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城市:应对新冠疫情专栏

董观志:对冲疫情影响,弹性休假制度或临良好契机

董观志:对冲疫情影响,弹性休假制度或临良好契机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作者 | 董观志

教授,博士生导师

暨南大学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明显好转,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恢复生产提振消费的政策推进力度,海南、浙江、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地相继发布了加快提振文旅消费的通知,江西省政府在3月19日发布的《关于打好“组合拳”提振旅游消费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推行周末2.5天弹性作息时间、发放旅游消费券、加快旅游市场回暖的意见。关键时刻,弹性休假制度提振文旅消费的话题再一次引爆了社会热点。

根据掌握的疫情影响情况,结合之前所做的跟踪分析,我首先想到了三个关键词:由来已久、刻不容缓、逆势而起。从这三个关键词出发,对热点问题的解答思路进行了简要的梳理,仅供朋友们参考。


一、由来已久:

弹性休假早已形成社会共识,而且越来越具有落地操作性


如果我们稍做回望,就会发现一个基本事实:弹性休假制度提振消费拉动经济的社会共识由来已久,实施效果已经获得多次证明。

一是1999年就形成了社会共识。为了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放缓、企业受困和职工下岗问题,国务院首创了1999年国庆节放假7天的“黄金周”制度,引起了人们出游的井喷现象,被社会广泛认同为“假日经济”。因此,1999年就形成了弹性休假制度提振消费拉动经济的社会共识。

董观志:对冲疫情影响,弹性休假制度或临良好契机
2017年国庆的南京,游客冒雨游览夫子庙

二是2007年就颁布了政策制度。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调整休假制度被纳入政府决策轨道。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公布了《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弹性休假制度获得了政策保障。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作为经济三驾马车的投资、贸易、消费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弹性休假提振消费的措施。

三是2013年就纳入了发展纲要。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弹性休假制度成为了高频率的政策性话语。

四是2015年就提出了2.5天休假。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了鼓励“周末2.5天休假”,弹性休假制度更加具体。

五是现在的关键就是落实。2020年初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提振消费的声浪再一次地聚焦到弹性休假制度上,江西、浙江和甘肃等地政府推出了弹性休假制度提振文旅消费的强力举措。

董观志:对冲疫情影响,弹性休假制度或临良好契机

3月19日,江西省发布《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打好“组合拳”提振旅游消费的通知》

二、刻不容缓:

只有弹性休假才能让游客动起来,动起来才有文旅消费


2020年第一季度,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业态被冻结,客流被抑制,文旅行业基本上处于停摆状态,企业经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疫情特殊、灾情严重、行情触底的“三情叠加”态势,如何对冲疫情影响,如何推动客流回升,如何促进消费反弹,如何提振文旅产业,如何保障经营稳定向好?这是摆在各级政府和文旅行业面前最现实、最棘手、最紧迫的问题!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级政府必须果断决策,文旅行业必须精准施策,集中力量提振文旅消费,促进文旅行业回归正常运营轨道。

问题很清楚,目标很清晰,关键在于行动!但是,如何行动呢?这才是关键之中的关键!相对于工业、农业、物流、电商等经济活动而言,文旅行业的生产和消费具有同时性的特征,文旅业态是一种在地化的场景体验模式,游客只有亲临现场才能实现消费。可以说,没有游客流动,就没有文旅消费!通常情况下,游客流动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是余暇时间,二是可自由支配收入,三是交通方式。余暇时间越长,可自由支配的收入越充分,交通方式衔接越顺畅,游客的流动性就越强大。当然,游客的流动性越强,实现文旅消费的概率就越大。

在海陆空立体交通从网络覆盖向高速快捷转变的时代背景下,文旅交通已经不是问题,在经济发达地区甚至实现了无缝对接,已经开启了自由行模式。随着疫情持续向好,武汉解封,全国健康码通行,可以说,交通已经不是问题。

董观志:对冲疫情影响,弹性休假制度或临良好契机
武汉解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再生产的起点,起决定作用。显然,分配是决定游客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关键环节,没有生产,就不可能有就业,更不可能有分配。所以,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就是尽快全面复工复产。对于文旅行业而言,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决定了这两者必须同步推进,才能在提振文旅消费中为保障“可自由支配收入”构建长效机制。从政策落地的边际成本角度来讲,广东、海南、河南、浙江、江西、陕西等地推出了减免门票、投放电子消费券等办法,精准地化解了“可自由支配收入”方面的阶段性瓶颈。

