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8日,@人民文化遗产 在人民日报社发布#我是文化遗产守护者# 公益传播活动,通过“守护者”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人民探源# 助力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携手「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团队负责人吕舟」和清源团队「@清源文化遗产中心 @清源青愿」,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凝聚起建设文化强国的强大动力!让我们在行动中守护,在守护中传承,让文明薪火相传!
清源团队自2004年成立以来,在吕舟教授的带领下,一直秉承着文化遗产保护的使命,不仅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遍布全国,累计完成1000余项保护项目,还坚持通过教育创新和公众参与,让更多人了解和珍惜文化遗产。由清源文化遗产团队创作的童书绘本《北京城的脊梁:中轴线的故事》入选中央宣传部办公厅2024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目录。
还有和三联中读合作出品的音频节目《访古寻踪:跟随一线文化遗产保护团队寻访中华地标》、获得首届文化遗产研学评选优秀案例的《以遗产地为课堂——青少年遗产教育实践(鼓浪屿站)》研学课程等不同类型的公众教育项目。
此外,“清源文化遗产”团队还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遗产中心“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首届文化遗产研学评选优秀案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寻找中国文物故事杰出传播者”、央视新闻客户端“国宝讲述民间高手”、腾讯“博物馆短视频达人季” 季军等荣誉,这些成果都是团队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公众教育方面踏实耕耘的记录。
这次作为“文化遗产守护者”参与人民日报社的公益传播活动,也展现了清源团队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广泛影响力和责任感。


11月18日,人民文化遗产在人民日报社正式启动第二季“我是文化遗产守护者”公益传播行动,通过“人民探源”助力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通过“守护者”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携手支持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组织和个人,营造“在行动中守护,在守护中传承”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助力文明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三中全会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作出重要部署。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民文化遗产发起第二季“我是文化遗产守护者”公益传播行动,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靳尚谊、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等专家学者、文化名人,以及黄渤、谢霆锋、李现等演艺明星携手参与、共同行动,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带动更多人行动起来,共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截止11月26日,“我是文化遗产守护者”、“人民探源”当日话题阅读量新增1.4亿,互动量新增313.2万,活动总曝光量达6.5亿,全国30余省市(自治区)政务机构新媒体参与,登录新浪微博热搜总榜TOP 7,微博旅游热搜榜TOP1、TOP2、TOP3。
人民文化遗产主编、人民文化遗产智库秘书长李贤娜介绍,“我是文化遗产守护者”公益传播行动,是人民文化遗产2023年5月在人民日报社发起的“新时代、新媒体、新史迹”传播计划的重要组成。首季“我是文化遗产守护者”公益传播行动在新媒体平台、中外文旅组织机构和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等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全网曝光量超过5亿,仅微博平台讨论量就已超过300万,产生良好反响,赢得广泛好评。
人民文化遗产《人民探源》总制片人夏日介绍,“人民探源”将发挥中央主流媒体影响力优势,通过深入探访、创新实践,扩大“三个覆盖面”(扩大地域覆盖面、扩大人群覆盖面、扩大内容覆盖面)、发挥“三个作用”(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跳出一时一地,深刻阐述局部与整体、过去与现在的深刻关系,在时空纵深中舒展文化脉络,彰显跨越时空的文化思想穿透力。“融合长、中、短视频等多种媒体形态,‘大题小做’从小切口入手,比如聚焦一个故事、一个对照组等,努力讲好‘既高大上又接地气’的中国故事。”
清源文化遗产
我们是一群工作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第一线的青年,跟您分享实践思考、学术成果、思想碰撞,以及深入遗产地带来的好吃好玩。
*有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或疑问,直接微信回复公众号。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源文化遗产):快讯|清源团队参与人民日报社“我是文化遗产守护者”公益传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