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疫情日记
(四)3.19 | (五)3.20 | (六)3.22
意大利新冠病毒肆虐。自从3月10号封国以来,新增病例仍在迅猛增长,也屡破新冠的单日死亡记录。近两日,意大利的封锁措施再度升级。在法国新闻中,目睹意大利的现状,专家和政客也纷纷发言,呼吁进一步收紧法国的封城举措。
但是意大利都已经封国接近两个星期了,为什么新增病例曲线还是不到拐点?难道,意大利人民是真不怕死,在疫情之中违反封锁禁令纷纷冒死出来浪?
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做了一些小研究。首先,新冠肺炎的确诊需要时间。在感染之后,平均约五天之后才有症状(发烧、咳嗽),而去医院就诊,进行核酸检测都需要时间。在中国—世卫组织的新冠肺炎联合考察报告中,展示了下图。
发病高峰是在1月23日前后,而报告日期高峰(确诊日期)却在2月5号左右。也就是说,发病高峰和确诊高峰相距了12天。在笔者之前一篇文章《各国的疫情统计数据说谎了吗?》中,用了Google指数(或百度指数)以“发烧”这个关键词来监测疫情。下图是用百度指数和湖北省外每日新增病例做的。我没有采用湖北病例,是因为湖北的数据由于一开始受检测能力限制而被低估,之后又改变了确诊条件,数据不够一致。
百度指数是蓝线,在1月26日见顶,而湖北省外的新增病例在2月4日见顶,相距9天,与之前联合报告的结论相互印证。
而意大利的Google发烧指数在3月12日已经见顶!
3月22日,意大利报告了5560例新病例,略少于21日的6557例。这是不是期待已久的拐点了?
为了更确切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意大利的疫情做更详细的分析。意大利疫情中心在伦巴第大区(Lombardia,首府是米兰)。如果把意大利(6048万人口)类比湖北(5850万人口),那么伦巴第就是武汉。伦巴第现在已经发生了医疗资源挤兑,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在意大利卫生部发布的每日疫情中,详细提供了每个大区的检测数量、确诊数、住院人数和ICU人数。在3月8日之前(医疗挤兑发生之前),各个大区的确诊病例(核酸测试阳性)与每日核酸检测的比率一直都稳定在20%左右,但是在3月9日之后,伦巴第的阳性率一直居高不下。其中3月9日达到了惊人的80%(下图蓝线),而其他地区仍保持在20%左右(下图绿线)。是不是伦巴第医生各个都火眼金睛,直接从疑似病例中挑出了真正的患者?当然不是。唯一的可信解释是因为受到检测能力的限制,只有极度疑似的患者(快要死的病人)才能获得检测。所以伦巴第最近的确诊数目是被低估的。
如果我们假设伦巴第的阳性比率始终是20%,那么我们可以据此对每日新增病例做出修正,得到下图:
蓝线代表Google发烧搜索指数,黄线为修正后的每日新增病例数。峰值在3月19日至20日之间。所以意大利的新增病例拐点已经到达。
与此同时,意大利的医疗系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3月8日至3月22日,不到两个星期内, 将伦巴第的床位增加了至少三倍。
新增病例到达了拐点,床位也增加了,是不是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呢?
新冠病毒传染力很强,R0【基本传播数,每个带病毒者会传播给几个人】在3左右。在国内硬核抗疫,严防死守下,R0下降到多少了呢?
令人意想不到是,据chenqin大牛测算,R0仍有0.5到0.6左右。这意味着总患者会比在封城时的患者数还会再增加一到两倍。意大利老龄化严重,而老年人又是易感人群,且封城措施也不如国内严格,所以R0会进一步提高,估计至少在0.66左右。也就是最终感染人数会是3月10日封城时的3倍(我猜测最终意大利的感染人数接近20万)。
所以,即使新增病例达到拐点,意大利还会有一段时间的至暗时刻。
最后,让我们看看欧美其他国家的Google指数情况。黄线是意大利,已经掉头向下了。而法(橙线)、德(蓝线)、英国(灰线)在之后几天纷纷触及了意大利的峰值。照着现在意大利的架势,大家准备好了吗?
——敬请关注后续日记——
作者:李明烨,城市规划师和研究者,《国际城市规划》法国站联络员,现居法国
[英]新基建时代:新财政预算与规划改革/群体免疫风波后的防疫升级(2020.3)
[欧]病毒蔓延下岛屿国家更适合生存?/瑞典公共空间改造中的女性力量(2020.3)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际城市规划):海外行思 | 法国疫情日记(七)意大利的拐点什么时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