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100家专业微信公众号
近 800余篇专业文章
约1000位专业作者

面对疫情,女规划师们纷纷投入自己的“战场”,为防控疫情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规划协会女规划师委员会第一时间相应全国妇联要求,向全国女规划师发出了倡议,特别强调女规划师要时刻关注疫情发展,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应用到具体工作中,并希望女规划师们能从专业角度对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进行反思,探索健康、安全和可持续的人居环境,普及相关科学知识,提出政策建议。
这次疫情也对我国人居环境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新冠肺炎这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规划该如何为城市提高“免疫力”?一些女规划师们也进行了积极思考,从专业的视角,针对此次疫情反映的城乡建设中被忽略、需反思、必应对的学术问题或实践话题进行了讨论。女规划师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九三学社江苏省主任委员周岚《以人民为中心的城乡人居环境该有的样子 》、中国人民大学叶裕民教授《建构“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秩序》,同济大学王兰教授《规划健康——疫情之下对城市空间的重新审视》、于一凡教授《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空间规划与城乡治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思考》,中山大学袁媛教授《加强健康社区建设,应对新冠肺炎流行》,哈尔滨工业大学冷红教授《基于急性传染病疫情防控的规划响应》等,她们撰写的这些学术文章得到了行业的广泛好评,使大家在提高规划在治理中的应急处置能力,关注城市空间的健康性和应急性,思考城市规划如何促进城市健康和安全的认识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篇辑录了袁媛教授发表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微信公众号上的这篇笔谈,欢迎分享。
袁媛:加强健康社区建设,应对新冠肺炎流行
在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笔者组织了一场学术对话“健康社区:设计与治理孰轻重?”,呼吁规划学科和从业者关注健康社区规划设计与治理,没想到挑战来得如此之快······
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爆发,改变了中国人千百年的春节传统。热热闹闹的走亲访友、拜年聚餐被宅在家里、足不出户所替代;公交不敢坐、大商(卖)场不能逛,只能偶尔去步行范围内的超市、菜场补个货,到附近小花园放个风;大家齐心协力地在社群里监督、核查外来车辆和人流的进出情况。
一场传染病流行,让社区又一次在生活中如此举足轻重······
早在2016年卫健委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 “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健康中国”战略作出全面部署,健康社区建设又是“健康中国”战略落实的有效抓手。
在应对传染病爆发时,社区可以在防控疫情、及时分诊、监督核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是维护社会稳定、发挥居民参与的核心单元。在常规时期,对于提升环境卫生状况、改善居民活动水平、增强居民体质方面,社区又可以发挥宣传、监督、协同的作用。
因此,我们呼吁在社区治理、社区医疗和社区活动空间三方面加强健康社区建设。
01
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对于传染病的防控,治理水平比治疗水平更加重要。
马尔堡病毒(与埃博拉病毒同属丝状病毒科)具有高度传染力,在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安哥拉导致数百人感染、致死率较高,而在德国却只有十位数发病、个位数死亡。诚然,治愈的效果与医疗水平相关,而强大的治理水平则是防控传染病爆发、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
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包括:以社区为基本单元,将病情监控、防控措施的宣传落实到户、到人;群策群力实现对外来人员、车辆进出的报备排查和跟踪管理;居民实时参与监督对来自疫区人员或疑似病人的居家隔离;真正面临封城时,社区居民之间(尤其对弱势群体)在出行、购物等方面的相互支持。高效而富有人情的社区治理是阻击疫情的第一道网。
疫情时期的社区治理,需要居民的有效参与和支持,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居民对社区真正有归属感、认同感和责任心。城乡研究、社区规划领域都可以就改善社区认同和归属感、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做出相应的贡献。
02
加强社区医疗设施配置
本次疫情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医疗资源紧张,在呼吸道传染病大规模爆发时,按照常规情况下服务人口配置的市级医院、专科医院床位明显不够,接诊和就诊不足带来的恐慌甚至大于疾病传播本身。社区医疗设施规模、物资配置、人员配备水平有限,不可能成为治愈疾病的场所,但是可以为减少社会恐慌发挥作用。
加强社区基层医疗设施配置包括:完善防护设备和物资储备,提高医疗信息(与专科医院、疾控中心)的联通能力,为城乡社区医疗中心规划设计紧急时期可以有效分区、隔离的空间。这样在传染病爆发初期,社区基层医疗中心可以迅速调动起来,提供疾病初步检测和筛查,并通过信息联通及时反馈检测结果、提出分诊和就医建议,成为应对大量求诊或疑似病人的第一道堤坝。
03
完善社区体育活动空间和活动路径
传染病爆发时,是否感染跟个体的身体素质强弱密切相关;在没有特效药治疗的情况下,病毒感染型疾病的全治愈只能靠自身免疫力提高。本次新冠肺炎易感人群多为中老年人,危重人群多有基础病,更是证明了“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是公共健康领域永恒的话题。
对于绝大多数城乡居民,尤其是老年群体,社区及其周边的活动空间和康体设施是可达性和使用率最高的地方。如何在社区规划层面,为居民提供增强体质的活动空间和活动路径,是规划师必须充分考虑的。倡导土地集约利用,居住建筑长高的同时,更要留出充足的绿地空间、滨水空间,成为居民日常的锻炼场所、疫期缓解压力的后花园,在更危难时刻可以成为就近隔离和防护的临时空间。在老旧社区更新中,更不能忽视公共健康的空间需求及其带来的社会效益。
危难时刻
向奋战在一线、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致敬
功在平时
各行各业都应有思考和改善的空间

