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邓东:城市设计的统与领——以三个城市实践为例

邓东:城市设计的统与领——以三个城市实践为例

高质量的城市发展离不开好的规划,而高品质的城市空间更需要好的设计。品质根本上是一种体验,品质可以设计却无法规划。城市设计是一种整体性、系统性的理念和方法,更是实现城市发展愿景、实施规划目标等系列城市公共政策的有效途径,也可作为统领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运维等全要素和全过程建设行为的综合操作平台和技术集成工具。其中,统与领是其两个重要方面。

统 – 体现在资源价值方面,统筹多部门和多主体,统合多学科和多专业,统建一张设计总图和一个平台;

领 – 则是通过设计赋能,以愿景和目标引领新的理念、新的发展方式,也是创领一种新模式和新机制,更重要的是导领新的功能和结构。

下面以苏州、南通、玉树的城市设计实践为例,详细阐述城市设计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统领作用。

苏州

SUZHOU

二十年“双总”统领转型发展

统合十个板块,重塑价值理念

二十年伴随苏州的城市设计实践过程中,针对不同发展时期特定的问题与挑战,规划设计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始终贯穿于城市发展历程中。从1986版总规提出的“假山假水城中园”,到1996年注重保护与发展的“真山真水园中城”,到2011年转变模式后的“青山清水新天堂”,再到2020版国空提出的“美丽幸福新天堂”,每一次城市价值理念的重塑,都有意象概念和总体城市设计的指导,并贯穿到分区、街区层面,让苏州重新回归“生态、人文、精致、创新”的核心价值。


从“几个苏州”到“一个”苏州

邓东:城市设计的统与领——以三个城市实践为例

苏州市总体城市设计空间格局

苏州具有中间性和边界性两个特质。一方面,东有上海,西有南京,北有南通,南有嘉兴、湖州,都是大城市。苏州必须面对苏沪、苏宁和苏边这三大关系,现在还发展了沪湖关系,也就是上海和太湖之间的关系,这些都属于长三角一体化的内涵。从地理区位和能级可以看出,苏州是全国经济规模前十城市中唯一的地级市,是介于一线和二线城市之间的新一线城市。原来是以世界工厂著称的工业城市,现在已成为创新科技发达、综合实力强大的地级市;

另一方面,苏州有6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昆山、太仓、张家港、吴江等等,这几个市/区都是分离的。可以说,苏州是10个100万的城市“拼贴”成的一个1000万的大城市。城市设计推动从外部扩张到内部凝聚,从“几个苏州”回归“一个”苏州。

规划、研究和设计立足全局性和前瞻性,同时兼顾人文性和实操性,以发展瓶颈和约束为前提对空间进行赋能。城市设计延续最早吴良镛先生提出的“四角山水”格局并放大这种效应,以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为基本底蕴,对接区域发展格局,提级工业园区为市域CBD,预控沿太湖地区,谋划创新和绿色发展,优化城市功能,完善空间结构。


苏州古城


引领理念,创新模式

邓东:城市设计的统与领——以三个城市实践为例

苏州古城

在古城保护更新中,首先通过顶层谋划,打造古城全面保护的“苏州样本”;其次,用城市设计方法统领建立新机制,即“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管委会+国开行+名城集团+总控技术团队(中规院总领衔)”全过程总控机制。通过“总规划师+片区责任规划师+城市体检师”,整体把控“投运维、规建治”项目全流程建设和实施的技术要点;再次,组织资金筹措,保障项目实施。通过“国开行+中规院”的战略合作模式,总体运筹城市更新投资建设全流程,为古城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苏州园区 


超前谋划苏州新中心

环湖打造城市中心区

邓东:城市设计的统与领——以三个城市实践为例

苏州金鸡湖

06版总规在区域研判的基础上,识别出苏州园区在区域中的价值,超前谋划将其作为苏州新中心,赋予园区市域CBD的中心地位,将园区作为提升苏州参与区域竞争、提升区域能级的动力引擎;通过城市设计分析,前瞻性提出城市东进和湖东地区开发,将环金鸡湖作为一个整体打造城市新中心,优化一体两翼的城市空间结构;并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体系,构建产城融合的新范式。2023年底商务部公布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苏州工业园区排名第一,实现8连冠。


