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3期】
三瓜公社旧房改造中最难改的房子就是冬瓜村独立的三层欧式建筑。该建筑有一个大院子,院内有半间破败的老房子,大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我们保留其原状,适当维修加固,加强残旧之美,做点水景,这就是现在三瓜公社主要景点“两间半”。

改造前

改造后
改造欧式楼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欧式楼是从农民手里租用的,围墙位置不能移,房型结构不能动,内部结构也不能动,否则就不租。以后还要归还,只能租用十年,这么大的体量,肯定是不能做的大改动,再说农户也不让大动。
三瓜公社这栋欧式建筑是三层正方形楼,四周没有房子,显得特别高大。房子有标准罗马柱,很是土豪,一个大院将其围住,围墙不能拆,只能降,不能移位,特别是那个三间小瓦房,残破得已经倒了一半,农民又不准备重建,建了产权还是他们的,所有的条件都让人头痛,可是又必须去做,于是在棘手的条件下开始创作。

我一是从视角上把欧式建筑从上的高度降下来。在乡村,尺度感很靠近人的高度与体量,房子不大也不高,又高又大就失去村的感觉,这是城乡主要区别。我首先是在楼三分之一处搭建一个传统的瓦房作为前廊,位置靠近道路这个方向,原来的孤立的三楼,高度也就降下来了。这主要是视角上的变化,就像一个人个子2米高,如果边上站一个1米8的人,2米个子就不显得高;如果边上站一个1米5的人,2米的人个子会显得很高。
二是在离楼不远处立了两个门蹬。原来的大门是很土豪的那一种,又高又具有对称性,我把门蹬全部加粗,用石头包起来,显得很粗很重。因为靠近道路,与高楼相对比,三楼就显得会更小一点,更轻一点。这也是视角上的关系,其实楼还是原来的高度。
三是在楼的四周种了一些与二层楼差不多高的树。这样只能看到楼的部分,树与楼相比就不会让楼房显得高大了。通过这三种方法,这个原来又突出又高大的三层建筑已感觉不那么显眼。

这栋欧式建筑的罗马柱上还保持原来的金色,这是原农宅主人特别喜欢的,我还是保留了原农户喜爱的式样,只是在造型上加了传统大方格与空形半圆的门。混搭也是一种美,一是与欧式相近,二是又融入了传统,这种风格我是第一次尝试,包括几个窗户,都是中西合璧。这也是没有办法,农户不让动外表,还有就是想省钱,这么大的体量,真要改造,可要花不少花钱。
这个正方形的三层独栋建筑,给人又高又大的感觉,整体显灰色,显得特别笨重。
我采用在房子四个边角用白边收边,用色块把原来的整体灰色厚重感分解掉,这种厚重感一下就没有了,整建筑变得轻盈与细致了一些。
欧式建筑的外围墙,我用景观、加建庭轩楼阁、降低高度、残门等方式在视角上给化解掉。现在,改造后的建筑在视觉上再也感觉不到围墙,把劣势变为了优势。现在已看不到像监狱的围墙,而是形成一道很特殊的围墙之美。
院里那个残破的三间屋,倒了半间,我收拾了一下变成残缺之美的“两间半茶亭”,又在边上挖了一个荷花池塘,与“两间半”形成特有的三瓜景观。

围墙、两间半、建筑的中西合璧、大门石蹬、几棵高树、灰色分区,通过一系列方法与手段,把原来最丑、最难看的一个片区变成今天的重要三瓜核心区。
项目终于由头疼变成了欢喜,这还真的要感谢这个农户的苛刻要求。房租租期太短,能少花钱就少花。
终于有了今天的成果。
两间半客栈——也由此得名。

手绘乡村

想要了解更多图书相关内容请联系:
010-64429281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绿十字):《手绘乡村》孙君作品——三瓜公社欧式客栈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