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 | 张旭 北咨研究院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席卷中华大地,给这个春节蒙上了厚重的阴影,大家不得不取消各种探亲、旅行、聚会等计划,直接对我们经济造成了严重打击,甚至许多电影院、餐馆等直接关闭,至今仍没有开张。对比17年前的非典疫情,分析两次疫情的不同特点,对做好政府投资工作,减轻疫情对经济影响有重要帮助。
1.新型冠病毒传染性比非典病毒更强
从绝对数量看,非典期间中国内地累计报告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5327例。但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发展非常迅速,截至2020年2月26日,全国累计确诊病例就已高达78190例,而在疫情发展的高峰期,2月5日一天之内全国新增确诊病例3694例,一天新增病例数量达到非典期间累计确诊病例总数的近70%。
从传染速度上看,人与人接触如果不戴口罩,通过飞沫传播哪怕几十秒钟都有被感染的风险,而且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就造成大面积感染,甚至在最近出现了无症状确诊病例和出院后在居家隔离期间再次被确诊的病例,大家也都戏称新型冠状病毒为“流氓”病毒。因此,从目前传染的绝对数量和传染速度来看,新型冠状病毒比非典病毒传染性要强的多。
2.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春节期间爆发对经济影响更大
2003年的非典爆发在3-4月份,那段时间社会正处于正常运转时期,基本所有人员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顶多是一个小圈子封闭起来后自行运转,虽然比没有疫情时困难些,但至少能够运转。而这次疫情爆发时候正值我国一年一度的春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里最重要的节日,许多人都从就业地返回家乡。
结果在大家返回家乡后发现疫情开始大面积爆发,各地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措施。大家就这样被困在家里,到现在可能都无法返岗复工,就从单位食堂的大师傅到现在都还没有全部返岗复工就能略见一斑。所以,这次疫情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运转,有些工地和工厂甚至因为没有工人都不能正常运行了,对经济的影响可想而知。
3.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经济造成的部分影响难以恢复
非典爆发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在于许多活动的暂停,许多消费被暂时抑制,待疫情结束这部分需求被释放后,经济增长呈现了完美的V型反转。而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在春节期间,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并不是抑制,而是直接消灭了部分消费需求。比如,春节期间计划好的年夜饭、走亲访友、电影娱乐等消费需求不会按原计划再来一次,这部分需求不会再恢复了,而是直接灰飞烟灭了,即使一些电影能够在疫情结束后重新上映,但已经付出了巨大的机会成本,本来一年12个月可以安排电影的,现在只剩10个月,那2个月的机会失不再来了。
4.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当前经济结构条件下对经济影响更大
2003年我国三次产业结为14.6:52.2:33.2,仍然以第二产业为主,而服务业仅占了三成。到2018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2:40.7:52.2,第三产业已经超过第二产业,并占据了半壁江山,2018年北京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4:18.6:81,第三产业占比甚至超过了80%。而这次的疫情冲击更多的还是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住宿和餐饮业等第三产业(服务业),因此这次疫情的对经济的打击面要更广、更大,打击程度要比非典时期更严重。
5.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在经济深化改革关键期
非典发生在2003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久,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我国的制造业正如日中天。而自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开始逐步回落,近几年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进入了向高质量增长的动力转换期,也进入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水区。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在全球经济增长疲软的国际背景下,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本身就面临诸多困难,这次疫情对经济发展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对2020年这个“十三五”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的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6.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时我们面临外部环境更加恶劣
2003年我们加入世贸组织不久,外部环境整体良好,国内经济发展稳定,有利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而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我们面临着美国对我国经济打压的困难局面,从2018年的贸易战到现在,美国一直对我们进行打压,先是制裁中兴,尝到甜头后又用举国之力打压华为,现在又要禁止向我国出口C919大飞机发动机。虽然现在我们经济体量比2003年增加不少,但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恶劣,对我国经济发展也是挑战。
投资、消费、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消费和出口面临压力时候,投资的作用就更加突出,而政府投资又是全社会投资的基石,对民间投资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因此,做好政府投资对降低疫情影响,稳定经济预期就显得至关重要。
