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城市赋能丨持续深耕,精雕细琢——我院服务天府新区精细化规划管理实践


4月26日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就《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4)》(俗称“红皮书”)开始征求意见。前期,天府新区也聚焦公园城市的精细化落实和标准化表达,发布了《四川天府新区直管区公园城市规划管理创新规定(2024)》(以下简称《创新规定》)。“红皮书”作为全面提升全域城市空间品质和管理效能的重要技术支撑,其在编制过程中,为《创新规定》的制定提供了方向指引;同时,天府新区的创新实践也为“红皮书”的编制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实践参考。


城市赋能丨持续深耕,精雕细琢——我院服务天府新区精细化规划管理实践

“红皮书”与《创新规定》


我院作为“红皮书”的主编单位以及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先行探索的核心智库,充分发挥了在公园城市领域积累的丰富理论和技术优势,从总体框架搭建、专项领域研究等多个方面,全面有力支撑了《创新规定》的制定。


1

聚焦街区尺度,搭建天府新区

精细化规划管理的总体框架


“公园街区”是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四级空间体系中的基本单元,旨在以5分钟生活圈为尺度推动生态渗透、功能衔接、布局融合与形态协调。为推进公园城市理念在城市中微观尺度的系统落实,促进老百姓走出家门第一空间的高品质呈现,我院紧扣“公园街区”基本单元,遵循“小尺度、复合型、人本化”基本要求,提炼了公园街区理想空间模式,以场景营造思维搭建规划管理框架,并据此编制形成了《天府新区直管区公园城市规划管理“新十条”》。“新十条”是《创新规定》的前身,也是天府新区精细化规划管理的总体框架。


城市赋能丨持续深耕,精雕细琢——我院服务天府新区精细化规划管理实践

天府新区四级空间体系示意图(图片来源:自绘)


“新十条”包括空间开放、自然共生、界面融合、活力激发、智慧服务五个方面。

空间开放方面,通过强化临绿地、临水系、临风廊的街区界面管控以开放沿路“街墙”,鼓励通透地块“围墙”,引导住宅建筑首层架空并用作公共功能来活化建筑“底墙”,实现公共空间与建筑空间的有效贯通。

自然共生方面,通过空中共享平台、屋顶绿化等,打造绿意盎然的垂直花园;通过保留自然调蓄空间、减少非透水硬质地面等,建设街区内自然吐纳的微型海绵。

界面融合方面,引导街道“U型空间”一体化设计,精细统筹街区形态界面,让第五立面、竖向形态、建筑组群融合地域特色,匹配建筑功能,呈现视觉美感。

活力激发方面,引导社区商业形成合理的空间布局与业态布置,实现社区商业多场景营造,并按照全要素小区理念,在小区内部实现公共服务功能的完善配置,以升腾街区烟火气,凸显生活幸福感。

智慧服务方面,按照“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云上一座城”理念,在重点街区搭建智慧城市数字化底座,并打造规划管理智慧化管理平台,为居民生活提供更多的智慧应用场景,为天府新区的营商环境提供保障支持。


城市赋能丨持续深耕,精雕细琢——我院服务天府新区精细化规划管理实践

公园街区理想模式示意图(图片来源:自绘)


2

聚焦专项领域,开展多项

“小切口”研究支撑《创新规定》


我院从住宅底商、立体绿化、街区公共空间等方面系统开展了创新性研究,为《创新规定》具体条文的制定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


(1)

