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0期】
乡村建筑的属性特征要求实现设计者、建造者和使用者(村民)三者的有机结合。正如保罗.奥利佛在《世界风土建筑百科全书》中的观点:乡村建筑通常由房主和社区来建造,与环境的文脉及适应性的资源相关联,并使用传统的技术。
所有类型的乡土建筑都因特定的需求而建,并同促生它们的文化背景下的价值、经济及其生活方式相适应。乡村建筑的设计必须回归生活。
01
乡村建筑设计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乡村建筑的设计与营造,是实实在在的制作技艺和具体、细微的制造过程。建筑设计师按照生活和技艺的逻辑设计的房子,或许就是世界上最美的房子。
客观上讲,乡村建筑中的空间和形式的构建本来就不应是建造的”因”,而是建造的”果”,是某一种生活方式的对应。
建筑师们在乡村建筑的设计过程中,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去纠缠于”空间与形式构建”的法则问题,而应该用客观、直面态度去洞悉乡村的生活方式,以求乡村建设的设计与乡村人的生活方式形成最合理的适应度。
02
设计改变乡村

“在乡土建筑营造中,人们所需要的是真实的居住建构而不是宏大叙事的政治、文化建构”,让乡村建筑设计回归生活,实现设计者、建筑者、使用者(村民)的有机联系,重视工匠、民间营造体系和村民在设计中的作用,是新乡村建设中开展改造乡村建筑的重要原则和方法。
乡村建筑设计不能没有村民的参与。实事求是的讲,相对于真正面向乡村的建筑设计与建造手法,乡下参与乡村建筑改造的一部分城市建筑师所习惯的”设计图样”并不适用。因为更多的时候,这些来自城市的建筑师设计图样的都是在他们自己的工作室里完成的,在他们的设计的图样中,未来的使用者(村民)的想法很可能会缺失,最生动的生活自然也是无法出场的。
乡村建筑归根到底是村民自己的建筑,让村民的房子有实用性,又具有舒适感,是改造乡村建筑的目的。在乡村,农民最清楚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房子。房子作为农民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件大事之一,建什么样风格的房子,建多大的规模,在什么地方建,大门的朝向,室内陈设如何布局,其实在农民的心里都很清楚,只是他们不会用设计师的语言去表达,不会用设计师的设计图纸去描绘。
03
老房子也是有价值的

乡村建筑的改造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用乡村的文化,用农民的语言,用城市的技术设备去交流、互动的过程。在改造乡村建筑的过程中,来自城市从事乡村建设的建筑师,一定要秉承农民的心态,坚守乡土工匠的精神,用普通人生活的态度去看待乡村建筑的改造,这样的乡村建筑的改造才能保留乡愁又不失安全与舒适度,这样的建筑设计也才能落地。这就是为什么说乡村建筑的设计不能没有村民的参与。
乡村建筑设计不能让传统的乡土建筑没落。老房子也是有价值的,它是乡村伦理、乡村审美、乡村建筑智慧和营造技术的综合反映,是一种典型意义的乡村记忆符号。
乡村建设的设计,是为了保留乡土建筑中原来的乡村味道,是为了还原一个原汁原味的乡土建筑,不能让传统的乡村建筑没落。这是来自城市参与乡村建筑改造的城市设计师的责任。

正如上面所说,乡村建筑有乡村建筑固有的文化基因和营造法则。
具体来说,中国的传统的乡土建筑是由诸多有形(物质层面)的和无形(精神层面)的要素构成的艺术符号。在传统的乡土建筑中,既涵盖有诸如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候(温度、风向、降水量、光照)和植被等可视的物质性的自然因素,也囊括了风俗、信仰、习惯、生活方式、精神和态度等摸不着的文化层面的内容。这些要素相互交织、彼此镶嵌,互依互存,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构建出了一个反映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社会、文化等的乡土建筑的空间秩序和功能格局。
在新乡村建设中,乡村建筑的设计一定要尊重乡村的环境与生活方式,让乡村建筑回归它的本来面目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绿十字):乡村房子是从土里“长”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