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是一次公共卫生事件,也是对一座城市传统治理模式和智慧城市模式治理水平的考验。智慧城市建设是大多数城市已经在进行的课题,城市的各个角落融入了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新技术应用场景的落地提高了市民的生活水平,智慧化治理能力也应当水涨船高。
疫情爆发,智慧城市的建设便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从紧急开发上线的疫情服务平台到开放远程办公再到大数据追踪等,数字化手段已经贯彻应用到疫情防控的各个环节。
最近一段时间,线上办公、视频会议可以说是多数企业采用的工作方式。春节期间,华为视讯近100名技术专家和渠道服务技术人员,以远程+现场值守方式,7*24小时保障全国各地视频会议系统正常运行,支撑全国抗疫救灾工作高效开展。包括国家应急管理部疫情防控视频调度会议、广东省卫健委组织重症患者远程会诊、国家远程医疗中心疫情防控工作汇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远程病患探访等。
疫情期间,多家企业免费开放多方视频协作产品,远程办公助力疫情防控,所有政府机关、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都可以免费使用,在家办公、在单位远程办公、远程医疗协助、远程教育、在线直播都可以使用。
近日,西安交大管理学院刘跃文副教授研发出新冠肺炎感染风险的大数据评估模型,可基于旅行大数据,综合计算新冠肺炎感染风险指数和级别。该模型在云南省全面推广应用,大幅度提升了防控一线现场核查工作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疫情传播风险。
疫情防控,快速识别出潜在的感染者是关键。然而,在阻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工作中,存在三个盲区:一是很难知道某个人是否在公共交通工具及场所中与已确诊人员或疫源地人员接触过;二是个别人员近期到过疫源地或接触过确诊人员,但是毫不在意,不汇报也不主动自我隔离;三是个别人员甚至刻意隐瞒自己曾到过疫源地或接触过确诊人员的历史。这些人员给疫情防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严重影响了疫情防治的效果。在高速路口等检查点,检查人员只能识别湖北籍人员,而无法识别上述三类人员,因而无法有效核查,也无法有效规避风险。
该系统通过扫描身份证、网页查询、批量计算等方式投入实战应用,计算一个人不到一秒钟,能够快速锁定风险。在实际应用中,在检查点利用这一系统,可以发现高风险人员并及时隔离。事实上可能该人员并不知道自己在返乡火车上的前排乘客后来被确诊为新冠肺炎,但是这一系统可以自动发现并阻断这样的风险。
该模型基于个人的旅行数据,自动分析其是否到过疫源地、是否与疫源地人员接触、是否与已感染病例接触等多项指标,利用贝叶斯方法,计算其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指数,并预警高风险人员。
伴随着各地复工的开启,越来越多的人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城市。而在疫情控制期间,小区物业的管控措施也是十分值得关注的,由于小区人员密集,这也给小区管控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因此,不少的小区物业在这次疫情当中使用了智能科技来对抗这场“战疫”。
社区建立智能监控云平台,通过社区建设初期覆盖的摄像头,管理平台可以进行分钟级的自动“巡逻”,结合人脸识别和人形检测功能,系统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人员聚集情况,系统也会向社区值班物管发送警告,提醒劝散现场聚集人员。
智能门岗系统和此前的刷卡进出小区不同,智慧化社区配备了人脸识别门禁,业主在出入社区门岗时,人脸识别会自动采集信息,在进行出入次数管控的同时,还可以做到非接触式智慧通行,避免人与人的交叉感染。同时,智能门岗系统还可以对车辆进行有效管控,在发现异地车辆返回小区时,及时预警以便进行车辆消毒等。
业主APP为了避免疫情期间的人员接触,业主APP在满足日常业主维修、缴纳物业费等操作之外,不少社区物业还在疫情防治期间上线了代购服务。通过业主在业主APP中在线下单购买产品,APP会自动通知专属管家,即有物业人员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业主足不出户即可拿到商品。
除了这些经典的功能之外,许多智慧小区还推出其他的防疫方法。例如:无人机消毒、感应紫外线消毒灯、无人配送装置、无人机快递配送、热成像摄像头监控体温。可以说在这次的疫情防控中,智慧社区极大的发挥了自身的科技优势,做到了大量的无接触管控。
面对2020年一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各种高科技手段频频亮相助力疫情防控,刚刚商用不久的5G也在这场疫情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5G视频直播是5G最直观的应用。在武汉版“小汤山医院”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建设中,数亿遍及全国的“云监工”共同见证中国奇迹。这正是得益于5G的技术支撑,基础电信企业为“云监工”提供5G+光纤双千兆网络技术支撑,向新华社、央视网等多个媒体平台提供24小时建设实景,支撑几千万人同步在线观看。
此次疫情的爆发使得5G+医疗的应用迎来了重要转折点,5G+医疗从“试验阶段”走向“临床阶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遍布全国,为充分利用大城市、大医院专家资源,5G+远程会诊系统快速在全国各地很多医院落地。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专家可以对偏远地区医院的重症、危重症的患者进行问诊,提供救治指导。浙江省人民医院在5G远程超声的技术支持下,为浙江省人民医院桐乡院区收治的一例新冠肺炎疑似患者谢某开出了远程超声诊断书。随着疫情阻击战的推进,这类的5G远程医疗技术有望更广泛运用于远程医疗的各种场景之中,为医务人员更安全、更高效救治病患保驾护航。
5G+人工智能缓解医护人手不足,近日,多台5G智能医护机器人走进武汉协和医院、同济天佑医院。它们将帮助医护人员执行导诊、消毒、清洁和送药等工作,助力病区医护人员减少交叉感染,提升病区隔离管控水平。据了解,在5G网络的支撑下,目前,多家科技企业的智能医护机器人已经在湖北、上海、山东、甘肃、广西、河南、江苏、新疆等地医院及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应用,主要进行病人导诊问询、挂号诊疗等工作。
另外,5G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等信息通信技术正助力实现抗击疫情和恢复生产两不误。春节假期后,社会生产生活开始逐步恢复,中小学生可通过线上数字化空间中学习,做到停课不停学,企业员工通过云平台在线办公、召开视频电话会议等。
目前,疫情仍处在高发期,5G也积极应用在各行业各部门,信息通信新技术的有效应用为保障生产逐步恢复,减少了人群聚集、阻断疫情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种5G+应用也为信息通信技术增添了更多温情,让通信技术更具人性化、更有人情味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在2020年开年之初的这一场无硝烟战争中,我们不难看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协同办公等新技术,不再是高不可及的前沿理论,也不再是冷冰冰的代码集成,而是在大众身边成为了疫情阻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新的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疫情防控的方方面面。通过采用现代科技手段,真正把防疫工作深入到每个城市、每个社区,以智慧高效、有效地抗击疫情,为人民带来更好、更安心的品质生活。
热线:18600457666
邮箱:38077532@qq.com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建设报智慧城市):【科技“战疫”二】丨强化信息技术手段运用 助力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