1.高度重视复工疫情管控,防止疫情集中爆发
为了与疫情赛跑,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经济影响,浙江、广东、河南等地陆续开始复工,采用包大巴、包专列、包专机、给予补贴(返程交通补贴和返岗补贴)等方式鼓励工人返厂复工。同时,截至2月12日18时,北京43家市管企业集团总部已全面复工,二级及重要子企业1089户,复工复产比例99.7%。但随着陆续复工,各地也面临严重的疫情压力,复工的路上面临着工人集中后的长途旅行,复工后又形成了人员聚集的局面,因此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复工疫情管控工作,做好复工急预案和管控方案,严控复工工地和企业等单位疫情,避免疫情集中爆发。
©摄图网
2.采取有效措施“抢人”,形成真实有效投资
为了加快推进市级重点工程,降低疫情影响,1月29日(大年初五)北京市政府就组织各区各部门召开会议,围绕“3个100”市重点工程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要求尽快落实项目审批手续、做好要素保障,倒排工期、加快推进,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市重点工程落地实施。
但哪怕是管中窥豹,从目前单位食堂的大师傅甚至都还没有全部返回复工、湖北等地还在严控人员流动来看,也能大概推测出北京的施工工地和企业的生产负荷未必能够达到疫情之前的水平。所以,要形成有效投资的关键还是在于人,要抓紧制定有效措施“抢人”,使企业员工尽早回到自己岗位,促进工地和企业尽快恢复到疫情之前的生产水平。否则,因为工程进度不及预期,下达到项目单位的项目资金,到年底可能还在项目单位账户上趴着,并没有形成有效投资。
3.加大投资保障力度,充分发挥投资带动作用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消费和出口受到疫情影响而疲软的条件下,加大对投资保障力度,能够有效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基金作用,积极挖掘新的投资机会,加大对中小企业、科创企业的投资力度,缓解疫情给企业带来的资金压力。二是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发行专项债等债券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三是积极推广和使用PPP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本市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重点建设项目,发挥政府投资的放大作用。四是加强对网上办公、网上视频会议等互联网企业支持力度,引导行业快速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五是建立定期评估机制,时刻监测投资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政府投资领域和方向。
4.简化项目审批流程,加快项目落地实施
目前,项目审批已经形成科学、完整的流程,在经济运行平稳时期能够满足项目实施需求。但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这个特殊时期,部分不是那么必要或者迫切的审批流程可能会延长项目审批周期,不利于项目早日开工实施。因此,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按照简政放权和投融资体制改革要求,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流程,或采用容缺审批方式允许项目单位推迟办理一些现阶段必要性和紧迫性不强的审批文件,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
5.加强项目策划储备,确保资金有处可投
项目是支撑投资的具体载体,没有项目,即使有资金也没有投向,不能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近几年,北京发展主要依靠一些重大活动带动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3年北京园博会、2019北京世园会、2020北京休闲大会、2022年冬奥会等,这些重大活动对北京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作用,但今后的发展应该走什么样的路线需要提前谋划,并加强项目策划储备。尤其是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时,要积极策划储备一批投资项目,将一张蓝图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SARS事件.
https://baike.baidu.com/item/SARS事件/7702261?fr=Aladdin
2.截至2月19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http://www.nhc.gov.cn/xcs/yqfkdt/202002/4dcfcb9b74ea4a408fc1d56d4db61f93.shtml
3.数据详解为何新冠肺炎与2003年“非典”的经济影响不一样.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8513369897651257&wfr=spider&for=pc
4.复工之后,广东浙江的神操作,让全国人民看呆了!https://www.sohu.com/a/374493899_457279
5.全国各地国有企业实现大面积复工复产.
https://mp.weixin.qq.com/s/I-THMEsilz5gvNmlnH7p6w
6.国家卫健委:浙江、广东、河南复工后疫情压力重.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8212664639858744&wfr=spider&for=pc
7.3个100!2020年北京市重点工程计划发布.
https://mp.weixin.qq.com/s/Wh3NSDqxbQL5MmT2mshc9A
8.疫情对北京市经济发展影响及对策分析.黄文军.
https://mp.weixin.qq.com/s/ScXsiH-GQN0-49bOKZgxZA
本文由首都咨询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源自微信公众号“首都咨询”。
往期回顾
/热点
/关注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首都咨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北京政府投资的影响分析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