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人参果下三重喜 | 新春走基层

人参果下三重喜 | 新春走基层

人参果下三重喜 | 新春走基层

从北京往南2500多公里,到了云南昆明;从昆明再往南350公里,才到了绿春县;从绿春县再往南2个多小时,才到了边境小镇平河镇。
空间的南北大跨度,带来的是季节的反差。春节前的平河镇,一派春季暖阳的景象。
在反季人参果种植基地,一颗颗圆润光滑的果实掩映在蓝天白云之下、绿叶紫花之间,为农业公司打工的当地农民正在田间地头忙碌采摘。
简单分拣后,这些反季人参果将以每公斤10至14元的价格销售。“一亩地一年的收益,有两万多元吧。”农业公司负责人很保守地报了个数。
基于平河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特别是充足的光热条件,经过多次外出考察学习和充分论证后,2022年起,平河镇引入龙头企业,并带动本地农户大力发展人参果种植产业。目前,全镇打造了5个高中低海拔反季人参果种植示范点,面积4000余亩。
虽然没有神话里描述的那样神奇,但平河镇的人参果种植给当地带来了多重惊喜。
首先是农民增收。由于当地种出的反季人参果果皮光亮、肉质细腻、汁多味甜,已经远销江浙沪等地,其价格比正季人参果价格足足翻了一番之多。
“我家去年一共种了6亩人参果,今年想继续扩大种植面积。看着长势,今年收成会比去年好,相信收入也会更可观。”平河镇红土寨种植户普作山在收获种植后的“第一桶金”后,已经在积极谋划,打算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人参果不仅带给种植户们极为可观的收益,也成为其他村民增收的“致富果”。4000多亩种植面积中,有2400亩是流转自附近村民的土地,每亩每年租金500元(租期半年)。
同时,村民在种植基地上打工,每天收入至少100多元。人参果属于茄科,果实进入成熟期后每天都要采摘,这意味着基地上每天都要进行很多劳作,附近村民在种植基地打工的时长和收入都因此有了保障。
平河镇党委书记李晓懿告诉记者,反季人参果种植涉及全镇东角、大头、东批、平河等7个村委会,惠及农户561户,直接带动80户农户实现万元增收,创造就近务工工次9万余个,预计创收将突破6000万元。
村民们的稳定就近就业,就是人参果的第二重惊喜。“家里需要有人照顾,不能外出务工,来基地打工每天有收入,还能补贴家用,这样的产业对农民来说太好了。”红土寨村民马石杯对此很是满意。
在李晓懿看来,这种就近就业,带来的价值远超过经济收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留守老人的赡养问题、夫妻的两地分居问题,都有了极大的改善。”
更为重要的是,村民留在了本地,支撑了本地消费,本地的各行各业都因此良性循环了起来。继而,这种产业兴旺、边民幸福的态势,成为当地固边、稳边、兴边的坚实基础。
与耕地保护并行不悖,是平河镇反季人参果种植的第三重惊喜。2023年以来,平河镇按照“一地多收、种改兼顾”的工作思路,4月至8月种植稻谷、优质蚕豆等粮食作物,9月至次年3月种植反季人参果,实现了土地轮种。
李晓懿介绍说,人参果与粮食作物的轮种,不仅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能有效缓解过去连年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导致土壤肥力失衡等问题,“耕作层没有破坏,粮食生产能力依旧在线。”
在这些耕地上种植粮食作物的还是原来的村民,这也终于解答了记者采访中一直疑惑的问题:“为什么土地流转是按半年计算?”
绿春县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绿春县将继续扩大反季人参果种植面积,持续提高种植水平,不断延伸人参果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链,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记者:汤小俊
文字编辑:高悦
新媒体编辑:刘潇然、张艺宁(实习)

人参果下三重喜 | 新春走基层
人参果下三重喜 | 新春走基层

人参果下三重喜 | 新春走基层

人参果下三重喜 | 新春走基层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点赞,关注 !👇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人参果下三重喜 | 新春走基层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