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中国国土资源报社旗下微信公众号“中国国土资源报”独家编辑。
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
合作电话:010-66557937
网址:www.gtzyb.com
《中国国土资源报》发行热线:010-66557891
美国纽约
废弃空中铁路变身城市地标
高线公园是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城西区的一个空中花园,纵贯20个街区。高线铁轨最初只是为了提高切尔西区工业运输效率而建设的一条空中铁路,把牛奶制品和肉类运输到这一区域的工厂和仓库,构成纽约西侧的空中运输动脉。后来,随着卡车货运的普及,这条空中铁路在上世纪60年代逐渐被弃用。
▲美国纽约高线公园
上个世纪90年代,西线铁路成为被纽约人遗忘的地方。当时,有房地产开发商看上了这里低廉的地价,劝说政府拆除铁路。但拆除计划却遭到纽约市民的阻挠,由此引发了一段长达8年的诉讼和抗争,直到“高线公园改造计划”的出现。
现在的高线公园已经成为纽约上空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一个10万平方米的城市改造项目正在进行。时代华纳、CNN、蔻驰的新总部未来都会搬到这里,这里将成为曼哈顿岛的下一个高企基地。毫无疑问,这里的社区能够不断高端化,高线公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高线铁轨所在的纽约西切尔西区位于曼哈顿以西第四街区,在过去的50多年一直保持着土地的混合使用,工业用地曾经是该区的主要用地。2003年,城市规划署的工作人员开始制定重新区划的框架,即将高线的再利用与周边社区的再发展相结合。重新区划的目标是鼓励和引导西切尔西区居住区多样混合利用,鼓励文化艺术行业的发展,将高线公园从运输线路转型成为公共空间;通过对新建建筑形式和功能的管控,提高居住区特征和高线公园开放空间的品质。
重新区划通过建筑面积的奖励政策,容积率控制以及建筑高度体量的控制来保证高线公园高品质公共空间的实现。
建筑面积奖励政策主要是通过“高线转换廊道”计划增加土地所有者的利益。重新区划允许廊道内的土地所有者将这一部分土地的空间权出售给开发商,转出到片区内位于新建住区周边的接收地块上。这些转出的空间权可以作为居住和商业功能使用。同时,开发商要保证每获得1平方米奖励建筑面积,就要有50美金用于高线公园的发展资金。
同时,最大容积率奖励也是有效手段之一。重新区划划分了高线铁轨所在片区的土地,开发商可以通过3种途径,即接收高线铁轨下土地空间权的转让、提供高线公园发展资金、建设保障性住房,将地块最大容积率从原先的5.0~7.5提高到6.0~12.0。
重新区划对周边建筑高度与后退控制,关注怎样塑造建筑体量,以此实现社区特性的保护和高线公园的开放视野。高线公园以西15英尺和以东25英尺以内是沿公园建筑控制范围。毗邻公园的建筑25%高度控制在35英尺~45英尺之间,剩下75%遵循区划中一般建筑体量控制规定。
高线公园一二期的总投资为1.5亿美元,2006年高线公园增加了超过20亿美元的项目投资建设,到2010年该区域税收超过1亿美元,高线公园的隐形价值不断显现。如果当时高线铁路被拆除,这个区域最好的发展结果也不过是纽约的另一个第五大道,而现在这座城市却拥有了世上唯一的高线公园,并且随着高线公园的成功,纽约地线公园、百老汇绿线等层出不穷。这一切都得益于城市更新改造中,对于工业遗迹的重新审视。
德国鲁尔区
“钢铁巨人”走上工业文化之路
站在高高的瞭望塔上,很难想象如今满目绿色的鲁尔区,几十年前还是一幅浓烟滚滚的污染景象。虽然煤矿井架、烟囱和高炉仍然是鲁尔区最为典型的城市景观,但这些昔日的“钢铁巨人”都静谧地掩映在大片的绿色海洋之中。曾在二战时期以钢铁产业闻名的德国鲁尔区经历了转型升级,如今在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领先世界。并且,它还拥有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其独特的“工业文化之路”每年吸引着超千万人次的游客量。
鲁尔区共有11个独立城市和4个县组成,其中4个县共管辖有42个小城市。如今在欧洲任何一个地方都无法找到与之相似的另外一个城市带,能拥有众多1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密集区域。尽管如此,高度城市化的鲁尔区并没有形成一个城市中心,而是沿着多中心城市的趋势发展,并且各城市逐步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很好地避免了“城市病”的出现。这15个独立行政主体,推举出70名议员,组成鲁尔区域协会,总部设于埃森。鲁尔区域协会负责制定鲁尔区的城市发展规划,并直接组织领导区域商业与旅游发展推广。