苏州新区 – 太湖科学城


超前预控,高位谋划太湖科学城,

全过程伴随实施

邓东:城市设计的统与领——以三个城市实践为例

太湖科学城战略规划与概念性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整合方案

06版总规就提出太湖是彰显国家利益的重要区域,是苏州未来屹立长三角的根本所在,在当时发展条件下,我们提出“西育太湖”,15年的坚持换来了绿色发展新时期创新高地的回报。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创新引领的新机遇下,我们谋划提出建设太湖科学城。通过生态涵养和保护修复,创建了4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16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推动完成太湖流域水源涵养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1.5万亩,建成生态安全缓冲区18个。促成重大创新要素落位环太湖,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正式入驻太湖科学城,2023年7月22日,首批500多名本科生入驻校区正式开学。

总书记充分肯定苏州“双面绣”的城市特色,这也启示我们,历史文化保护和科技创新赋能是代表未来发展的方向。

南通

NANTONG

引领新理念、创领新机制

邓东:城市设计的统与领——以三个城市实践为例

南通中央创新区实景

2016年,南通市政府邀请中规院开展中央创新区的城市设计工作。我们立足长三角一体化的区域发展格局,分析当时南通发展面临两大挑战,一是长江大保护和生态绿色发展,南通有责任把一个更加美丽、生态、宜居的新江苏带向未来,如何实现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双赢;二是面对上海、苏州强大的虹吸能力,如何通过设计赋能,彰显南通特色,打造一个拉动发展的新引擎。我们综合判断,“生态+科创”是南通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途径。


南通中央创新区


创建机制,统合资源,

城市设计“一张总图”统领全过程

邓东:城市设计的统与领——以三个城市实践为例

南通中央创新区城市设计模型总图

为了提升城市竞争力,南通市委市政府邀请中规院团队共同谋划,在新城区东部划出17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中央创新区。打造新时期创新驱动的城市发展新引擎。作为实施城市战略的核心抓手和实践平台,南通中央创新区承载着放大生态环境优势、吸引区域新型创新企业、推动跨江融合发展的重任。

为了确保设计统领,我们创立了一套顶层谋划、大师领衔、资源统合、技术协同的工作机制。规划技术组共同参与和支撑市委市政府的顶层决策,通创区管委会负责贯彻落实和操作实施。规划服务工作组在过程中做好技术统筹,通过系统要素导则和重点片区导则将城市设计意图向控制性详细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传导,并协调好建筑、景观、市政、水系等多专业多系统,确保城市设计在实施中不走样、不变形,实现管理、设计、施工三维合一。

邓东:城市设计的统与领——以三个城市实践为例

顶层谋划、大师领衔、资源统合、技术协同的工作机制

南通创新区从2016年开始谋划,经过两年的规划设计,于2018年正式开始实施。目前已建成的紫琅湖公园、森林公园等成为市民非常喜欢的活动空间。大剧院、美术馆以及各种节庆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城市文化,也提升了人才吸引力。紫琅科技城吸引了长三角腾讯双创社区、帝奥微电子等一批科技项目入驻办公。最重要的还是补充了城市的功能和配套设施,满足了老百姓的民生需求,此外,也营造了符合年轻人和创新人群的文化氛围。

通过生态加科技的城市设计引领和全过程的技术把控,南通创新区成功发展成为长三角人才集聚的新热土,更重要的是通过南通创新区的规划设计,构建了以狼山为绿心,由中央商务区、南通创新区、能达商务区共同构成市级中心的空间结构,形成了围绕长江的“一城三镇”新城市格局,推动南通城市竞争力整体实现了质的飞跃,2020年南通正式跨进万亿俱乐部。

玉树

YU  SHU

统领一个漏斗机制,

统合各方力量,延续伴随十四载

邓东:城市设计的统与领——以三个城市实践为例

城市设计鸟瞰图

从玉树灾后重建到新玉树建设,14年伴随的规划服务实现了从一张设计总图到一座城市的转变。城市设计搭建了一个刚性的框架基底,通过一个漏斗机制,使技术决策和行政决策两机制合一,统合各方力量,共建新玉树。城市设计的导则和图则给予建设刚性的限制和弹性的空间,让建设充满了地域风貌、民族特色,同时具有现代化功能。

