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城市是一个复杂系统,成败不是一场城市设计竞赛所能够决定的。城市发展的失败与否也不是一个单一标准的评价,在时间的维度上任何城市都有着兴衰存亡。

但有这样一座城市,它的诞生与一场城市设计竞赛密切相关,它几乎完全遵循了获胜方案中所建议的形式和功能主义进行建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际发展不断地揭示单一规划理念可能带来的局限性和挑战。这座城市就是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这是一座按照全新的规划从头开始建立的城市,旨在作为巴西的新首都,以此来促进国家内部的发展和地区平衡。

在左翼副总统若昂·古拉特的推动下,巴西政府于1956年决定迁都至中部的草原地区。巴西利亚的建设有着复杂而多层面的动因,当时的巴西沿海地区,尤其是东南部,如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经济发展远超其他地区。政府迁都的决定部分是为了减轻这些大城市过度拥挤及经济过热等问题,并尝试通过投资内陆地区来平衡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国家首都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移到内陆的地理中心,是一种增强国家统一的战略,内陆的位置被认为更安全,更有利于控制国家的广阔领土。新首都的建设希望实现一个乌托邦的未来社会,解决当时种族、住房、不公平等一系列巴西社会问题。

为了实现这个伟大愿景,时任巴西总统朱塞利诺·库比契克(Juscelino Kubitschek)找来了当时最受尊敬及信任的建筑师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设计新首都,并授予他新首都城市化公司Novacap建筑部主任的职位。然而,尼迈耶并不想做如此宏大的城市规划,只想要做建筑。为了帮助政府顺利推进这项计划,他建议在巴西建筑师协会的组织下举办一场全国性的设计竞赛,这个提议得到了总统的支持。于是,竞赛在1956年9月30日正式通过联盟官方公报发布公告,征集全国建筑师和规划师的方案。竞赛的目的是选出一个能够代表巴西未来的首都建设方案,该方案需要在设计、功能及美学上均表现卓越,同时能有效促进国家的地理和社会经济平衡。

竞赛使用了勒·柯布西耶1955年提到过的“试点计划”(Plano piloto)一词作为了招标公告中的正式名称。实际上勒·柯布西耶对这次竞赛的评选与巴西利亚最终的城市布局影响极大。从当时评审团的阵容可见一斑,当时评审团由新首都城市化公司总裁以色列皮涅罗担任主席,他是现代主义拥护者,除他,还有来自Novacap的代表以及外国城市规划师:


 1 

以色列·皮涅罗

Israel Pinheiro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作为NOVACAP的总裁,他在巴西利亚的建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虽然他在评审团中没有投票权,但他的存在和立场可能对其他评委产生了一定影响。



 2 

保罗·安图内斯·里贝罗

Paulo Antunes Ribeiro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代表巴西建筑师协会,这表明陪审团包括了巴西国内建筑界的声音。



 3 

路易斯·希尔德布兰多·奥尔塔·巴博萨

Luiz Hildebrando Horta Barbosa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代表工程师协会,增加了术和工程方面的专业评审。



 4 

奥斯卡·尼迈耶

Oscar Niemeyer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作为竞赛的最终获胜者卢西奥·科斯塔的密切合作伙伴和项目中一个核心的建筑师,他的参与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评审结果的倾向性。



 5 

斯塔莫·帕帕达基

Stamo Papadaki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纽约大学教授,同时也负责尼迈耶在国外的第一批作品的编辑,他的国际视野和对尼迈耶工作的熟悉度为评审带来了深度。



 6 

威廉·霍尔福德

William Holford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英国政府的城市规划顾问,参与了伦敦和罗得西亚首都的规划,他的国际经验对于评审一个新首都的设计至关重要。



 7 

安德烈·西夫

André Sive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法国建筑师,参与了法国的重建工作,他的参与为陪审团增添了欧洲重建后的城市规划经验。



竞赛设置了丰厚的奖励,第一名和第二名都将获得一百万克鲁塞罗,这个近70年前竞赛的任务书明确设定了一系列具体和详尽的技术与设计要求。我们可以在当时的设计任务书中窥见这次竞赛的创新实验性和想要实施的野心:


1. 参赛资格:

允许个人或法人实体参赛,条件是他们必须是巴西居民以及合格的工程师、建筑师或城市规划师。这一规定确保了参与者具有专业背景和资格,有能力处理复杂的城市规划项目。


2. 交付内容:

需要提交的是一个总体城市规划或“试点计划”,应使用墨水和日光复印件转录在纸上,基本布局比例为1:25,000。这种比例和细节级别要求参赛者提供清晰、详细的规划图纸,这是城市规划中的标准做法,有助于评审团准确评估设计的可行性和效率。


3. 现有建筑和地理限制:

竞赛中指出,一些关键建筑如阿尔沃拉达宫已经在建设中,且其位置无法改变。这要求参赛者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些既定元素,展示他们在现有条件下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4. 辅助报告:
除了规划图纸外,还需提交一份辅助报告,可能包含设计理念、预期影响、可持续性考量等详细说明,这有助于评审团更全面地理解设计背后的思考和理念。

5. 地形和环境因素:
参赛者可使用提供的一系列城市建设区域的地图,包括地形、土壤类型等。这些信息至关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城市的结构设计和功能布局。

6. 基础设施和人口考量:
设定了最低人口限制为50万人,并需要考虑为水力发电厂大坝(后来形成的帕拉诺阿湖)以及其他已完成工程(如酒店、住宅宫殿和机场)的位置。这些要求说明了新首都不仅要具备政治和行政功能,还需要完备的生活和交通基础设施。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在截止日期结束时,有62名参赛者注册了这场竞赛,最终通过合格验证的有26份提案。一个交付时的插曲是竞赛的规则明确了项目的交付截止时间为下午6点,但卢西奥·科斯塔通过他的女儿在晚上11点左右提交了他的方案。最终由卢西奥·科斯塔以15个手绘草图和23个文字段落赢得了这场竞赛。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竞赛现场的大师们

©维基百科



 I.总体规划 


卢西奥·科斯塔的设计方案为巴西利亚创造了一个独特而具有标志性的城市布局,其灵感来自于飞机的形状,其中“纪念轴”(Eixo Monumental)和两翼构成了城市的主要结构。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卢西奥·科斯塔的“飞机”方案

©CLT



在卢西奥·科斯塔的提案中,城市规划的第一张草图只是画成十字架的两条线。行政大楼将建在称为“纪念轴”的垂直线上。在随后的草图中,十字架的水平线会略微向上弯曲。这个“住宅轴线”将容纳总共108个超级街区或“超级四边形”,为首都的政治家和公务员提供住房。在两条轴线的交汇处将建造一个大型巴士总站,带有巨大弯曲立交桥的多车道高速公路将穿过它们。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飞机”方案概念草图

©CLT



 II.三权广场 


在纪念性轴线的底部,一个三角形区域标志着一个广场,即“Praça dos Três Poderes”(“三权广场”),拥有三个主要政府部门的建筑:国民议会宫、总统府普拉纳尔托宫和最高联邦法院。在这种设计中,可以看到三种权力可以相互制衡。从那里开始,巨大的轴线向上延伸,成为“滨海大道”,不太重要的政府机构就位于此。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三权广场草图

©CLT



国民议会宫:

由城市设计竞赛评委奥斯卡·尼迈耶设计,建筑总体由两个半球形的大厅和两座高耸的塔楼。南半球形大厅代表众议院,而北半球形大厅代表参议院。两座高达28层的塔楼笔直而高耸,象征政府的权力和威严。塔楼的直线形态与半球的曲线形态形成鲜明对比,极具视觉冲击力。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国民议会宫方案模型与现实影像

©METALOCUS



总统府普拉纳尔托宫:

总统府是巴西总统工作的场所。宫殿的正面有一排白色的立柱,这些立柱高大而精致,既有实用功能,也增添了视觉上的轻盈感。内部空间被划分为多个区域,包括办公区、会议室、官方接待室以及总统和其工作人员的私人办公室。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总统府普拉纳尔托宫现实影像

©METALOCUS



最高联邦法院:

最高法院也是由奥斯卡·尼迈耶所设计,该建筑由侧柱支撑,略微远离地面,使整体变得轻盈。建筑的对称设计象征着法律的平等和公正。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最高联邦法院建筑方案

