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城市:应对新冠疫情专栏

疫情思考 | 最后一道防线的韧性——物业管理与防疫


疫情思考 | 最后一道防线的韧性——物业管理与防疫

关注“南粤规划”,更多精彩等着你!


来源 |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撰稿 | 住房政策研究中心 陈舜尧
审核 | 住房政策研究中心 陈洋


全文共2675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



 我们身边的防疫卫士


2020年的春节少了往年的热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传播席卷而来,“宅家防疫”成为了普通群众今年过年的主旋律。除了医护人员奋战在一线直面病毒外,还有一个平凡的群体,承担着城市社区“防疫隔离墙”的重要作用,他们就是物业工作人员。
疫情思考 | 最后一道防线的韧性——物业管理与防疫
这次防疫攻坚战,为了业主健康与安全,居民可以“不出门保平安”,包括住宅小区、办公场所、公共场所在内数以万计的物业工作人员坚守着岗位,24小时不间断地开展人员筛查、出入管制、消毒防疫、废弃口罩分类处置、防疫宣传教育等工作。为了尽可能减少居民出门频次,降低居民交叉感染风险,有的物业甚至提供“送菜上门”服务,其精细化服务让人叹为观止。
疫情思考 | 最后一道防线的韧性——物业管理与防疫




防疫物资紧缺暴露基层治理短板


“治疗一线在医院,防控一线在物业”。在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之时,全社会物业工作人员自始至终都没有缺席,肩负起社区防疫的重任,筑起社区传染源防控第一道防线。他们时刻面对严峻的环境,除了要对抗无处不潜伏的骇人病毒,还面临着防疫物资短缺这一大难题。由于疫情爆发突然、春节假期停工、交通物流不畅等原因,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卫生防护用品全面告急。
大量防疫工作下沉到社区,物业人员站到了防疫第一线,防疫物资短缺问题显得尤为严峻。以广东省为例,截至2018年末,全省共有2.9万个物业管理区域,110万物业服务人员,口罩日需求量超过百万。2月2日,深圳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发表《致全市各界人士和全体业主的公开信》,代表深圳60万物业人发声,表达其防疫物资紧缺的困难。深圳市1500多家物业企业所管理的4000多个住宅小区、3000多个其他楼宇的防护用品只能维持2-3天,部分小区已无防护用品可用。包括福建省、河南省、成都市在内的物业协会陆续为物业管理行业发声,碧桂园、中海、融信、越秀等集团旗下的物业服务企业曾公开发布征集防疫物资的信息,但收效甚微。
物业工作人员长期坚守一线岗位,面临严重的病毒暴露风险及交叉感染风险,物业管理行业的防疫物资紧缺不利于有序开展社区防疫工作。首先,物业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会接触到大量人员,若小区出现感染病例,物业工作人员便会是密切接触者,甚至有可能把病毒传染给更多人。其次,物业工作人员需要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开展体温监测、消毒防疫、疫情通报等工作,若物业工作人员出现感染,会加大物业管理区域的防疫工作的难度,病毒传播风险也会大幅度增加。
疫情思考 | 最后一道防线的韧性——物业管理与防疫


此次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因恰逢元旦与农历新年,全社会对其风险判断失准,措手不及,同时也暴露出社会基层在面对突发疫情灾情时的应急短板。这次疫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迫使我们必须认真反省城市公共管理中的漏洞,为应对后续的疫情以及未来突发的灾情做好准备。具体到物业管理方面,除了物业服务区域的日常维护外,制定应急对策措施、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强化应急设施维护也是物业管理必须研究和强化的方向。





物业应急管理的国际经验


从全球的实践来看,灾情应急管理也成为物业管理越来越重视的工作之一。世邦魏理仕(CBRE)一份关于“韧性与物业管理”(Resilience and Property Management,2019)的研究认为,物业管理者需要提前制定韧性的物业管理策略以抵御突发灾情,其中包括准确评估物业的安全隐患,以及制定完备的抵御灾害计划和措施。

疫情思考 | 最后一道防线的韧性——物业管理与防疫
首先,物业管理者有责任在灾害发生之前对现有物业的安全防护进行全面检查与评估,并在必要时对其进行升级或更新。例如,为了抵御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印度新德里的物业管理者便采取在建筑中安装备用的排水装置、在空调的基础上加装空气平衡系统等措施,以保障建筑安全及居民安全;为了应对和评估地震灾害的威胁,日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建筑状况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以在地震前后对建筑物受损及需要维修的情况进行全方位了解。
其次,物业管理者应当采取更多柔性的手段保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居民,这也是更重要的。物业管理者可积极对居民进行有关物业楼宇风险防范、应急事件响应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帮助住户强化风险意识,同时加强和完善楼宇的应急物资储备。例如,在越南河内,物业管理方每月会定期为居民举办飓风灾害防范与应对培训;而在地震多发的日本,物业管理人员通常会负责储备能够维持居民至少两天所需的应急食品与药品。
另外,物业管理企业也积极利用大数据手段,通过相关数据分析灾情风险,指导相应区域物业管理人员的决策行动,更主动地应对潜在风险。




以基层的韧性应对高密度都市地区的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已经形成了若干个超特大城市以及巨型都市圈,人口密度排名世界前列。这些发达地区市政基础设施水平较高,近年来,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幅提升。然而此次疫情让我们意识到,传染病传播风险成为高密度、高流动性都市地区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当流行疫病发生时,对千万级人口的城市实施“封城”,绝对是最迫不得已的选择。相比起“封城”,建立基层社区具有韧性的传染病防控和非疫期管理机制,是更加有效的做法。
1

建立韧性的基层社区防疫机制

建立“区-街道/镇-居委会/村委会-物业区域”精细化的社区疫情监测系统、防疫宣传教育及交流系统、应急物资采购和申请系统等,实时跟踪基层社区疫情现状、物资需求状况,加强防疫信息实时交流,提高基层社区的疫情应对速度。

2

建立韧性的基层社区防疫策略


明确居委会、村集体、物业管理等在防疫工作中的责任和要求,包括人员查检、出入管控、清洁消毒、防疫垃圾收集、防疫物资储备等,以及工作人员自身安全的防范规范等,确保防疫措施落实到位,强化基层社区的防疫效果。

3

开展韧性的基层社区防疫教育

定期组织面向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居民业主的应急培训,学习针对瘟疫等各类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措施,提高各类人群对突发灾情的警惕性,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构建一个韧性的、健康的城市,除了需要在规划、设计层面下功夫,还需要注重城市公共管理。只有精细化管理,将应急措施落到细节处,才能更好地构筑抵抗疫情、灾害的防线。

END

注:本推文封面图片来源于凤凰网。

近期阅读

疫情思考 | 最后一道防线的韧性——物业管理与防疫
疫情思考 | 最后一道防线的韧性——物业管理与防疫
疫情思考 | 最后一道防线的韧性——物业管理与防疫
疫情思考 | 最后一道防线的韧性——物业管理与防疫
疫情思考 | 最后一道防线的韧性——物业管理与防疫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   
疫情思考 | 最后一道防线的韧性——物业管理与防疫  
更多了解
http://www.gdupi.com/
商务合作

business@gdupi.com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南粤规划):疫情思考 | 最后一道防线的韧性——物业管理与防疫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健康城市:应对新冠疫情专栏 » 疫情思考 | 最后一道防线的韧性——物业管理与防疫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