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遗产视野丨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协会承德古代建筑考察纪行


承德古代建筑考察纪行

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协会


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协会,于2023年3月1日成立,得到校团委、学生会的支持,以及人文学院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指导。旨在沟通各院系师生关于文化遗产领域的资源与需求;组织相关考察、交流和学术活动;提供参与遗产保护的多元化途径。围绕“造型艺术之于文化遗产”的主题,广泛联系,互通有无,在全校学生当中普及文化遗产知识,培养遗产保护意识,为热爱文化遗产的同学提供互动平台。














遗产视野丨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协会承德古代建筑考察纪行


遗产视野丨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协会承德古代建筑考察纪行


遗产视野丨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协会承德古代建筑考察纪行


2024年1月5至6日,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协会组织人文学院、修复学院共16名学生,赴河北承德开展古代建筑及文化遗产保护考察学习。本次考察对象为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由人文学院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段牛斗带队,承德市文物局陈东、王炜指导。

 

一座山庄,半部清史。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主要兴建于康熙、乾隆时期,反映清代皇帝通过藏传佛教团结边疆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策略。

 

出发之前,协会为同学们分配了导览任务,确保每位同学完整参与到考察之中,最大程度进行有效学习——虽然大家对考察计划中的文物古迹已有基本了解,但仍需要结合问题意识进行实地考察,同时,也锻炼了表达能力。

 

在冬日清晨,行走于避暑山庄,对大家来说是一次难忘体验。湖面结有厚厚的冰层,大家踏雪而行,在皇家园林中体味盛清历史。夏宫冬游,淡季的山庄更显空旷和幽静,经由冰面可以直达原本需要绕湖的景点,反而给考察带来一些便利。

 

在避暑山庄周围,依照西藏、蒙古、新疆、汉地样式先后修建有12座佛教寺庙,“外八庙”指的是其中直属理藩院管理的8座,由于在古北口外,故名,这些反映民族融合的寺庙代表了清代佛教建筑的最高水准。本次主要考察殊像寺、普陀宗乘之庙、避暑山庄、须弥福寿之庙、普宁寺、安远庙和普乐寺,其中一些还有俗称:小布达拉宫、行宫、大佛寺、方亭子、圆亭子等。这些有意思的知识随着考察的脚步而深入内心。

 

老师和专家的讲解带领大家进入清代民族史、建筑史及文化遗产保护等研究领域,并与中国建筑史、建筑遗产研究及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等课程深度结合。

 

避暑山庄集合中国古代园林的精华,但又因为没有城市建设、前代遗存的限制,所以更加完整地表达了清朝皇帝的规划理念和政治图景。“外八庙”或者仿照某一原型而建,或者综合不同地域、族群的建筑元素,记录了与民族宗教相关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共同塑造着乾隆皇帝理想当中的国家结构。虽然建筑史领域已经对此有大量成果,但对于图像史料、壁画造像、文化景观等议题仍有研究空间,因此,造型艺术视角对于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以及研究、保护等问题应当大有可为。

 

本次承德考察加强了不同专业、院系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学生对建筑遗产的认识,大家更加坚定了对于文化遗产学习和实践的信念。



1

胡正源 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作为2024年的首次考察,本次承德之行收获满满!在冬季远赴避暑山庄,着实是非常特别的体验。我在本学期旁听了陈捷教授“中国建筑史”课程,将课堂知识与课外考察相结合,令人印象深刻。我在本次考察中负责普陀宗乘之庙导览,这项任务促使我查阅了许多文献资料,更加深了实地感受——这种学习方式值得提倡,也期待今后继续参加文化遗产协会的考察!


遗产视野丨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协会承德古代建筑考察纪行



2

马奔宇 人文学院本科生:

 

作为人文学院的学生,我们虽有中国建筑史、文化遗产概论等课程,但是对于古代建筑的感受都局限于文字、图片。承德之行是一次主题明确的文化遗产考察。通过对宫殿、园林、寺庙等建筑类型,以及从单体、群落到景观的体验,对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有了直接且深入的体会。通过对比避暑山庄与“三山五园”、“外八庙”与北京皇家寺庙,体验清代建筑理念、营造及其变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考察既是对知识的验证,也是对能力的拓展。


遗产视野丨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协会承德古代建筑考察纪行


遗产视野丨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协会承德古代建筑考察纪行


遗产视野丨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协会承德古代建筑考察纪行



3

姜奕帆 人文学院本科生:

 

一次非常棒的考察!涵盖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所有开放景点,以及文物修复工作现场,感受皇家建筑与边疆民族元素的深度结合,也感受到与北京故宫、“三山五园”等建筑的差异。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考察机会!

 


4

周小天 人文学院本科生:

 

为期两天的承德古建考察远比想象中的更加丰富多彩,实地考察的魅力远为图像所不及。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普宁寺大乘阁看到千手千眼观音的那一刻,仰望尊像,真实感受观者视角,内心的震撼难以言说。不仅探寻满、汉、蒙、藏民族文化交融,同时亲身体会一线文物修复工作,进而思考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终极命题。



5

宋雨露 人文学院本科生:

 

承德之行最震撼人心的是“小布达拉宫”(普陀宗乘之庙)万法归一殿金顶,金瓦与阳光交相辉映,金碧辉煌且庄严肃穆,深感中国古代建筑之伟大!此外,普宁寺千手千眼观音像、安远庙绿度母像、普乐寺旭光阁坛城与藻井,以及避暑山庄雪景、承德美食都令人印象深刻,期待下一次考察!


遗产视野丨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协会承德古代建筑考察纪行



6

魏大翔 修复学院本科生:

 

承德之行充实且愉快。亲临文物修复现场尤其印象深刻,站在脚手架上直面佛像,仿佛跨越时空而直面清代工匠。另外,通过文物专家的详尽介绍,让我们对文化遗产保护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感谢文化遗产协会!


遗产视野丨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协会承德古代建筑考察纪行


遗产视野丨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协会承德古代建筑考察纪行



7

张娴博 修复学院本科生:

 

考察使我对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历史、格局和价值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不仅学习古代建筑,而且了解皇家塑像的风格和技艺,坚定了自己对从事文物修复专业的信心。


遗产视野丨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协会承德古代建筑考察纪行



8

普京 修复学院本科生:

 

癸卯冬雪,景色如画,与大家同赴承德,被这些饱含历史印记的建筑、文物所折服。无论是庄严雄伟的普陀宗乘之庙,还是宁静古朴的殊像寺,青砖金瓦,飞檐斗栱,虽然似曾相识,却又前所未见。这是一次互相学习的经历,看着同学在导览资料上的彩色标注,更有幸亲临古建修缮现场,受益颇多!


遗产视野丨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协会承德古代建筑考察纪行
遗产视野丨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协会承德古代建筑考察纪行



9

潘东然 修复学院本科生:

 

此行从央美北门出发,充分领略塞外风光与古建魅力。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普宁寺,壮观的建筑,精美的造像,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邂逅。作为修复学院的学生,能有机会深入修复一线,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亲身感受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今后更应学好专业,本次考察已经成为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

 

未来,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协会将扩展建筑遗产、壁画彩塑、民间美术等不同主题的考察路线,并且与相关课程密切结合,助力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教学联盟建设。


撰文:胡正源

审核:陈捷


遗产视野丨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协会承德古代建筑考察纪行

中央美术学院

文化遗产教学联盟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美术遗产):遗产视野丨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协会承德古代建筑考察纪行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