©知乎



 III.超级街区 


飞机两翼的“住宅轴线”牵引着108个超级街区。超级街区也是卢西奥·科斯塔提案中的革命性概念,这个概念源自1948年科斯塔为里约热内卢设计的住房项目——吉恩勒公园(Parque Guinle),并进一步发展成为巴西利亚超级街区。在他的设想中,居住区包括超级单体街区布局(左)和四个超级街区的组团形式(右)。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超级街区布局形式

©CLT



相邻的两个Superquadra之间设计有Entrequadra,即大片的公共绿地,这些空间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和社交的场所,同时增加了整个社区的开放空间和绿化率。


每四个Superquadra被规划为一个邻里单元,其中包括教堂、学校、电影院等基本公共设施,确保居民能够方便地获取教育、文化和精神上的需求。


具体到住宅类型,Superquadras由多层建筑组成,特点是使用高跷(支柱),从而在建筑底层创造出一个开放的空间。这种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公共空间,增加了通风和自然光照,同时也加强了社区的互动性。一楼以高跷为立体,试图将景观和建筑融为一体,并允许行人自由移动,创造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这是柯布西耶的《新建筑的五点》中的概念。这些建筑使用了cobogós(一种典型的巴西设计元素,通常是装饰性的混凝土块,允许空气和光线通过但保持隐私)和盲侧山墙,增强了建筑的隐私性和遮阳效果。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超级街区中的住宅组团

©CLT



在结果公布后,引起了巴西广泛的讨论和评论,从专业杂志到报纸,大多数人都认为中标的科斯塔的竞赛提案相对简单,主要由几张打字纸和手工制作的草图组成。尽管简洁,科斯塔的提案却因其明确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对现代主义城市特征的深刻理解而获选。相比之下,其他一些团队投入了大量资源,展示了详细的剪贴板和模型,想要通过详尽的视觉和技术细节来说服评审团。评审团的选择显然基于现代主义城市设计的标准,强调严格的合理性、功能单一化、分区和流通。


科斯塔的设计方案明显受到了勒·柯布西耶关于功能分区、交通流线以及高效利用空间的现代主义理念的影响。城市的总体布局——尤其是其“飞机”形状的设计可能间接反映了勒·柯布西耶对航空视角的重视。圣埃克苏佩里的公司Compagnie Générale Aéropostale提供的空中视角给勒·柯布西耶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对从飞机上看到的景象着迷,这种高空视角改变了他对城市布局和地形的认知。于是他出版了《飞机》一书,书中讨论了鸟瞰图也就是航拍视角如何为城市规划提供新的感知和标准。后来这一方案被落地实施,人们对巴西利亚的普遍认知是按照飞机形状规划的,中间的纪念轴也被称为飞机的机身。 



 IV.其他方案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第二名方案图纸

©vitruvius

第二名方案由Boruch Milmann,João Henrique Rocha,Ney Fontes Gonçalves 设计。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第三、四名方案:MM Roberto

©vitruvius

第三名与第四名方案由里诺·列维、罗伯托·塞凯拉·塞萨尔、路易斯·罗伯托·德·卡瓦略·佛朗哥和保罗·弗拉戈索完成。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三个第五名方案
©vitruvius
第五名由三个方案构成,获奖者为卡洛斯·卡斯卡尔迪、若昂·维拉诺瓦·阿蒂加斯、马里奥·瓦格纳·维埃拉·达库尼亚、保罗·德·卡马戈和阿尔梅达。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城市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超大规模的计划是无法一夜之间完成的。不可避免的会有不对称的挑战出现,最明显的就是南翼和北翼的发展不平衡。像许多大规模城市规划项目一样,巴西利亚的建设受到了财政预算的严格限制。政府资金的有限导致必须在城市的两翼中选择优先发展的一边,最终选择了南翼。南翼的优先发展导致了资源和基础设施的集中,而北翼的发展相对滞后。这种不平衡不仅影响了城市的物理外观,也加深了社会经济和社会阶级的分化,南翼通常拥有更好的服务、设施和经济机会。另一个原因是巴西的现代化进程在 1964 年被法西斯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怂恿下暴力中止,这也导致了巴西的现代化不够彻底。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Latin America in Construction
©METALOCUS


