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NEWS
”
2024年1月23日,刚刚启用的深圳鲲鹏径一号桥红外摄像头首次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豹猫过桥穿行。作为全国首个兼顾人行步道和独立生态廊道的廊桥,建成之初就有豹猫、野猪等野生动物出现,生态断点修复效果初显。
豹猫穿行©照片来源深圳新闻网

豹猫穿行视频©视频来源深圳新闻网
2018年以来,我院陆续承担了《山海连城计划城市设计》与《山海连城三年行动方案》等系列规划,鲲鹏径一号桥作为深圳市山海连城行动的示范项目,我院深度参与了该项目的概念策划与规划设计。
连生态、连生活、连生趣
山海连城行动以规划先行、前瞻布局,我院全局性谋划了一脊一带二十廊生态魅力骨架,以融合为目标,以连接为手段,通过连生态、连生活、连生趣,将森林、海洋、湿地、河流等生境连为一体,让山海自然本底形成更加完整连续的生态网络,构建连山、通海、串园、入城的自然生态与游憩系统,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山海城关系,让山海林田湖草湿城成为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两千万深圳人与近万种物种的共同家园
基于连生态的基本原则,山海连城行动构建了山脊与海岸-主干廊道-次级廊道-自然城径的四级生态网络,有机连接孤立生态斑块和绿地,复育完整、连贯的全域山海城生境系统。其中一脊山脊翠脉是横贯深圳中部、连绵百公里的绿色山脉,汇聚了深圳最有代表性自然地貌,是容纳近万种野生动植物栖居的生态家园。规划系统识别了山脊翠脉上的梅林山-银湖山重要生态断点,梅林山-银湖山生态廊桥作为重点项目列入项目库。

▲ 山海连城生态断点修复
四处生态断点之一
梅林山-银湖山是深圳市中心最大的山林绿地组团,由于早期城市建设,原本相连的梅林山-银湖山的生态区域被道路割裂。规划提出梅林山与银湖山的生态贯通,在山海连城实施方案中通过生态廊桥的创新连接方式缝合生态断点,重新建立了两山动物迁徙通道,修复了深圳市中部生态斑块的主要生态廊道。同时也衔接了中部公园群“五园连通”,助力深圳构建“一脊一带二十廊”魅力生态骨架。

▲ 一脊中部段梅林山-银湖山区域连通
总师领衔 伴随服务
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我院单樑副院长亲自领衔,带领我院设计人员作为山海连城总设计师团队持续伴随服务,把控山海连城实施项目品质,协助市城管局、市规自局多次召开山海连城联席会议,配合解决项目规划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难点,共同推动项目实施落地。
为贯彻生态复育优先、原真性、亲自然、轻建设、低扰动等原则,保障一以贯之的山海连城高质量实施品质,山海连城总设计师团队制定了统一的规划设计导则,更精准地传导山海连城规划思路与建设要求。针对生态廊桥的连通,提出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及物种评估等工作要求,从野生动物体验感出发,鼓励搭建“诱导生境”,提供满足觅食、栖息、躲避、筑巢等关键需求,促进动物物种的活动与迁徙。
在山海连城规划与实施方案的指导下,由福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组织建设的鲲鹏径一号桥顺利贯通梅林山和银湖山。
动物的体验设计
结合山海连城设计导则要求及总设计师团队的技术意见,特区建工集团承建的鲲鹏径一号桥不仅成为了服务市民游憩的绿道,更成为了野生动物迁徙的通道。生态廊桥上供行人走动的步道仅占桥面的十分之一,其余大部分空间留给野生动物。廊桥上增加了石头铺设,配植了花香类、浆果类的植物,步道与野生动物廊道之间用植物分割,为两山动物迁徙打造了避免人为干扰、安全、自然的专属路径,同时也满足了市民郊野徒步的需求,为市民亲近自然带来更多便利。

▲ 鲲鹏径一号桥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随着山海连城行动的高质量实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深圳家园图景将逐渐化为生动现实。
林晓娜,深规院城市规划二所 主创规划师
· 欢迎关注 ·
供稿
丨
林晓娜
编辑
丨
张志杨
校对
丨
何 瑜
校审
丨
李 晨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UPDIS共同城市):共同城市·共生家园 ——山海连城鲲鹏径一号桥迎来野生豹猫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