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离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病已过去近两月。时下,确诊人数仍在不断增加,截至2月6日14时,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累计确诊28077例。
一座千万人口的特大枢纽型城市成为这场疫情的主角。2019年12月初,武汉市首例病例确诊,随后排查出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可能为疫情源头;2020年1月3日,泰国出现首例国外病例。之后的20余天,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国内大面积扩散,并逐步向海外蔓延。目前,武汉冠状病毒肺炎已经传播到中国大陆以外的2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众多国家高度重视。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武汉市户籍人口883.73万人,全市常住人口突破1100万人。如此庞大的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本身就为疫情的扩散提供了温床,然而隐藏在这个城市的风险还不止于此。
一方面,作为本次疫情最初发现感染病例也是短时间内确诊人数最多的地区——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其所处的位置让这场疫情的扩散变得“方便”的多。公开资料显示,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周围不乏商场、超市、学校、银行等人口聚集的公共服务设施,让病毒得以在武汉市内肆虐;此外,华南海鲜批发市场距离汉口火车站仅600米,又让病毒能够借助南来北往的旅客传播到全国各地。
另一方面,此次疫情的发生恰逢2020年春运。作为九省通衢之要地,武汉在春运期间承载了巨大的交通流转量,这为疫情的控制频添难度。

图片来源:百度迁徙
尽管2020年1月23日武汉采取“封城”措施,但是从上图可以看出,1月20-22日,武汉迁出人数已达顶峰,迁出目的地遍布国内多个地区,下图所呈现出的病例分布区域也与武汉迁出目的地基本吻合。

图片来源:丁香医生(数据截至2020.2.6)
高人口密度、交通枢纽、春运….以上种种因素实际上并不应该全权为这场疫情的蔓延背锅。对突发灾害缺乏抵挡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城市空间结构存在缺陷。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田莉认为:“此次新型冠状肺炎在疫情蔓延过程中,作为集中发生地之一的华南海鲜市场,占据汉口火车站旁的黄金区位。其非法的野味交易和恶劣的环境,为病毒的侵袭提供了入口。其地处火车站旁的区位,又为疫情的蔓延提供了渠道。”
武汉肺炎疫情为我们带来了种种痛心和巨大损失,在痛心背后也更能让我们思考城市空间规划和监测治理的重要性。合理的城市空间建设一方面能妥善利用城市资源,保障城市空间和基本功能协调运作;另一方面,在公共突发事件出现时能避免危机的产生、蔓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城市规划工作,空间数据是城市空间规划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遥感卫星技术可以真实、直观地为城市建设规划提供必须的数据资料,从而对城市空间状况做出分析和评估,也因此成为现代化城市管理的主要技术手段,在城市生态环境评价、土地资源更新、城市规划与变化监测等方面被广泛应用。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可以通过土地利用、公共设施和道路交通系统等环境要素的布局和优化,降低污染暴露程度,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往往会融入精细化理念,使城市的各种要素得到有效规划管理。
在精细化管理中,管理人员需要分析更加细化的数据和现象,从中提取潜在价值信息,将其应用在城市规划中。所以数据越精细越好,遥感数据便可以满足此要求,其在空间、光谱及时间等方面多呈现高分辨率等优势,当城市要素变迁变化后,遥感数据可及时反映这些变化情况,使管理人员能及时更新数据库,优化城市规划方案。

在遥感数据的“洞察”下,我们能够获得准确的地物分类信息。上图为大地量子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与地表覆盖特定光谱,采用AI+遥感技术,对南宁市青秀区的地表覆盖区域的面积、数量变化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统计。
此外,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常常存在违法现象,监督执法工作存在不小的压力。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极大提高违法监控工作的效率,通过定期更新、比对数据,快速聚焦城市建设中存在的违法行为。
不仅如此,遥感技术在城市建设方面的应用还包括应急系统、防洪系统、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流行病、自然灾害)等,能更好地调动各方资源应对威胁,将损失降到最低。
公共突发事件通常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必须通过日常管理和及时的应对措施来遏制其发生和扩散。但是在面对不可预知的公共安全事件时,我们会遇到信息掌握不全面的情况。随着国内外遥感卫星应用的日渐成熟,多源遥感数据提供了和灾害防治相关的空间数据信息,全面支持灾害防治行动。
正如本次的新型肺炎疫情,为了实现防控疫情的快速响应,构建精准防治体系,遥感、AI、大数据等技术也应用在疫区排查、传播溯源、传染者活动范围识别布控等方面。为了尽快控制住新增病例数量,1月23日,相关方面决定参照北京“小汤山模式”,在武汉建设一座专科医院。医院的选址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地质、生态安全、交通、资源等,遥感技术同样能为此提供数据支持。2月2日,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如期建成交付,卫星图也带我们在第一时间看到“中国速度”的全貌。


武汉雷神山医院
除了流行病疫情,我们熟知的遥感技术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应用还有很多,如地震、洪涝、林火等。多光谱遥感影像内容丰富,数字精度高,除了能提供直观的灾后破坏程度判断外,还可通过所接收到的影像信息在地图上量算出受灾面积,并判断受灾区域周边的情况,以便做出最快速、最有效的应对措施。

大地量子:孟加拉达卡洪涝分析图。深蓝色部分为正常河流区域,红色是被洪水淹没的地区

大地量子:九寨沟县震后InSAR监测图。绿色定位点部分为震中,红色区域表示视线方向地表存在抬升情况
当前,武汉新型肺炎疫情这一辐射全国乃至全球诸多城市的公共卫生事件为城市建设工作提供了前车之鉴,我们需要一个安全、健康、具备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能力的城市。作为一家空间大数据公司,大地量子也希望能贡献一份力量,与城市空间规划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探索出一个更安全、更宜居的人居环境。
戳下方图片,跳转对应推文



大地量子与NASA、欧空局等全球主流卫星数据供应商均建立了高效的数据获取通道,整合了近百种卫星数据、无人机数据、传感器数据,利用自主创新算法对数据进行网格化管理,可以满足不同空间大数据产品开发的需要。凭借着海量多样的数据、快速及时的处理以及充满想象力的算法,大地量子帮助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货、国土规划、环保、金融等行业实现数据驱动的业务升级,为行业用户提供高价值的数据,打造出一个“关于大地的数据百科”。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大地量子TerraQuanta):新型肺炎疫情下,对城市空间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