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时候,你是否已跟着规划师的脚步,阅读了的历史深处的上海?回味了被时间沉淀下来的文化?寻觅到了消失许久的乡愁?
还有八处人文历史之路,静待去寻走。
说到南京西路,又要提到跑马场;这条路修时从跑马场一直到静安寺,彼时用来遛马,却不想成为此时上海最繁华的马路。
但她虽是繁荣,却也低调。你看那悄悄隐藏在绿荫中、大楼下的老房子、老弄堂,是不是一不留神就错过了他们。
20世纪初,愚园路东邻市区,西通郊区,交通便利,中外达官商贾纷纷在此择地建花园洋房。这些花园弄堂虽没有华丽的名字,却也建的足以叫人过目不忘。
随着历史的变迁,愚园路已然变成了都市里的隐士。这是一条属于历史的道路,岁月静悄悄地在这条狭长的路上播下种子,只有老建筑还留有历史的故事,静默在过往之中……
时光历经九十载,新华路亦更名四次,依然安静而优雅,藏身于梧桐之下。
走入新华路,可以看到一幢接一幢的花园住宅,从英国式的规整,到法国式的闲情,再到传统中国的雕梁画栋……这条路上共有101幢风格迥异的花园别墅,大家亲切的称她作“上海第一花园马路”。
山阴路,有名人故居有14处,历史遗址9处,优秀建筑18处。山阴路众多的建筑风格基本可以分为四大类式样,以恒丰里为代表的早期石库门里弄;以大陆新村为代表的有小绿地和卫生设备的新式里弄;以施高塔公寓为代表的独立成套式“公寓住宅”和以千爱里为代表的花园式里弄。在浓荫蔽日闹中取静的道路两旁,各自安好。
提篮桥在上海是一个享有盛名的地方,缘由之一便是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远东第一监狱”。提篮桥也是旧时异国风情汇集的地方,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两万多犹太人从欧洲各国经历磨难来到上海,定居在提篮桥地区,这一带成了承载犹太难民的“诺亚方舟”,一个给他们安全的国际难民庇护所。生活拮据的犹太难民在上海拥挤的弄堂里与中国人毗邻而居,生活虽然窘迫,却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亲切和自由。
江湾——大上海计划的象征性产物。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为打破上海公共租界与上海法租界垄断城市中心的局面,兴建以江湾为市中心区,建筑道路、市政府大楼和其他公共设施。随即,江湾一带出现了一场空前的造城运动。1937年淞沪会战后,该计划被迫停止实施,但这一座宏伟的新城的痕迹至今依稀可见。
龙华位于上海市的西南,并以其1700年的历史,当之无愧的成为上海古董。它曾是有名的江南古镇,龙华寺和龙华塔雄居镇中,对于喧闹的十里洋场而言,龙华是宁静的,也正因如此,再没有比这里更适合的地方,安葬为革命捐躯的烈士们。
宋氏别墅、陈氏别墅、孔氏别墅、罗别根花园、沙逊别墅、泰晤士报社别墅、美丰银行别墅……这些20世纪30、40年代修建的别墅,不在别处,统统都在虹桥路。至此,虹桥路成为当时商人和官僚的度假福地。
回复“1”查看精英讲坛系列文章
回复“2”查看聚焦上海2040系列讲座文章
回复“3”查看青年规划师眼中的新加坡系列文章
回复“4”查看大规划小百科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