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2024年9月1日,由东南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主办,自然资源部城市仿真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智能城市设计科学工程研究中心支持,上海图源素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二届“智能空间优化设计与规划实施统筹”研讨会顺利召开。
本次会议通过七个议题的分享,围绕空间智能优化设计前沿理论方法、规划传导管控实施路径探索、土地整治及综合开发案例实践思考、体检评估技术应用研究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挖掘核心问题、探索方法路径,以“智能空间”塑造规划实施智能体,率先开展片区级实践探索,助力“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国土空间治理。
·致辞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从好设计到好营造,将是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挑战。在积极推动全域空间结构优化的大背景下,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转变的必然趋势和时代要求。
——孟建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建筑设计大师,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深圳大学特聘教授,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夯实规划基础,提升规划实施管理水平——把远方的诗写在希望的田野上》
深化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强化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强化要素保证的精准性,强化城市功能的完整性,强化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强化风貌形态的特色性,强化专项规划的协同性,以及强化数字赋能的有效性。
进一步加强规划实施监管,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锁定总量管控、改进计划管理、落实边界管护、强化用途管制。
顺应时态、保护生态、传承文态、提升业态、做优形态——进一步提升乡村规划管理水平。
——顾浩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一级巡视员,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理事长
《城市设计的智能化转型》
智能化正在引领城市设计流程及方法的更新提升并向第三阶段迭代,目前已经在场地调研、现状分析、功能布局和形态深化四个方面逐步发展,形成了包括现状感知、推演预测、方案设计、评价优化和设计管控的全流程智能城市设计的创新路径。
——杨俊宴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东南大学首席教授,东南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
《面向规划设计与实施统筹的智能体建设思考与探索》
智能体技术将带来交互融合的智能增强、数据动能的智能加速、知识驱动的智能进化,并促进数字传导+联动式管控,生成设计+伴随式规划,集成实施+主动式服务的业务模式转变。
——程洋
上海图源素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粤港澳城市高强度片区工作实践》
城市空间的精细化设计与管控,以“城市总设计师制”为依托,秉持全专业整合统筹、全过程伴随服务和全要素前置研判的特点,不断探索、实践与完善,建立贯穿于实施全过程的开放型技术咨询与导控平台。实现城市设计与实施管理的决策权力从集中向扁平、从单一向多元、从封闭向开放、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助力未来城市空间品质的提升。
——杨旭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执行总建筑师,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规划实施的数字化逻辑与方法》
规划实施与管理背后存在大量的知识与规则,需要开展自然资源和规划知识图谱建设,形成数字化转译和知识应用技术路线,推动自然资源和规划从数字化向数智化转型升级。
——熊伟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高级规划师
《存量时代的城市体检评估方法探讨》
进入存量更新时代,面对的不仅是“蓝图”,而是多空间、多要素的联动优化问题。因此,需要从城市复杂性原理来解构城市发展机理,找到调控关键因素。
构筑一套多尺度、多维度、多系统的城市体检指标体系,通过年度的问题诊断、整改落实工作流程,才能不断解决“城市病”,并持续推动人居环境品质提升。
——徐辉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院士工作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市县全域国土空间的优化与形成——智控土地综合整治》
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强大引擎,塑格局、优布局、调利益。
通过全要素治理、全过程监管,强调规划引领、用途管制、土地整理、监督利用,一切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搞品质生活的根本需要。
——郧文聚
自然资源部土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智能片区
《空间优化设计与规划实施统筹智能体》
后续,我们将对新产品的3大业务模式创新转变和功能特性展开系列介绍,请大家持续关注!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匠城):智能空间·空间优化设计与规划实施统筹智能体会议顺利召开,暨《空间优化设计与规划实施统筹智能体》白皮书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