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城市:应对新冠疫情专栏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防疫防控对策思考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防疫防控对策思考


2020年第11期 总327期



2020年新春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武汉为中心爆发并逐步扩散至全国,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城市治理水平暴露出诸多不足。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细胞”,已逐步成为疫情联防联控的前沿阵地,是进行网格化、地毯式、精细化人流管控与隔离措施的基本单元,在疫情大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合理规划并充分利用社区各项资源,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确保城市有效运行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提升未来社区治理水平和保障能力,是防疫中的重要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区面临的现实问题

社区医疗设施水平有限。现有社区医疗设施规模、物资配置、医护人员配备水平有限,难以成为防疫防控的窗口,难以承担就分级诊疗的任务,使得疫情爆发初期大量发热病人涌入高级别医院引起交叉感染。

社区综合治理水平不高。在防疫重心下沉过程中社区人手短缺是基础性难题,同时又面临“表格防疫”的“人海战术”排查模式,社区应急组织能力及储备物资保障不足。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防疫防控对策思考

社区防疫防控对策建议

对策一:科学合理划分社区防疫空间单元。

针对病毒传播的方式和特征,结合现有诊疗、隔离、救治防疫措施的总结,分区分类管控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效防控的基础。通过合理组织社会空间和城市空间的关系,建立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社区防疫单元作为城市防疫空间体系的基础。

防疫空间单元划分应充分考虑常驻人口规模、人口流动性、居住区品质、各类型市场、医疗卫生设施、大型公共设施等影响因素,科学评估疫情爆发的风险级别,通过大数据分析、情景模拟等将城市空间划分为高、中、低不同级别区域,并划分不同风险等级的的社区防御单元(也可为多个行政社区的组合)。同时,对人口变化、建设情况、医疗卫生设施等各类影响因素保持动态跟踪,适时调整不同分区的风险等级。根据社区防御空间单元等级划分,科学布局建设避难场所、疏散通道等综合防灾空间,合理利用社区接诊医疗机构、隔离场所,同时满足社区居民日常公共服务需求。

构建社区防疫空间单元,有利于平疫结合,在疫情发生时根据风险等级针对性地提出社区防疫措施,避免“一刀切”管控,同时可根据社区情况在平时做好充分的应急预案、物资储备、人员培训等,发挥社区自下而上自组织力量,形成相互支持、互相救助的协同机制。

对策二:加强社区应急救治设施规划控制。

建立“分布式接诊、集中式治疗”的救治诊疗体系是缓解医疗资源压力、减少人员聚集引起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径。依托目前医疗卫生分级诊疗体系,可以构建“基层分诊/隔离点” —“片区级指定救治点”—“市级大型应急救治中心”三级诊疗救治体系。评估梳理各级现状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情况、承载能力,完善社区应急防疫设施规划。

一是对现有医疗卫生专业规划和医疗卫生设施进行系统梳理和评估。应重点评估现有各级设施的建设实施情况、未建医疗用地、预控医疗用地分布情况,以及现有医疗卫生设施的防疫救治能力、防疫设施空间拓展能力等,评价社区-片区-市级医疗卫生设施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可达性,便于提出针对现有医疗设施空间预留、功能置换、配套设施完善、交通联系等具体提升建议。深化评估现状社区医疗机构应急突发事件分区接诊的承载能力,针对承载能力情况提出社区医疗机构的改造、扩建、优化提升建议,为社区医疗卫生设施提供预留空间。

二是对应急性防疫设施布局进行预研预控。根据疫情严重程度防疫设施的需求会有较大弹性,全面建设会造成平时的闲置浪费,规划不足又会造成疫情时救治设施短缺,因此应加强应急性防疫设施预研预控。其一,社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小型医疗机构、诊所等做好应急预案以便应对突发事件时快速作为分区接诊的窗口,提高基层社区分区接诊的医疗资源覆盖率,缓解人流聚集压力。其二,应充分梳理防护单元内疫时可转为方舱医院的大型文化、体育、学校、酒店等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做好应急预案,同时在新大型公共建筑设计时应将应急防控的需求予以充分考虑。其三,对规划绿地、城市备用地或远期用地,可作为防疫的临时性用地予以预控,完善其方案设计、场地平整、市政基础设施等前期工作,保障疫期可通过装配式建筑等方式快速建成。此外,加强社区应急防疫设施与其他防灾避难设施的兼容性,统筹兼顾社区绿地系统、公共开敞空间、防灾空间、避难场所、疏散通道等设施,平疫结合、相互转换,实现城市综合防灾能力的提升。

对策三:建立社区防疫协同组织体系。

一是强化社区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的协同合作,形成社区街道政府领导、居委会业委会带头、物业服务、网格包干的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街道办事处统筹社区疾病防控工作,负责下属各居住小区信息汇总及处理并做好社区人员隔离安排,同时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工作,为社区疫情防控做好培训。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管理机构是各居住小区疫情防控落实的基层组织,在疫情发生时可以快速组成居住小区防疫工作小组,负责统计各居住小区的人员出入信息,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供给品。此外,鼓励社区居民配合参与。疫情防控是一场持久战,而社区管理又常常面临人手紧缺的困境,充分发挥自下而上社会组织力量能有效缓解这种困境。

二是完善社区应急管理机制,制定社区应急预案,健全以情景为主线的应急预案流程管理、应急演练和疫情监测。加强社区公共卫生、公共安全教育宣传,提高对重大灾害与重大安全事件的防控意识。同时,加强各类社区物资储备,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资源保障。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防疫防控对策思考

参 考 文 献 

【1】段进.建立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防御单元”——应对202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事件笔谈会[J].城市规划,2020:1.

【2】刘佳燕.重新发现社区:公共卫生危机下的社区建设.[EB/0L]

https://mp.weixin.qq.com/s/pMStgAiZO6KiwJsOuDfcLw

【3】疫情防控中的社区“六问”.[EB/0L]

https://mp.weixin.qq.com/s/RFliMAAfx82YTS_az22EcA

【4】高洁、刘畅.复合功能空间协同下的动态防疫空间网络建构初探.[EB/0L]

https://mp.weixin.qq.com/s/xBXI468JLoLrDMS1jqRAcg



内陆开放高地技术中心,周觅、张洪巧撰稿)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防疫防控对策思考

本文为“规划和自然资源前沿观察”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

请在后台回复“转载”申请授权
本文所用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规划和自然资源前沿观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防疫防控对策思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健康城市:应对新冠疫情专栏 »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防疫防控对策思考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