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城市:应对新冠疫情专栏

疫情后的乡村旅游,该如何振兴?

疫情后的乡村旅游,该如何振兴?


编者按



乡村旅游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逐渐衍变成乡村旅游消费的新时尚。乡村旅游产品的兴起也是都市人骨子里对乡村淳朴的本真诉求,更是对亲近自然的身心放纵,是游人在田园风光和农家情趣里徜徉,厚重的乡村文化冒着泥土气息回归自然的天性。


乡村旅游的发展形式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经营模式更是丰富多彩,经营水平有高有低,服务品质良莠不齐,开发结构则同质化严重,产品打造还不能做到精致品优,营销上因分散经营导致市场不能形成合力。在场游客不能转换高频消费,重游率占比也显寒碜,乡村旅游产品的区位交通也让人进退两难。


年初中央一号文件的问世,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无疑是强劲的政策加持,让乡村旅游的发展再添动力。





     乡村旅游在经营过程中凸显着很多问题,制约乡村旅游的发展。这些问题不解决乡村旅游就不可能走得更远走得更久,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乡村旅游定位不明确,经营主体分散


       当下的乡村旅游在开发定位上没有明确的思路,大多是依托民宿、田园风光和原始村寨,对乡村旅游的资源差异性缺乏判断,对乡村旅游的方式差异性缺乏融合,对市场的细分差异性缺乏创新和变化,对乡村民俗的文化差异性欠其挖掘和积淀。


        发散经营也制约着乡村旅游不能在产品和品牌上形成合力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不能契合游客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所以在经营上也就越发艰难脆弱。


       依托或攀附独特的区域资源开发乡村旅游也是当下盛行的经营模式,但脱离依附就寸步难行,没有自己的精神主宰只能在市场的洪流中随波逐流,所以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的定位尤为重要,经营主体或经营理念的统一也决定着乡村旅游的兴衰。


乡村旅游规划不科学


      目前的乡村旅游大多都是以乡村企业和个体自主开发为主,缺乏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在建造和设计风格上千篇一律,结构布局不合理,功能配套不达标,粗制仿造,随意经营,市场消费主体不清晰,在开发建设上也呈现出无序性和盲目性,在线路规划设计上也是令人匪夷所思,颠覆旅游心理,所以科学施划乡村旅游也是成功的重要一环。


疫情后的乡村旅游,该如何振兴?


经营产品质次档低


      乡村旅游主体多是个体和乡村企业主,因此呈现出发展规模过小、开发产品品质过低,配套设施简陋,功能性、知识性、丰富性、生态性大为欠缺,所以在市场竞争中风雨飘摇,更多的沦为惨淡经营,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添加无形阻力。但随着地方政府的不断介入、引导和提升,拓宽乡村旅游新思路创新新模式,打造乡村旅游的品质拉升乡村旅游的档次。


管理缺失,服务不到位


      乡村旅游的开发主体素质导致乡村旅游的管理不规范,服务缺乏标准,配套设施缺位,摆放散乱,标识标志不明朗,对安全、生态、卫生、服务处于粗放状态,造成旅游安全感缺失。因乡村旅游的经营环境和区位因素也造成乡村旅游服务人员素质过低。素质决定品质,品质决定经营成败。幸好大多经营者已走出服务缺失的误区,加强培训和专业素养教育,政府也在服务品质上不断出谋划策和大力扶持。


政策加持不足


      乡村旅游在政策上出现很多瓶颈,如土地政策的制约、交通不能满足旅游所需、资金扶持不足等,乡村旅游是解决精准扶贫最好的出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所以政府应在税收、用地、市场、安全、卫生、服务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和保障,在市场营销方面政府也应协助经营主体打开市场,营造区域乡村旅游品牌。




       年初,疫情肆虐,给本就脆弱的乡村旅游市场雪上加霜,更让乡村旅游的发展按下了暂停键,也是重启键,重启势在必行。冬尽春来是自然发展的必然规律,乡村旅游经此一役,也将洗尽铅华,戎装归来,乡村旅游的振兴在后疫情时代将再次得到升华和绽放。把握乡村旅游振兴的脉搏,掌控乡村旅游振兴的节奏,修炼武功,当时现下最要紧的工作,乡村旅游如何在疫情后重振旗鼓挂帆远航?


提高认识,判断局势


      应清晰判断后疫情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局势,提高乡村旅游的认识,未来的乡村旅游也将在旅游市场独放异彩。经此一役,人们对健康的热爱和养生的需求将再次摆放在世人面前,乡村旅游将恰逢其时,契合康养理念,乡村旅游的地位也将得到提升。


      在疫情发生后,乡村旅游市场将重新洗牌,优胜劣汰、挤掉泡沫大大净化乡村旅游市场,为有序可持续性发展夯实基础。提高认识,高瞻远瞩,反思经营思路,判断乡村旅游发展方向,制定经营目标,策划经营方案,拓展市场份额,把握乡村旅游后疫情时代发展契机。

疫情后的乡村旅游,该如何振兴?


