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3日
农历七月初二
处暑
暑气渐止
天地始肃
疾风急雨
秋意初微
柚子润肺
莲子养心
露蝉声咽
闭窗藏扇
久眠难得
四时俱可喜 最好新秋时
文字:杨柳风
农历七月初二,处暑。
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节气意味着气象意义上的夏天结束,真正的秋天开始了。
皖南自立秋之后天气早晚凉,中午热。差不多每天午后都有一场雷阵雨,雨后,暑气消散,气温下降。但只有在接连下几场雨后,地面的温度才会明显降低,天气才会一天比一天寒冷起来,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
蝉的吟唱已不再高亢、喧嚣,而是变得清越、疏朗起来。秋天的蝉被称为寒蝉,它有时也会连唱几曲,但已不再随声附和,它更像归隐的哲人,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王维,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是回归自然隐居瓦尔登湖的梭罗,是晴耕雨读东京郊外的德富芦花。
运河的清晨雾气缥缈,露泣花枝,待到雾散,山青水静,风景如画。蓝色的牵牛花向阳盛开,攀援的藤蔓不是缠在这棵水竹枝上,就是绕在那片狗尾巴草上。据说这种蓝色的牵牛花是织女为牛郎织的仙衣,难怪这么美!鸭趾草此时也正盛开,在草丛中闪着莹莹的蓝光,似蛾也似蝶,轻盈欲飞。“露草又名月草,萤草,鸭跖草。这种草的姿态没有什么看头,惟有那两瓣花儿,倒也不像完整的花,仿佛是被调皮的孩子揪掉的碎片,又像小小的碧色的蝴蝶停在草叶上。这种花寿命短暂,开放在有露的时候。然后伴随那浮泛出金粉般黄色的花蕊而漾溢出来的鲜丽的纯碧,却是无与伦比的秀美。把露草当作花儿是错误的。这不是花,这是表现于色彩上的露之精魂。那质脆、命短、色美的面影,正是人世间所能见到的一刹那上天的消息。”德富芦花的这段文字是我见过的关于鸭趾草的最好描述。
马兰花如期而至,淡紫色的小花,一朵一朵地开在路边,清雅得像一场梦境,这不由地让我想起童年跳橡皮筋时唱的歌谣:“一二三四五六七,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这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芝麻倒金钟形的花朵已开到顶端,地下落英一片。 民间认为芝麻花可以治疗冻疮,记忆中,母亲曾带我们姐妹几个摘了新鲜的芝麻花放在手掌内,然后将芝麻花揉碎,涂抹在手背上,待汁液干了之后,反复地涂抹,母亲说多涂几次,冬天就不会生冻疮了。实际上冬天一来,我们手上的冻疮也就来了,毫无例外。那时候母亲还很年轻,而今,母亲已年逾古稀,忘性特别大,聊天时我跟她说起一些过去的事情,她总说不记得了。
树木上的浆果变得鲜艳夺目,熟透了的算盘子胀裂后露出红艳艳的小籽,蛇葡萄葡蔔在路边,结满了各色果实,有红、有白、还有蓝,成熟的果实是蓝色的,不美味,却是良药。板栗粗壮的枝条向四周伸展着,树上缀满带刺的圆球,运气好的话,可以看到圆球自动爆开后,里面的果实掉落到地上,“咚”的一声,自有一份“闲静”。掉落到地上的我们称其为“花栗子”,颜色很喜欢,暗红中有隐约的褐色,前些年染发刚开始流行时,我曾将头发染成栗色,恰到好处地满足了我既要追逐时尚却又不想过分张扬的心理。没有掉落的刺球最终也要被竹篙打下来,这些刺球里的果实硬壳是淡黄色,小时候我们剥刺球时穿外婆纳的千层底布鞋,踩上去来回揉几下,果实便出来了。
处暑至,树叶开始泛黄,鸣叫的秋虫潜伏其间。人们每天在鸟儿划破熹微晓空的鸣声中醒来,在铃虫幽幽夜吟中睡去。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陆游的这两句诗,是对处暑的最生动的描绘。这是一个禾熟的季节,玉米已被收获,棉田白,稻田香。暑去秋来,春华秋实,宜期盼,宜喜悦。
杨柳风 本名王爱娣,安徽泾县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爱草木,爱摄影,偶尔写字,文字散见凤凰读书等网络平台以及《清明》、《中国经济导报 》、《皖南晨刊》等报刊杂志。
文字已获作者授权,题图来自吖吥嘻嘀,配图摘自网络,版权均归作者所有,致谢!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能欣赏到「二十四节气」更多美文哦!
您的点赞和赞赏是对我们最好的鼓励
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们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