《公园城市住宅底商管控方式研究》


底商既是增进社区烟火气的重要载体,也是常常引发商居矛盾的导火索。为有效解决底商所引发的管理难题、提出精细化规划管理手段,我院开展了相关专项研究。结合国内外经验与天府新区实际情况,针对临商办中心、临居住中心、临社区公园等6种底商类型分别提出建议模式。基于多元主体视角下的底商“需求-问题-响应”综合分析,结合国内外具体实践,借助噪声、油烟、光照污染等建筑微观环境影响的量化分析手段,聚焦商业配比适宜的开发规模、活力凝聚与低干扰的布局组合模式、品质相宜的空间设计、低影响的附属设施设置、合理的商业业态、智慧共治的精细化治理运营6大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根据管控力度与阶段的不同,形成了适用于三类管理场景的具体政策建议。将底商上限规模、禁设底商地段、餐饮业态设置条件等纳入“技术规定管理场景”;将商居布局组合、空间品质要求等纳入“方案编审指引管理场景”;将社区共治模式、外摆管理建议等纳入“治理运营管理场景”。目前,麓湖麓坊中心等一批具有公园城市特色的高品质社区商业街区已经在天府新区建设呈现。


城市赋能丨持续深耕,精雕细琢——我院服务天府新区精细化规划管理实践

临商办中心型底商打造建议模式(图片来源:自绘)


城市赋能丨持续深耕,精雕细琢——我院服务天府新区精细化规划管理实践

底层商业噪声、光照、油烟污染模拟分析(图片来源:自绘)


城市赋能丨持续深耕,精雕细琢——我院服务天府新区精细化规划管理实践

麓湖麓坊中心底商(图片来源: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提供)


(2)

《建筑立体绿化相关规划管理政策研究》


为进一步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强化城园融合特质、彰显公园城市首提地形象,我院对建筑立体绿化的规划管理政策进行了研究探索。结合前沿实践与天府新区实地考察调研情况,系统架构了包括屋顶绿化、空中花园、墙面绿化以及底层架空绿化的建筑立体绿化空间形式体系。同时,结合住宅、公共类建筑的不同特点,在立体绿化的空间布局形式、规模与尺度、绿色容积率总量控制、绿化面积折算、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管控政策建议。目前,天府新区已有一批项目正在开展立体绿化探索,位于兴隆湖畔的中建滨湖设计总部已建成投用。


城市赋能丨持续深耕,精雕细琢——我院服务天府新区精细化规划管理实践

建筑立体绿化空间表达形式示意图(图片来源:自绘)


城市赋能丨持续深耕,精雕细琢——我院服务天府新区精细化规划管理实践

中建滨湖设计总部立体绿化(图片来源: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提供)


(3)

《公园城市街区一体化规划技术方法研究》


为改善街区公共空间精细化品质不高、系统化协同不足的问题,我院开展了街区一体化规划研究。研究以多个街区构成的街区单元为统筹范围,聚焦公园街区公共空间的要素系统构建与深度人本的场景营造,旨在提升“中观到微观”的公共空间要素精细化管理水平。

研究提出包括“慢行优先-交通奠基、自然和谐-生态打底、整洁有序-设施归位、服务精准-功能导入、科技赋能-治理有效”5个方面的公园城市街区一体化营造体系。进一步结合相关研究、国内外先进城市实践,提出“理念目标-主要举措-管控要素”路径下的管控体系,绘精街区公共空间一张图,打通中微观的要素传导。同时,总结“策划-规划-设计”一体化的协同式工作模式经验,为技术实践提供工作路径支撑。我院基于此项研究,全力支撑了天府新区宁波路、北部绿廊、天府总部基地等街区一体化实践探索,有效助推了街区公共空间的高品质营建。


城市赋能丨持续深耕,精雕细琢——我院服务天府新区精细化规划管理实践

街区一体化营造举措及管控要素表(图片来源:自绘))


城市赋能丨持续深耕,精雕细琢——我院服务天府新区精细化规划管理实践

总部基地街区一体化规划实施呈现效果图(图片来源:公园城市理想实验室)


推动公园城市理念转化为规划管理制度,是一项创新性、系统性、长期性工作。未来,我院将持续深耕、不断探索,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继续奋斗!





城市赋能丨持续深耕,精雕细琢——我院服务天府新区精细化规划管理实践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赋能丨持续深耕,精雕细琢——我院服务天府新区精细化规划管理实践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