“工业文化之路”从物质形态讲,是一条将鲁尔区所有“工业遗产”文化场所串联起来的400公里长的环形自行车道,但其意义远不限于交通设施的建设。最难能可贵的是,将区域内的工业遗产文化进行“一体化”的保护和开发,使之整合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的工业特色旅游网络,有着统一的工业遗产标识和完善的服务体系。这让鲁尔区在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方面形成了强大统一的品牌形象,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及投资者。
近20年在埃姆歇公园国际建筑展的推动下,鲁尔区大大小小的工业建筑,包括从19世纪末期兴建的钢铁厂、煤矿构筑物乃至整个生产基地都被开发和改造,鼓励各类文化活动定期举行。比如欧博豪森市的城市象征——巨型煤气罐在1990年以前是周围钢铁厂的重要能源贮备设施,而目前已改造为展览私人收藏现代艺术品的博物馆,并且曾举办过两次现代中国艺术品的展览。由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设计的,坐落在埃森关税同盟矿区基地上的鲁尔博物馆是区域内所有博物馆中的“佼佼者”。这座细述鲁尔区历史的博物馆在古老工业文化和现代设计的碰撞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同处于世界文化遗产建筑群的还有著名的莱茵—威斯特法伦设计中心。
▲德国鲁尔博物馆
此外,鲁尔区十分珍惜传统文化,与伦敦、巴黎、柏林等历史文化名城不同,鲁尔区主要拥有的是下里巴人的厂房与“矿工文化”。在鲁尔区,大部分药店、酒吧的招牌上都会标有短语:“Glück auf”(好运,一路平安)。这是因为19世纪时,煤矿开采并无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矿难频发。矿工在下井前都会祝福彼此好运。于是,这些日常短语或口号便显示在以矿工为主要消费群体的商业环境中。矿工的报酬往往较低,难以养家糊口,于是工厂主会在矿工聚居地划出“社区农园”,让矿工种植蔬菜、饲养牲畜。直到今日,这些社区农园成为了天然的社区绿地。鲁尔区区域协会对其进行了最低限度的规划限制,鼓励各个社区创新利用。
俄罗斯莫斯科
工业区变身城市综合体
作为欧洲最大的城市,莫斯科曾为交通堵塞、房价昂贵以及公共交通拥挤而苦恼。它严重拥堵的核心原因是,45%的工作场所位于市中心,周围环绕着利用率低下的“铁锈地带”,然后是无边无际的高楼住房的海洋。苏联时期的工业建筑有着独特的前卫设计,而如今,这些衰败的工厂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累赘。
2016年,莫斯科启动了一项价值1200亿卢布(合14亿英镑)的百万平方米街道翻新工程,并且计划到2020年新建70多个地铁站。但是要真正疏通道路拥堵,它还必须在市中心以外新建商业区。根据市政厅的数据,2015年莫斯科有900万平方米的房地产开发面积,其中220万位于以前的工业区域。2016年至少有200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在这些区域建成。
ZiL汽车厂在上世纪30年代曾是一座占地400公顷,拥有自己的餐厅、理发店、公交线路以及消防部门的“城中城”。最多时,有10万工人在这里劳动,他们组装的卡车几乎可以在每一个集体农庄找到。但是在过去20年中,ZiL汽车厂陷入债务危机,加之年久失修,部分厂址将进行开发再利用,再次成为“城中城”。只不过,这次它将是拥有高档住宅大厦、精品商店、学校、河滨公园、音乐厅以及博物馆的城市综合体。
这一65公顷规模的ZiLArt项目是莫斯科政府推进老工业区再开发的动作之一,它们占了城市13%的面积。虽然这些工程对于让城市更宜居来说至关重要,但是一些建筑师、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者提出了关于ZiL等地工业遗产保护的一些担忧,因为很多苏联工厂建筑或出自开创性的构成主义建筑师之手,或具有重大历史意义。ZiLArt项目开发方LSR集团表示,消防站、冲压车间外墙、可能还有其他一些与维斯宁兄弟相关的建筑将被保存。
▲莫斯科ZILART规划图
最著名的再开发项目,比如瑞士温特图尔的原Sulzerareal钢厂,或是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都是选择对原有建筑结构进行“适应性再利用”,而不是拆除它们。莫斯科近几年也有几处这样的工程成为“适应性再利用”的典范,比如Winzavod酒厂、红十月巧克力工厂等已经成为创意集群以及夜生活的热门地点。但是,由于面积庞大,复兴“铁锈地带”那些苏联时期的工业区将需要更多时间和资金。所以,一些建筑师、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者认为ZiLArt项目是一次在保护和盈利之间“寻找折中点的尝试”,但对于有多少能够保存下来深表怀疑。
本期编辑:赵志坤
觉得不错,请点赞↓↓↓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城市工业遗产如何再利用?国外这三个地方的经验不可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