邓东:城市设计的统与领——以三个城市实践为例

青海玉树城市风光

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公众和业主、决策人、城市设计总师、项目开发者和企业家、领衔设计师和设计机构、建设施工方团队负责人、地方咨询专家及运营团队都是城市设计中的“关键先生“,每个角色都十分重要。2010年9月由中规院和中国建筑学会牵头,宋春华部长亲自带队,4位院士(崔恺、何景堂、孟建民、庄唯敏)、6位建筑大师(周凯、崔彤、刘燕辉、吴刚、钱方、张利)和10大设计院(中国院、清华院、北京市政院、WSP公司、中建西南和西北院等)设计团队和机构,担纲“玉树十大标志性建筑和示范段项目”。我们通过一图一册,给院士大师明确刚性底线,同时也留足设计发挥的弹性空间,并通过一个漏斗的工作机制,共同催生了崔恺院士康巴艺术中心、何镜堂院士玉树州博物馆、孟建明院士地震遗址博物馆、庄维敏院士州行政中心等一批优秀建筑作品。


康巴风情街区


统筹协调、设计伴随,

“五个手印”全过程公众参与

邓东:城市设计的统与领——以三个城市实践为例

玉树康巴风情街区夜景

在玉树康巴风情街区的建设中,中规院和中国院联合设计团队针对原址重建安置中居民住房和商铺建设多元化需求,创新提出全民、全程参与的“五个手印”沟通式设计工作程序,包括现状确认-面积确认-方案公示-位置确认-规划公示-户型确认-施工图确认-巡查验收等。在充分吸收居民意见的基础上,中规院、中国院作为总牵头单位,统合建筑、景观、工程等多专业团队和兄弟单位,并全程伴随设计、施工、运营等全过程,最终建成后的康巴风情街,与自然环境和康巴文化相融,充满活力和烟火气,成为玉树新名片。

通过玉树重建和伴随十四载的持续跟踪技术服务,我们可以看到,在城市设计统领和统合之下,不仅带来城市物质空间的重建和建设管理的飞跃提升,还进一步提升了民族特色和地域风貌,使玉树成为富有吸引力的青藏高原明珠,带动旅游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2020年,玉树经济总量相比地震前(2010年)增长了133%,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46%。更重要的是,十余年的设计伴随还改变了人的行为,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真正实现了重建新玉树的目标“新家园”。2017年6月玉树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2017年12月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2020年11月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2024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现在还在积极申报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城市设计本质上是一个沟通的手段、讨论的平台。首先,城市设计可以发挥统领作用。从上述三个案例可以看出,通过城市设计建立刚性的内在骨架,保持一定刚性的同时保留最大的弹性,既保障底线利益,又能实现统筹、协商和博弈。这既是一个一以贯之的平台,也是一个一以贯之的机制,还是一个一以贯之的队伍。这个队伍一定是多专业综合的,可以包括社会学家、规划师、建筑师、艺术家、市民及政府官员等。其次,进入存量更新时代,城市设计是一个贯穿全流程的抓手。城市设计可以统筹贯穿于城市更新编制工作全过程,也就是以城市设计贯穿的“5in1”逻辑方法和技术体系,即空间规划为底板、城市体检为基础、城市规划为引领、城市设计为统筹、建设计划为抓手、政策机制为保障。通过城市设计还可以贯穿“投运维-规建治”城市更新行动全流程,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城市更新闭环新模式。第三,城市设计是一个开放的、共同协商的机制和平台。城市设计的总图不同于规划图,它是动态的、开放的,不是僵化的、管控的,更适合作为存量更新阶段的工作机制和平台。

邓东:城市设计的统与领——以三个城市实践为例

讲者 | 邓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讲者简介:住建部科技委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兼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主持多项住建部城市设计相关政策文件、技术标准和课题研究,是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研发项目《城市更新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总负责人。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PLUS):邓东:城市设计的统与领——以三个城市实践为例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