严格的功能分区使得人们需要依赖远距离通勤实现自己的需求,科斯塔很早便意识到了汽车将极大的改变改变城市生活,因而在设计中将巴西利亚打造成了一座汽车的城市。在科斯塔的规划设想中,城市中甚至没有红绿灯,汽车通过快速路通行,环路连接到各个街区到达目的地。这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在原本的设想中,超级街区中的人能在社区中实现日常的生活。但实际的建设和发展中超级街区并没有如同设想的那样实现自给自足,这导致了居民必须要依靠汽车到达远距离目的地。由于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严重。


在规划中的计划人口为50万人,但实际上到2000年这座城市已经高达200人,拥挤的城市与不便利的生活使得贫困人口和高收入人口纷纷逃离城市到了市郊,形成了庞大的卫星城,巴西利亚周围形成十数个卫星城,仅超过10万人口的就有5个。这些卫星城也存在严重的贫富差距,有十分有钱的富人别墅区也有着低收入贫民窟,十分魔幻。


与巴西利亚类似,鄂尔多斯康巴什也是在2000年代早期开始建设的草原新城市。作为新的文化和政治中心,两座城市的设计都深受现代主义影响,并且都是在高原草原之上从零开始建设。鄂尔多斯康巴什虽然在设计风格上可能不如巴西利亚那样纯粹,但其规划同样采用了大量现代建筑风格和广阔的城市布局。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鄂尔多斯(上)与巴西利亚(下)

©维基百科



The Line2030和巴西利亚的发展也呈现出一些相似之处,特别是在宏伟的城市规划目标与实际执行之间的差距方面。根据路透社报道,The Line2030目标长度将缩短99%。该路线最初设计为沿海岸线延伸 170 公里,到2030仅完成 2.4 公里的路段。这一转变似乎与巴西利亚的命运似曾相识。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线性城市The Line

©NEOM



现代城市是人类活动引发聚集的产物,本质是一种经济现象。在这场理想与现实的复杂博弈之中,有一些是现代主义的自身问题,当然也有着巴西政府和资本主义的自身问题。在无数双无形的手的共同作用下,这架飞机早已脱离提案时的纯粹,演化为了一个更加不可预测复杂的多元的生命体。但不可否认的是,巴西利亚是一面镜子,始终提醒着我们城市设计的意义,什么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生活的理想家园。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参考资料:

1.http://www.brasiliaweb.com.br/integra.asp?id=192&canal=1&s=40&ss=0

2.https://vitruvius.com.br/revistas/read/arquitextos/08.086/234

3.https://criticallegalthinking.com/2019/06/12/brasilia-constituent-power-architecture-urban-planning/

4.https://icaa.mfah.org/s/en/item/1110343#?c=&m=&s=&cv=4&xywh=-1116%2C0%2C3930%2C2199

5.https://someothermag.com/2020/09/03/superquadras/

6.https://www.metalocus.es/en/news/latin-america-construction-architecture-1955-1980-moma

7.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746900




撰文 | 脆脆
编辑 | 许迪
审校 | 林雨



点击查看城市设计往期文章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中国城市设计的治理转型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城市公共空间的“陷阱”,为什么设计要“与人为敌”?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特色街区:经典的城市街区设计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十大未来城市概念设计,它们距离你的想象有多远?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如何设计增进情感连接的城市公共空间?

* * *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欢迎关注我们的原创内容号 “什么是城市”  Whatscity  


热爱设计 专心阅读

期待与你相遇

投稿 · 咨询 · 合作或者

加入社群请扫码

入群暗号   “你所在的城市名称”+城市聚落   

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了解更多城市设计的报道资料,请在后台回复“搜索”,调取城市设计号内搜索页面。了解城市设计提供的设计企业合作服务,点击 “设计企业服务”,点击文末链接联系我们。

城市设计,以专业的立场,前沿的视角,洞察社会文化的建筑现象;用及时的评论,深度的解析,搜罗来自各个领域的设计原料。致力于成为泛行业的城市文化与设计知识杂志。后台回复关键词“媒体合作”联系我们。


   咨询合作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投稿咨询  转载合作  摄影服务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设计):一场城市设计竞赛与其注定的失败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