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严峻,我们需要共度时艰,一起努力控制疫情;也需要科学理性思考本次疫情的多个方面,反思和展望。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健康城市专业委员会和健康城市实验室启动系列推送,促进跨学科合作交流,推动多个学科共同探讨,从健康行为到健康环境,规划建设健康城市。
作者 | 余 洋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景观系副教授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健康城市学术委员会委员
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
一个看不见的病毒,让千万人口的城市变成寂静之城,让熙熙攘攘的街道寂静无声。看似超级复杂的城市好像停电的机器,有其形,无其质,而拔出电源的是一双无形的手。
新冠疫情像一场世界大考,看到了人间百态,查出了隐患万千。最需要被拷问的似乎是保障公共健康的基础设施到底在哪里?
如果用“公共健康基础设施”描述我们所需,核心内涵主要围绕医疗服务体系、健康政策、健康理念和健康生活。如果将城市空间视为承载对象,讨论其是否具有“健康服务功能”,发挥“公共健康基础设施”的作用,似乎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
1. 城市空间健康服务功能内涵
国内外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了城市空间能有效促进公众健康,提升大众公共健康水平,表明了城市空间具有一定的健康服务功能。但是,城市空间的健康服务功能并没有清晰具体的概念和内涵。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从个体健康与整体人居环境系统的关系角度,提出了影响健康幸福人居环境的“圈层”要素,正式将城市物质空间确定为影响市民健康的主要因子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概念(身体、精神、社会和道德层面的良好状态),城市空间的健康服务功能应涵盖生理健康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和社会健康服务。城市空间的健康服务功能不仅能够促进个体生理层面的健康行为,还包括改善情绪,促进心理愉悦、增进社会情感联系等。
(1)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主要指体力活动,是任何由骨骼肌运动导致的能量消耗活动,对于维持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从行为目的角度分类,体力活动可表现为康体锻炼、休闲娱乐、静态休憩等。城市空间是这些活动的发生场所,可以为主动式健康行为提供场地,提高个体身体素质,降低部分慢性疾病的风险。
(2)情绪恢复
精神压力、注意力疲劳、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在促进精神疾病恢复层面,城市的绿色开放空间能够有效缓解精神压力、消除疲劳感,有利于缓解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恢复。经常暴露在绿色空间之中,可以使人们感到更加高兴、幸福、满意和宁静,降低诸如愤怒、恐惧、失控等负面心情。安静的自然环境对个体的情感反应、压力放松都能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3)社会交往
社会健康是指个体与他人和外界的社会关系的健康状态。它反映了个人适应外界的能力。个体的总体健康水平与其是否有良好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密切相关。城市空间可以通过提升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网络,提高居民的社会健康水平。环境良好的公园及绿地等开放空间,有利于增加社会联系及社会接触,帮助人们更加容易地从社会关系中得到信任与支持,具有更强的社会凝聚力。

图1 城市空间健康服务功能模型
2. 城市空间的健康服务途径
城市空间是一个广义的总称,涵盖了多种空间类型,其健康服务途径和方式存在差异性。具有较强健康服务功能的空间类型有城市街道、公园绿地、自然景观、社区体育设施、大学校园五类空间。
(1)城市街道的健康服务功能
城市街道不仅是单纯的交通基础设施,也是城市公共生活和居民感知城市的基本单元,其健康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街道空间设计层面。精细化的街道设计能有效促进人们进行更多地体力活动,除了步行运动,自行车运动逐渐兴起。同时,街道空间设计对人身安全有重要的影响,街道安全感是重要的街道设计指标,过街安全、街道夜跑等需要对街道设施进行专项设计。作为社会交往的载体,完整的街道应是日常生活的场所,充满亲切而细致的街道生活,有效地增强个体之间的社会情感联系。
(2)公园绿地的健康服务功能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的第二自然空间,除了具有生态、美化、防灾、游憩等功能,与公共健康也有直接关联。公园绿地的健康服务功能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一方面,它通过自然环境的绿视率、微气候、植物挥发物和负离子等直接促进人群健康;另一方面,它通过引导人们亲近自然环境,缓解精神压力、消除疲劳。同时,公园环境能积极引导体力活动呈现规律性地发生,以体力活动为媒介,间接促进人体生理健康。城市公园绿地还为社会交往活动提供适宜的场所,中心空地、大面积草坪等空间适宜开展群体交往活动;节点场地、林荫空间等小型公共空间适宜开展小群体、更亲密的交往活动,促进个体的社会情感联系。
(3)自然空间的健康服务功能
城市中的自然空间指城市及其边缘的河道、浅山等自然环境,多以植被、水体和山体为主,少有人工干预。自然空间中的植物、水体能够有效地缓解疲劳,降低精神压力。经常接触自然环境,还能增强幸福感 , 减少激动焦虑情绪。绿道是典型的借助自然空间为人们提供健康行为的空间场所,它不仅支持个人的健康行为,也通过如森林、草坪等自然空间,开展群体性的交往活动,增强人际情感联系。
(4)社区体育设施的健康服务功能
社区体育设施指以开展社区体育活动为契机,形成的配套建筑、场馆和户外运动空间,是社区居民开展体育活动的物质载体,满足社区体育健身和休闲娱乐等健康活动需求。除了为社区居民提供专门的体育运动场地,社区内的绿道、步行道、林荫大道等空间也可以满足人们慢跑、散步、骑自行车的需求。同时社区体育设施也能够承载社会组织的团体活动,有效提高社区健康服务水平,使居民具有社区归属感,增加社区间的邻里交往。
(5)大学校园的健康服务功能
大学校园是特殊的城市空间,往往被忽视其所承载的其他城市功能。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补充,大学校园承载了大量的城市健身活动,如校园道路、运动体育设施和校园景观空间,均有效促进了如跑步、健走等线性体育活动的开展。与公园、街道相比,夜晚时段的校园环境更加安全,吸引了更多的运动者选择校园作为健身运动的场所。
3. 小结
本研究仅能初步架构出城市空间健康服务功能的内涵应包括促进健康行为、情绪恢复以及社会交往,其作用途径是通过城市中的街道、公园绿地、自然空间、社区体育设施以及大学校园五类空间发挥作用。
在疫情期间,居家隔离者透过窗外的绿色,疗愈焦虑不安的情绪;能够出门的人,带上口罩,做好防护,到绿色空间中,强身健体,舒缓压力。疫情终将过去,人们也终将重新回归日常的生活。城市的街道、绿地等公共空间依然会充满着热闹的人群。希望关于城市空间健康服务功能的讨论和思考,能深入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促进城市健康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保障人们的健康生活。
『创建健康城市』
微信号:健康城市实验室WLANLab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健康城市实验室WLANLab):【疫情思考】城市空间健康服务功能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