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同济规划院30周年作品集 | 担当社会责任

担当社会责任

同济

践行科教使命,担当社会责任,是同济规划院遵循的价值取向和自觉实践。

01

灾后重建

四川省汶川县8.0级特大地震 /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7.0级地震 /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6.6级地震 /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6.0级地震 

同济规划院参与灾后重建最早可追溯至1976年唐山大地震。灾后重建期间中国建筑学会向全国高校、设计院征集小区规划方案,同济规划院前——同济大学规划教研室设计的河北区居住小区方案,因充分考虑平灾结合、防震疏散和小区绿地系统的一体化设计而中选并实施。


1998年的特大洪水是一场覆盖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江河流域的特大洪水,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同济规划院奔赴受灾最严重省份之一的江西灾区,在鄱阳、余干两地完成了9个城镇、10个中心村的规划设计工作,在满足救灾安置需求的同时,兼顾为当地未来发展出谋划策。

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地震给灾区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一省帮一重灾县”的重大决策,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同济规划院响应国家号召,第一时间投入到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中,并为此形成长期驻地服务机制,与灾区人民共同重建美好家园。

2008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过渡安置

规划指挥部合影

映秀镇处于汶川大地震的震中位置,灾后重建规划备受各界关注。同济规划院编制的映秀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以“温情小镇,宜居家园”为目标,依托生态环境,保持自然风貌,积极谋划社会经济发展,让人们安居乐业。规划突出典型性与示范性,打造灾后恢复重建的样板工程及防灾减灾示范区。

2008

汶川县映秀镇中心镇区

修建性详细规划实施实景

都江堰是最靠近震中的县级城市。都江堰市灾后重建规划充分聚焦城市格局和功能优化,制定新的城市发展战略,一方面要完成紧迫的灾后重建任务,另一方面要妥善协调,让重建与城市的长远发展相结合,推动城市功能重生与活力复兴,通过全国对口援建,把都江堰建设成为灾后重建的典范城市。


壹街区系列项目是上海援建项目中规模最大、配套最全、影响最深远的民生工程,安置人口约3万人,是都江堰城区灾后重建工作从单项城市功能的应急性恢复向系统恢复城区功能转变的重要工程。如今,壹街区已建成都江堰市最具吸引力的公共开敞空间,成为最具有上海风情的特色社区。

2008

都江堰“壹街区”

综合商住区详细规划

都江堰市西街历史文化街区是都江堰市唯一保存有清末民初历史风貌的以居住为主兼有商业和旅游功能的历史街区,因为汶川大地震受到损坏。同济规划院针对性地编制了西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完善配套设施,使其迅速恢复为一个富有川西传统风貌特征和充满活力的历史街区。

2010

都江堰市西街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与整治修建性详细规划实施实景

北川老县城在汶川大地震中遭受毁灭性破坏,是地震中人员伤亡最集中的地区。同济规划院承担规划编制工作,有力支撑了北川中学地震遗址的保护、北川地震纪念馆的建设、任家坪集镇的建设等工作,围绕地震遗址、地震纪念馆等区域,塑造出一个抚平创伤、寄托哀思的场镇中心。

四川芦山7.0级地震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按照国务院、住建部和四川省的统一部署,同济规划院承担了宝兴县的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任务。规划本着“恢复与复兴同步”的理念,按照“一城两组团”的发展思路,对县城未来定位分工、用地布局、公共设施配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出统筹部署,注重产业恢复重建与跨越提升,注重城镇综合防灾避险体系建设。

宝兴县大溪乡曹家村是此次地震的严重受灾地区,也是典型的川西山区传统村落。同济规划院义务承担了曹家村的灾后重建规划编制任务,将政府重建和村民自建协同起来,通过实践促进“优势视角下的农村社区跨地域再组织”;从村落文化景观的角度将“生态博物馆”理念应用到村庄规划建设中去,实现“最少干预的规划”。曹家村灾后重建规划实施效果显著,获得四川省委、省政府以及当地村民的高度肯定,并于2016年成为我国首个获得英国皇家规划学会(RTPI)年度国际组表扬奖的项目。

2013

四川雅安芦山

地震灾后重建工作

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

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发生6.6级地震。同济规划院迅速组织团队承担定西灾后重建规划任务,结合实际发展诉求,以保障安全、科学安置、基础支撑、项目保障为重点,开展包括居民住房安置、产业恢复重建发展路径、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与优化方案、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库等方面规划,以重建为契机,为后重建时期的良性发展与繁荣

四川长宁6.0级地震

2019年6月17日晚,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地震造成全县15个乡镇受灾,尤以距震中4.8公里的双河镇镇区及周边最为严重。按照同济大学统一部署,同济规划院作为第一批援建队伍赶赴现场开展调研和灾损评估。这次工作由规划院党总支牵头,以“党建引领”方式开展,各支部根据特长参与规划,50余位党员同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规划院向长宁县递交了1个安全城镇规划导则和8项具体点位的规划设计成果,对镇区灾后重建和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2022年,双河镇被评为四川省“省级百强中心镇