疫后提振文旅消费,三个条件中已经具备了两个。在目前情况下,必须配套落实弹性休假制度,推进余暇时间、可自由支配收入和交通方式的同步发力,才能迅速提振文旅消费,系统解冻文旅业态,叠加实现社会生产的使用价值,全面释放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的生产价值。既然弹性休假制度的社会共识由来已久,周末2.5天弹性休假的政策有章可循,在疫后重启的关键时刻,各地政府精准施策,着力推进弹性休假制度,切实提振文旅消费,已经刻不容缓。

与2003年抗击“非典”时不同,当下中国的基础设施领先世界,科技发展开启智能化模式,社会治理进入数字化时代,不仅是一流的制造业大国,而且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还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基本上解决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现代化问题。这次抗疫防疫不仅反映了中国的体制优势,同时说明了实施弹性休假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而且还有条件创新出符合国情、领先世界、可持续的现代休闲度假制度。

三、逆势而起:

政策引领,市场赋能,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持续发展

 

这次疫情的冲击力超越2003年的“非典”好几个量级,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全球性危机,是各国制度、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大比拼,中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战略性胜利。因此,疫情防控形势缓解之后,举国上下复工复产、提振消费回暖、促进经济逆势上扬需要空前积极的政策和超常力度的举措。
董观志:对冲疫情影响,弹性休假制度或临良好契机
武汉解封灯光秀

经济有规律,商业有逻辑。大疫之后,提振文旅消费,还是要遵循经济规律,顺应商业逻辑,才能从普遍性的举措中抉择特殊性的对策。《道德经》有云:取势,明道,优术。这种古代哲学思想,为我们振兴疫后文旅产业提供了三个层面的思维逻辑:政策“取势”,市场“明道”,运营“优术”。

一是疫情冲击是全方位的,国家政策要系统性地支持文旅产业。这次疫情的冲击力是严峻复杂的,第一波是春节前后国内抗疫防疫的严峻时刻,第二波是目前世界多点暴发并快速蔓延的艰难时刻,不管还有没有第三波更严峻的至暗时刻,这次疫情已经高强度地冲击了世界经济,大规模地影响了世界秩序。抗疫防疫期间,国内旅游冻结,国际旅游停摆,文旅产业受困受灾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应对疫情冲击,国家政策要“两定三步走”,体现出“取势”的大格局。

“两定”就是定向施策和定位给力。文旅产业是一个关联度大和综合性强的经济产业,涉及到文创、演艺、娱乐、会展、餐饮、购物、旅行社、住宿业、景区景点、交通运输等许多行业,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运营特点,千企一策的政策漫灌是不可能解决疫后复苏问题的。所以,只有根据不同行业的运行规律定向施策,根据不同企业的运营特点定位给力,政策靶向精准,命中力度稳健,才能快速促进业态解冻、客流回升和消费回暖,有效对冲疫情的深度影响。“三步走”就是第一步用财政、信贷等政策解决疫情防控期间经营停摆企业的资金链断裂问题第二步用税收、监管等政策解决业态解封期间消费回暖的供应链脆弱问题第三步用金融、人力资源等政策解决疫情之后运行企稳的产业链活力问题。

二是疫情冲击是高强度的,地方政府要点对点地帮扶文旅企业。权威媒体报道,受疫情冲击,截止到3月底,2020年第一季度总计有6456家涉旅企业注销,其中包括46家景区相关企业,274家航空类企业,1670家旅行社以及1890家酒店,北上广三地占全部注销企业总数的19.8%。在疫情防控期间,大量规模较小、知名度不高的文旅企业因为业务停滞、巨额租金、人工成本、资金链断裂等原因默默倒下,清算注销。进入4月,国际疫情急转直下,蔓延危险利剑高悬,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次全球大流行不仅仅是全球公共卫生危机,而且是严峻的就业危机和经济危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世界是一个整体的,波及效应使中国受疫情影响雪上加霜。因此,应对疫情冲击,地方政府要“一环四对接”,体现出“明道”的大担当。

