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南宁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成果

一、规划背景

南宁是中国对东盟桥头堡,也是广西实施北部湾经济区与珠江-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战略的核心城市。但近年来面临昆明的挑战,同时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滞后,中心城区发展空间受限,空间品质逐渐降低等问题。在“一带一路”全面开放格局下,南宁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如何借势国家和区域战略,重新谋划空间发展,是本次战略规划的重要任务,也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的地方探索。



二、规划思路

本次战略规划主要从城市竞争力和人的发展两大视角进行探索。


1.从市竞争力视角来看,在原有梯度发展格局下,广西主要承接广东的外溢转移。“一带一路”战略为南宁提供了直接对接东南亚和全球市场的机会。规划应以国际视野,重新审视北部湾及更大区域的发展,明确南宁的国家使命和区域责任,并构建对应的空间战略,以提升城市区域竞争力。


2.从人的发展视角来看,亟需转变过去以经济为中心的城市发展目标,以生态为底、以人为核心,构筑承载社会、经济和生态目标的共同空间平台。在关注效率的同时,应进一步关注城乡统筹与整体发展,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以满足城乡居民的发展需求。



三、主要内容

一方面,以四个层面的空间应对,提升城市竞争力。


1.在国际区域层面,以文化外交为主导,加强交通互联互通,开展文化、技术、信息与经贸等多元合作与交流。广西对东盟的贸易量较小,若以经贸主导对外交流,无法确立南宁在东盟的国家战略地位,更加无法完成稳定南海发展的国家战略意图。从古代丝绸之路的启示来看,文化交流是最容易获得共识、最柔性且最持久的交流方式。规划以同根同源的骆越文化优势为切入点,开展文化外交,促进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融与价值认同。进而开展绿色外交,促进技术转移与输出;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构建海上信息丝路;同时建设广西自贸区与五象国家新区,打造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强化对东盟金融与贸易服务。并加快构建珠三角-东盟陆路快速通道、国际门户机场等,把南宁建设成为面向东盟的综合型门户枢纽。


2.在北部湾区域层面,通过强化南宁中心职能,引领北部湾一体化发展。空间上,通过强化南钦城镇发展主轴,形成“南宁大都市区+南钦主轴+北钦防湾区”的一体化空间格局。产业上,通过五大产业平台,强化南宁区域服务高地和创新服务中心作用,引领北部湾产业协同发展。交通上,构筑南宁与北钦防快速复合通道,提升吴圩枢纽机场地位,强化南宁区域交通枢纽功能。


3.在市域层面,根据市域空间发展趋势,构建“一区两片”大都市区,即都市区核心区、文化旅游片区及县域经济片区。并通过“一主五副”六条功能带,引导市域统筹发展。其中,都市区核心区在强化中心组团的基础上,建设武鸣、空港及六景三个组团,以应对不同区域机遇,带动两大片区发展。包括,以空港组团促进南拓,强化南钦发展主轴;以武鸣组团服务文化旅游片区,开展文化外交;以六景组团带动县域经济片区发展,对接珠江-西江经济带。


4.在中心组团层面,重点通过南拓,建设五象新区,构建“双心”,改变单中心发展格局。并对应不同发展阶段,制定3.0版本的发展时序与策略,形成“双心引领六组团”空间结构。同时强化枢纽与中心的一体,重组轨道与快速路系统,促进中心功能集聚与组团式发展。


另一方面,以绿色和文化为核心,提升空间品质。


1.在绿色方面,以市域生态安全格局与都市区核心区生态框架为前提。通过反思“绿城”、“水城”建设,保护“叶脉状”水绿交织的独特特征,划定大型生态绿地与廊道。并针对老城、中部、东部地区的不同特征,制定三种针对性策略,建设中国绿城。


2.在文化方面,通过加强三街两巷的保护,规划中心区、八尺江、那平江及江西-石埠四条文化带,构建新的文化空间格局。最终形成水、绿、文化一体,多元主题的特色轴带,提升城市特色与活力。



区位分析图



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图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规划图


中心组团空间结构图



中心组团绿地系统规划图



中心组团特色风貌系统规划图



注:本文出自《城市规划通讯》2016年第6期“中规院专栏”.责任编辑 肇颖.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