2019

四川宜宾长宁县双河镇

地震灾后重建规划

02

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是事关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2013年起,同济大学定点帮扶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同济规划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奔赴云龙县开展工作。8年间,同济规划院累计派出包括4位副院长、5位总工、80余位工程师在内的300余人次的规划团队,高质量地完成了16项规划编制、3项项目设计和2期公益活动。2014年,同济规划院获得国务院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颁发的“全国扶贫优秀集体”称号。2018年,“规划先行,绘就云龙美丽乡村新蓝图”项目获评教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

2013

定点帮扶

同济规划院在云南

山西省岚县是国家确定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同济规划院义务为其长门村编制村庄规划,并跟踪服务两年。在2018年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现场会上,岚县项目作为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的典型经验和典型模式在大会上做了报告分享。

贵州省从江县地处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有较多贫困村。由国家开发银行提供贷款支持,对县内10个贫困村进行扶贫类基础设施建设。同济规划院承担了其中5个村寨的规划设计任务,重点开展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市政设施提升工程和村组公路及交通设施提升工程等设计工作,历时3年,完成从设计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服务,成为贵州省发展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的典范。

2010年,同济规划院奔赴贵州省黎平县等地对接世界银行提供贷款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社区为基础,为村寨提供技术援助、指导和帮助少数民族村寨进行传统建筑和环境保护的设计,有效促进了村民对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该项目获得2016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亚太遗产保护奖(荣誉奖),为地方旅游发展和遗产保护树立了良好示范

2010

定点帮扶 

同济规划院在贵州

2016

《世界银行贷款贵州省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和

发展项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

保护荣誉项目奖

03

援疆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

同济规划·设计在新疆项目分布

自2010年11月起,同济规划院作为第一批“上海 援疆设计团队”成员赴疆开展工作,服务范围涵盖民居工程、历史保护、城市设计、村镇规划、城市规划、县域规划、规程研究等方面。从规划设计技术援疆到人才干部进疆建疆,历时10年的援疆工作获得了当地的高度认可,并荣获诸多奖项,成为上海市援疆规划成果评估验收和获奖最多的单位。


喀什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探索新型城镇化的喀什模式,创新性地提出了适应南疆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以及通过“富民发展单元”统筹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发展、快速落地的实施建议。


全国对口援疆工作启动伊始,同济规划院抽调骨干力量,进驻巴楚县编制了以总体规划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核心,以数十个新农村规划及老城改造规划为补充,以富民安居工程实践等相关项目为特色的援疆系列规划,强调对村民意愿及政府相关政策的了解与落实,强调与现状自然环境、生活、生产方式的结合,成为指导巴楚县长期规划建设的重要依据与指南。

2010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视

察上海对口支援的新疆喀什巴楚县时与周俭教授亲

切交流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地处北疆边境地区,是新疆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规划以保护生态湿地为前提,结合南北向生态廊道,以“北疆精品小镇”为定位,展现地方文化特色,从空间格局、建筑等方面落实延续历史文脉。

莎车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凸显了“大漠绿洲、丝路重镇、艺术之城”的特点,保护和延续了莎车老城逐水而居的空间格局和南疆传统风貌。同步开展的莎车县老城区改造规划则在保障居民安居乐业的基础上,对接时代发展要求。

2015

时任同济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彭震伟教授

代表我院领取“同济大学对口支援高校工作十周年

先进集体”称号荣誉证书

2020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上海市援疆援滇规划专家顾问组合影

04

社区支持

同济规划院一直践行为人民编规划理念,建设有担当、重责任的规划师队伍,持续深入地在第一线实践基层社会治理。

作为全国首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在2010年全国首创乡村规划师制度,向全市乡镇派驻乡村规划师,为乡镇政府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同济规划院成都分院先后派遣四批次6位资深设计师作为志愿者驻点都江堰、金堂等乡村地区,为成都的乡村建

设“把脉问诊”,在规划部门、设计单位、基层政府和农村群众之间架起沟通之桥,塑造了一批符合新理念、新要求,特色鲜明、可复制、能持续的乡村规划项目实例。


2018年1月,上海杨浦区建立社区规划师制度,同济规划院和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12位规划专家对接区内12个街道。2021年,再增加12位社区规划师,形成了24支社区规划师团队。六年多来,社区规划师团队深入街巷小区,细致踏勘,精心打磨,诚恳服务。在2024年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优秀案例评选的118个奖项中,同济规划团队共获得12个奖项。张尚武院长牵头完成的上海市杨浦区“美丽街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获2019年度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一等奖。

2018

杨浦区社区规划师签约仪式

2019年2月,由彭震伟教授领衔的第一批5名规划专家组成的乡村规划咨询团队正式受聘为金山区漕泾镇乡村规划师,对以水库村为代表的乡村地区提供咨询服务,探索上海国际化大都市乡村振兴之路。2021年,上海正式启动乡村责任规划师制度,江浩波副院长牵头的规划、景观、建筑、市政综合团队参与了宝山区沈杨村的建设咨询服务。2023年,沈杨村荣登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

2019

漕泾镇乡村规划师签约仪式

2019

上海市杨浦区“美丽街区”总体规划设计

相关链接

同济规划院三十周年作品集 | 服务国家战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同济规划TJUPDI):同济规划院30周年作品集 | 担当社会责任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