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杭区
仓前街道驻街规划师
黄杉
扎根乡镇,服务社区,规划未来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我有幸成为杭州市第三批驻镇街规划师之一,踏上了余杭区仓前街道的崭新征程。
漫步在仓前街道,街巷弥漫着岁月的气息,仿佛每一块石子都记录着历史的沉淀,每一个建筑、每一片土地都诉说着曾经的故事。作为一名规划师,我融入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街道,如同一位创作者,用心去描绘未来的篇章。
在服务的过程中,我的第一步选择是融入社区,积极参与与居民的深入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同时,我也深度参与了多个乡村规划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以及社区发展等多个方面。通过与其他部门和机构的紧密合作,我们共同推动了这些项目的进展。这个过程不仅让我更贴近社区的需求,也让我在协同合作中感受到了团结合作的力量。
2023年7月27日,是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日子。那天,我接到仓前街道城建科的服务需求,前往苕溪村村民自建房漏水现场。
第一时间来到现场后我发现,这是一处建于1999年的房屋。据村民反映,前期周边高架及杭州西站动车所出所引线的施工过程对自建房地基产生了明显影响,导致房屋发生沉降,还发生了半地下室漏水的情况。其实,仓前街道于2022年底到2023年年初已对该自建房进行防漏施工,但经过修缮和防水处理的半地下室近期又发生漏水,共计5个房间的半地下室,有3个房间存在漏水情况。
这样的情况,无疑困扰着居民们的日常生活。破题,则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一环。
我通过之前的规划经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建议去除房间地面和墙面的瓷砖,深入排查渗漏点,找出真正的问题所在,以更准确地解决漏水问题。对于存在问题的房间,我提出了重新进行防水施工的建议,包括地漏和集水井的设置,为解决当前问题的同时,也预防了未来可能的漏水点。
对于存在实际问题的房间,我又提出重新进行防水施工的建议,建议该栋建筑每个房间都要做好地漏,并做好地漏管线和集水井,以防止后期因降雨和沉降原因导致新的渗漏点出现。这一方案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当前的问题,也为防止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打下了基础。
在服务余杭区仓前街道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这些年来乡镇、街道的发展变化。我看到了基础设施的改善、环境质量的提升以及社区活动的丰富。这些积极变化都与我们的规划工作和努力密不可分,而公众参与也在乡村规划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我选择了整理此次深入调研所获得的经验,整合并撰写了一篇名为《基于乡村振兴规划视角的合意达成过程辨析》的学术论文,总结出乡村规划达成合意需要的“三阶段、九要点”体系和对应的各类工作内容,并对规划师在合意达成的三个阶段分别如何发挥专业技术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该论文也在驻街规划师活动期间,投至《规划师》杂志社在5月份发布的一次论文征集活动中,并顺利得到收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通过服务街道、服务百姓,我意识到了还有很多有关于乡村规划的知识需要补充,很多设计工作需要完善。
现在,我内心最大的希望便是将这项基于个人的志愿服务拓展为整个规划团队的专业实践,希望借助驻镇街规划师的实践机会,带领团队深入更多具体的基层乡村规划事务,全方位助力乡镇的规划“1+4”工作,在规划编制、全域整治、“三块地”、做地收储和要素保障等方面明确目标,优化措施;同时也让我的规划团队相关研究成果“接地气”“沾土气”,找到城乡规划学习研究和应用实践的最佳结合。
我坚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乡村规划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来源:空规处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杭州规划和自然资源):杭州市驻镇街规划师服务手记(六)︱黄杉:扎根乡镇,服务社区,规划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