藉此机会,也请同步分享袁媛教授之前发表在““社造联盟””微信公众号上的观点。
袁媛:健康社区建设——社区医疗设施和社区公共空间
我从两个方面来谈一下,一是社区的公共设施(主要是医疗设施),二是社区的公共空间。
第一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区医疗设施?在发生疫情之前,大部分人很少使用社区的医疗卫生设施,最多是带孩子去打个预防针。从这次疫情的诊疗体系来看,广州跟北京一样,有发热门诊和定点医院。大家会直接到三甲医院的发热门诊,不会首先去社区卫生医院,大家都认为社区医院的配置水平不足。
如果我们想要社区医院在疫情期真正发挥作用,确实需要对它进行改进。首先,现在社区医院大部分都位于高层建筑下面的裙房里,或者跟其他很多社区功能合用。在疫情发生的时候,这个选址首先就不能保证病人不会交叉感染。未来社区医疗设施的选址是我们需要更加充分考虑,尽量能够独立设置。其次,在疫情期,这一级的医疗设施在接诊病人、做分病情筛查的时候,如何快速做有效的分区、隔离,有哪些潜在的空间改造方式,也需要责任规划师来提出专业的建议。这样我们才能在紧急的时候作出更好的设施应对。
再次,我们现在虽然有分级诊疗体系的构想,但是大家不一定有这样的就医习惯。所以我觉得如果要发挥基层医疗设施将来在抵抗疫情方面的作用,责任规划师在宣传、协同动员方面也可以出一些力。在英国读过书或者工作过的人都会对GP(全科医生)制度很熟悉,社区有全科医生解决一些基本的病症,得了疑难杂症的患者会被送到大医院去。因为大家有这样的就医习惯,所以第一时间就会去社区的医疗机构。但在我们没有这个就医习惯的情况下,疫情期需要常驻社区的责任规划师去做一些动员或者协助的工作。
第二点,为了促进居民健康,社区需要什么样的公共空间?首先,我们团队对这两年一直在研究:社区建成环境中到底什么要素能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国内外有很多针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的关注交通要素,有的关注可促进体力活动的公共空间,有的关注提供新鲜健康食物的供给等等。我们团队主要关注蓝、绿空间如何影响居民的健康,在广州选了60个社区进行居民的问卷调查,对60个社区蓝绿空间特征做了系统分析,证明了它们有很多积极的作用。类似这样的研究成果,其实都在启发我们将来在社区空间公共空间改善时,应该更充分地去留足蓝绿空间。平时可以作为居民的锻炼的空间,万一疫情发生的时候,也是一个可供释放压力的后花园。或者说在最紧急的时候,也可以作为隔离防护的临时空间等等。
其次,如果想要促进居民健康,要给他们留下一定的活动路径,连通蓝绿空间、健身设施等。但是很多老旧社区微更新时,发现已经很难找到大面积的蓝绿空间和可以贯通的活动路径,需要多个社区之间联动。这个时候,责任规划师就有条件深入了解居民的实际情况,并联合多个社区的责任规划师共同工作。比如在广州我住的小区,我们就和周边的一些单位、医院、商业街连出了一条路径,真就成为了居民日常散步的好场所。责任规划师可以对社区这方面的潜力进行深入挖掘,了解居民活动的时空特征和需求,与空间匹配、与周边联系起来,做好公共空间和路径的设计。
健康社区需要大家共建共治共享,居民需求是本,责任规划师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女规划师委员会供稿.
抗击疫情,女规划师在行动|于一凡: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空间规划与城乡治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思考

点击图片 阅读全文
抗击疫情,女规划师在行动|王兰 :规划健康——疫情之下对城市空间的重新审视

点击图片 阅读全文

点击图片 阅读全文
抗击疫情,女规划师在行动|周岚:以人民为中心的城乡人居环境该有的样子

点击图片 阅读全文
有偿征稿
2020/4/1~无限远
“有关规划的短篇故事、 长篇连载:项目实践感悟/ 硬核新技术攻略 / 城市阅读 / 乡村采风 / 规划师日常吐槽 /规划八卦”,原创首发。
如果你是一枚规划达人兼写手,别光看,你就是我们要寻找的专栏作者!
只要你能长期供应鲜活好看、营养价值高的作品,我们会为你专设栏目哦,但是需要满足:专栏需要有明确的写作方向(学术研讨、实践总结、经验分享等),请不要绑定过于宽泛的话题;每月1-2篇。
对了,我们还需要“毒舌”——专栏评论家!如果你恰好有兴趣胜任,速到碗里来!
投稿、联系邮箱:ccpd@china-up.com.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规划中国):抗击疫情,女规划师在行动|袁媛:加强健康社区建设,应对新冠肺炎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