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基础设施


      发展乡村旅游应拓宽融资渠道,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


      首先是政府加大支持投资力度,各银行尤其是农村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在资金上确保乡村旅游项目的实施;其次是政府主导或引导完善融资机制,如引入外部资金投入;三是梳理规范经营体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避风险;四是政府投入相应资金,完善乡村交通、通信、供排水、供电、乡村旅游厕所、环境卫生、安全保障、公共游览休憩、标识标志等设施,各项设施均应达到旅游标准;五是政府相关部门协助并监督经营业主完善经营业态所需设施设备,达到经营相应标准和流程;六是借助疫情期间修整经营业态内外部形象,维护好各项设施设备,统筹做好疫情后的经营准备工作。


规范管理,苦练内功


      疫情即将退去,乡村旅游重启键已然按下。乡村旅游如何振兴?规范管理不可或缺,内功修炼不可懈怠。


       一是政府规范乡村旅游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领导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协助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政府相关部门协助经营业主相关业务的培训和指导;


      三是经营业主苦练内功,梳理在过去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针对问题制定疫情后的实施方案;


      四是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五是建立或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六是建设或完善各项设施设备;七是企业形象树立和打造;八是客户关系维护;


      九是培训,针对相关专业进行相应培训,并学习和考察经营优秀的乡村旅游企业;


      十是深度挖掘区域文化和历史,融合乡村旅游发展;做好运营、经营、营销等方案。

疫情后的乡村旅游,该如何振兴?


加大宣传,促进营销


      疫情后游客普遍存在恐惧心理,旅游市场将存在一定的恢复期,如何消除疫情带来的健康风险?乡村旅游正逢其时。因此在后疫情时代,为扩大游客市场应加大营销投入,


      首先利用各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宣传促销;


      第二利用线上平台引流客源;第三加强线下传统旅行商的合作;


      第四加强与周边相关联的旅游业态合作,扩大旅游市场吸引更多客流;


     第五利用乡村旅游的特性和季节气候及乡村节假日组织或举办相关活动进行宣传引入客流;


      第六品牌塑造,借助乡村旅游打造康养主题品牌,甚至以承担社会责任(如精准扶贫)和从事公益活动来加大乡村旅游形象。


疫情后的乡村旅游,该如何振兴?


乡村旅游规划不科学


       乡村旅游发展至今,发展模式和经营类型也得到了丰富和壮大,先期非理性的一哄而上到现在的有序开发,乡村旅游的洗牌和重塑也应运而生。如何在乡村旅游市场立足脚跟?如何让乡村旅游可持续性发展?


       首先要创新思路,改变千村一面、千店一面的形象,打造或修整出乡村旅游的差异化、独特性和文化属性,挖掘历史沉淀的民俗风情、代代相传的风土人情和流传的故事。在开发运营过程中应严格对资源环境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建设;


        其二是突破瓶颈,塑造乡村生态旅游的品牌形象。当前最多遇到的问题就是运营不佳,客流不多,重游率低,旅游品质粗犷,如何改变?


       1.应该定位明确,确定发展经营思路和目标,对之前的规划重新定位和修整;


       2.寻找自身存在的发展缺陷,扬长避短;


       3.挖掘其独特性和差异化;


       4.改变乡村旅游业态小而乱、杂而差的局面,政府引导建立统一运作、规范运营、抱团营销的模式;


       5.应在人流、资金、产业上有所突破.

     

       第三在精致运营上有所突破,产品业态应该达到乡村旅游的高标准,改变粗放服务,建立规范运营机制;第四符合后疫情时代的健康养生之道,融合乡村旅游的基本形式,融入乡村旅游新时尚新旅游的发展理念。


疫情后的乡村旅游,该如何振兴?



        乡村旅游要全面振兴还任重道远,政策要加持,产业要强化,基础要筑牢,治理要规范,服务要品质。后疫情时代的乡村旅游将在按下重启键后全面得到提升和整治,乡村旅游的振兴也将指日可待。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旅游产业观察】

责编:李星辰 李锦茹

图片:源自网络

疫情后的乡村旅游,该如何振兴?
疫情后的乡村旅游,该如何振兴?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疫情后的乡村旅游,该如何振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健康城市:应对新冠疫情专栏 » 疫情后的乡村旅游,该如何振兴?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