“一环”就是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地方政府要坚持文旅产业是经济社会的枢纽环节、拉动内需的第一“主引擎”、复工就是稳就业、复产就是稳经济的战略思维,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采取差异化策略,点对点地精准支持文旅企业。“四对接”就是政策对接、资金对接、信息对接和客源对接。其中,政策对接是振兴文旅产业的着力点,对冲疫情影响的突破点,至关重要。所以,地方政府要清单式地细化财政、信贷、税收、金融、监管、人力资源等国家疫后提振经济的政策,因地制宜地与文旅企业实现无缝对接,分区分级,分类分时,有序推进文旅企业复工复产。第二个是资金对接,文旅产业是高度市场化的中小微企业集聚行业,而且是高度依赖游客流和现金流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这次疫情期间首当其冲,遭受重创,成为了重灾区。从国内来看,中小微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力军和国民经济的生力军;从国际来看,尽管中国疫情防控取得伟大成功,但是世界疫情还在蔓延,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和贸易大国还要陪伴全球走完抗疫防疫的全过程。世界经济恢复正常,中国才能正常,更加突显了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总体上来看,救文旅企业,提振文旅消费,就是稳就业,就是稳经济!所以,阶段性地减税降费,针对性地纾困资金,地方政府要拿出解冻文旅业态、提振文旅消费、拯救文旅企业的实锤来。第三个是信息对接,信息化社会,互联网时代,服务业已经从微商代理进化到了社交电商模式,文旅企业到了信息化生存的时候!作为中小微企业集聚的文旅产业,尤其是受到疫情深度冲击之后,更加没有可能独立构建信息管理系统,这就要地方政府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文旅企业点对点地提供政策走向、市场趋势和消费动态的精准信息,让文旅企业搭上智慧政府的顺风车,尽最大可能扩张老板就是地方经济天花板的发展空间。第四个是客源对接,如果说政策是阳光,资金是雨露,信息是种子,那么,客源就是文旅企业的大地。大地是财富之母,疫情之后,客源就是文旅企业的财源。地方政府要加大力度推进客源端的弹性休假制度、消费代金券、智慧出行和奖励消费,激活客流反弹,鼓励回补消费,催生新型消费,为文旅企业逆势而起提供可持续的游客流。

三是疫情冲击是大纵深的,文旅企业要披荆斩棘地砥砺前行。中国文旅产业快速发展了40多年,已经有几十家演艺公司、几百家文旅上市公司,几千家影视和院线公司,几万家旅游社,几十万家景区景点,几百万家住宿机构,几千万文旅从业人员,还有层出不穷的网红产品和高大上的文旅项目。每年60多亿人次的旅游者和5万多亿元人民币的旅游总收入。2020年初,文旅产业受到了突如其来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目前又面临着全球疫情多点暴发并快速蔓延的严峻挑战。中小微文旅企业如何防控疫情,如何复苏业态,如何常态经营,如何提升业绩?既不可能一企一策,更不可能千企一计!唯有企业主们紧跟中央政府的决策部署,主动对接地方政府的对策举措,先启动本地消费市场,再拓展国内消费市场,然后跟进国际消费市场,且行且珍惜,在披荆斩棘中砥砺前行。目前,文旅企业需要坚守“三大定力,八项注意”,体现出“优术”的大智慧。

董观志:对冲疫情影响,弹性休假制度或临良好契机
顺德欢乐海岸plus园区开放

“三大定力”就是鼓励性的政策定力、市场性的消费定力、专业性的运营定力。政策定力是支撑点,消费定力是大平台,运营定力是主轴线。不管发不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一个不少,都在那里!这是基本面,不要一疫障目,视而不见。既不能被疫情阻碍了复工复产,更不能被疫情冲垮了斗志勇气。有必要冷静,静则定,定力在,动力就在!“八项注意”:一是说话和气;二是买卖公平;三是做出的承诺要兑现;四是损坏诚信要赔偿;五是不欺客宰客;六是不损坏市场;七是不忽悠消费者;八是不虐待同行。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只有提振文旅消费才能拯救文旅企业。文旅消费是人性化的温情消费,文旅企业是有特质、有温度、有感应的现代服务业,为被疫情改变了的客群提供在地化、场景化、亲情化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是中小微文旅企业解冻脱困的不二法门。拥抱移动互联网,创新社交电商模式,挖掘健康消费,深耕传统消费,拓宽延伸消费,跟进升级消费,催生新型消费,是文旅企业逆势而起实现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来聊聊吧】

您如何看待“2.5天弹性休假”呢?

你有没有想要分享的观点

在留言区告诉我们


PREVIOUSLY SELECTED
往期精选

董观志:对冲疫情影响,弹性休假制度或临良好契机
戳这看:2.5天休假模式&文旅产业发展 | 宋丁:“2.5天弹性休假”七问七答 

董观志:对冲疫情影响,弹性休假制度或临良好契机
戳这看:文旅再创新栏目汇总 | 疫情下的反思




都到这了,点个“在看”再走呗



我们致力保护作者版权,如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后台,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编辑 | 谭国嵘、姜小花

校核 | 徐培祎

董观志:对冲疫情影响,弹性休假制度或临良好契机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华侨城创新研究院):董观志:对冲疫情影响,弹性休假制度或临良好契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健康城市:应对新冠疫情专栏 » 董观志:对冲疫情影响,弹性休假制度或临良好契机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