到,老北京的饮食防暑秘籍奉上前!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印迹 inBeijing):一点儿北京 | 大暑到,老北京的饮食防暑秘籍奉上前!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