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中国自然资源报》特刊发湖南省、安徽合肥、山东德州、浙江宁波相关实践探索的文章,以供交流参考。今天刊发第二篇《变“沉睡”的土地为发展的“活水”》。
罗云峰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全面节约战略的重要论述,全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和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构建“一个专班、一组方案、一套政策、一批项目”的工作体系,抓实抓细各项试点任务,全面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5年来,全市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累计下降25.6%,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要素支撑。

在低效用地再开发实际工作中,合肥聚焦收储、供应、管理、整治等关键环节,构建全流程、全领域、全周期的土地政策体系。
为了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合肥制定低效用地认定标准,开展工业用地详查,建立全市统一、动态更新的工业用地数据库,绘制全域土地清理“一张图”,完成低效用地试点地块“上图入库”,全面准确掌握低效用地底数。
全市系统实施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三大行动,推进104个城中村、3.4万亩用地改造攻坚,“一地一策”处置低效工业用地。针对涉法涉诉低效用地,合肥创新行政司法协同机制,建立线上司法查控系统,推动低效工业用地快速妥善处置。去年,全市处置批而未供土地3.57万亩、处置率35%,超目标10个百分点;处置闲置土地1.75万亩、处置率71%,超目标46个百分点;盘活低效工业用地1.04万亩,其中低成本方式盘活比例达70%以上。
合肥还创新土地开发利用方式,坚持市场取向、政府引导,综合运用依法收回、项目嫁接等方式,推动低效用地转变为新兴产业、高端商业、公益事业用地。比如,积极探索“科创+城市更新”路径,通过购、租、改等方式,改造提升低端商办楼宇及配套设施,打造了300万平方米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的“科大硅谷”,成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源头。

相关阅读
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文字编辑:黄薇
新媒体编辑:薛亮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安徽省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变“沉睡”的土地为发展的“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