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408研究小组 |《秩序的本质》的实证发现(上)

 

原著:克里斯托弗·亚力山大,翻译:徐磊青 

 

这是克里斯托夫 亚历山大教授晚年的巨著,是他五十年来智慧的结晶。在思考了生命、自然、艺术、空间、建筑等各种形态之后,他站在了科学和艺术的十字路口,为我们指向一条客观和人的主观的统一之路。

——徐磊青 

 

建筑师,科学家和作家克里斯多夫-亚历山大是我们这个时代卓越的思想家和创造者。他的著作包括:模式语言(1977),建筑的永恒之道(1979),和21世纪艺术预言:较早期土耳其地毯的色彩和几何(1993)。这篇随笔中亚历山大提炼了他四卷本最新巨著:《秩序的本质》(2002-2005)中的主要发现。他希望感谢麦基-亚历山大和兰迪-施密特帮助他编辑了这篇随笔。

 

我是个科学家。过去四个世纪的科学,尤其是过去150年的科学深刻地塑造了我们的文化和文明。我们现在所生活的世界是由被广泛接受的一组命题和知识定义的,它们此前并不存在。它们改变了关于什么是人的存在的看法。科学的枝条已经修改了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思考和感受,以及如何看待社会和政治机构、爱情、战争和种族。我们如何看待孩子,看待老人。我们如何看待艺术、造物和宇宙的生灭。

 

然而,在这个枝叶繁茂令人陶醉的科学浪潮及其所有的权威和力量在内,事实和价值的依然分离的状态几乎没有改变。这些问题诸如我们应该做什么、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行动来塑造我们的存在,如何得到和平的存在形式,安放生命与安宁,如何行动保护地球,如何行动保护和帮助可怜的地球,如何在工作场所带来爱心——–这些议题一直没有改变,如果它们变得越来越极端,人们会越来越痛苦。

 

科学在这些问题上很少能帮到我们。我们科学家还没有铺设出一条思想之路,奠定我们仔细和柔软的行动来应对日常生活、形成常识、引发行动、使地球在它的人们、土壤和物质上更统一。事实上,把我们带到这个时代的科学哲学,是难以解决上述议题的原因之一。科学发现有意识地将物理力学模型的形成与感受过程分开了,也与形成我们自身存在的诗学欣赏分开了。

 

我们没有找到一个模型能帮助我们总体上对物的理解,它既根植于事实、由科学努力破译,也奠定道德和日常思想与行动基础的总体理解,目前没有找到。因此坦率的说,我们不知道我们是谁,我们不能没有道德和情感上的挣扎,我们陷入巨大的痛苦通常是因为物的分离。我们找不到与地球和宇宙大同相关的日常行动的场景。

 

于1975-2005的三十年的写作中,《秩序的本质》四卷本试图建构一个地球上生活的统一画卷,试图让这些事情有意义,找到生活的目的,让它更有价值。秩序的本质 是如何工作的?首先,这本书非常长,它是有意的适度处理了一些日常的朴素的事情,更科学的工作它没有涉及到。名之为:我们周边的日常世界、房子、街道、住屋和树木。

 

四卷本的《秩序的本质》会继续以客观术语描述我们日常世界,但同时也会应对情感世界,它是被这个客观的日常提升到我们每一个人前的。这是一次对众生有情、众生互动的探索,最终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灵魂的真谛。

 

在这个探索进程及其中心,有一个逻辑和经验的论点,它可以被看成是这个四卷本的核心,它确实建立了一种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新视野的必要性。这个观点最终滋养了(如果被接受,会成为基础)新的希望———即所有深远的意义都是哲学、科学、信仰知识之间的联系,病帮助我们体验整体的完整性。

 

它甚至可以揭示宇宙中发生的完整性,以具体而足够的方式有助于我们与上帝问题的搏斗。这个概念的本质人类已经苦苦探索了2500年,但它还是被神秘和困惑所遮蔽。这给予我们一条道路,让我们自己进入那个神秘。然而以可接受的、并与具体科学参考相连。

 

我的阐述顺序是首先简要介绍四本书中的每一本,并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卷:生命现象

 

为理解支持人类福祉的建成环境所进行的基础性工作,我40年前开始搜寻、定义、识别反复发生于建筑内部的空间模式。每一个处理一个特定范围的问题,它很可能发生在世界上的建筑物中。直到1975年,我和五位同事所进行的调查中,我们挖到了金子。我们发现了250个不变的空间模式,每一个与人类环境系统的稳定性相关。这些发现出版在《模式语言》(牛津出版社,1977)和同时期的其他出版物中。它们已经成为建筑师所知所用的标准的一部分。

 


在1970年代后期和1980年代早期,我开始注意到这250个模式是深层形态特性的少量的特殊案例。我开始搜寻它们并净化它们。最后,在十年以后我识别出这些特性中的15个。当我识别出15种以后,我开始越来越确信所有的活力结构—–事实上所有“好”结构都是由这十五个基本特性组成。

 

重要的是,这15个特性并不局限于建筑和艺术作品。它们在自然界中同样可见——就是说在实体系统中也自然发生。大家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自然现象都有,以这种或那种形式,一种由这15种特性“组成”或至少由强烈地塑造的形态(configuration)。

 

我的工作伙伴和我开始认为在这些现象中,某些反复发生的结构——-几乎就像一个人可以看到巨大的不同的实际现象中有同样的深层结构一样。这个结构是如此之深,每一次它发生,它虽然采取了不同的形式,但还是而且总是相同的。

第一卷的论点:生命的现象所捕获的结论,是对30年的观察和实验的总结。

 


1,人工制品中一个以前未知的现象已被观察到,它可以称为“生命”或“整体性”。这一品质已被注意到存在于一定艺术品、人工物、建筑、公共空间、房间、建筑物的部分,以及范围广泛的其他人工物。

 

2,在观察的意义上物有多少生命是客观的,它如此普遍于不同倾向和不同文化的人。这令人惊奇,因为它似乎违背了公认的已被证明的文化相对论。

 

3,生命的这种品质似乎与反复露面的15种几何特性有关—–或者说几何恒常—–在物体的形态中始终出现并被证明。

 

4,我们开始提到这种品质。几何方面而言可以称为“生命结构”。

 

5,物的生命结构的出现—–或大或小—-与这些物所引发的深刻的感觉有关,一种在这些物中的连通性感觉。

 

6,生命的程度是一种客观品质可以用可靠的实证方法测量。实证检验以最犀利的方式预测物中的“生命”。比较两种物,是检测对于观察者来说两者中哪一个物能引发更大的整体性,以及其中的哪一个最接近于观察者的内在自我。

 

7,令人惊讶的是,虽然人类、人类文化和人类性格是多种多样,但在这些判断中有持续的一致——这暗示了一个巨大的关于“人类自我”的深层本质的一致,这可能表明我们可以合理地说“人的自我”。

 

8,这十五个特性是生命中心支持其他生命中心的方式(已被证明)。一个中心就是空间中领域的中心性。

 

 9,现象的规模从10-15到10-8米,再到地球表面从10-5到105米,然后在宇宙尺度从109到1026米,相同的十五个特性依然反复出现在自然系统中。

 

10,  有大量的实证证据表明建筑和艺术作品的判断品质—–由有经验的知识人群用客观性来判断品质——是可以通过这十五种特性的及其出现密度来预测。

 

11,  出现在人工物上的这些特性,可能源于认知并因认知而起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对他们有反应。

 

12,  但这不能解释为什么他们也会出现和反复发生,并在自然现象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

 

13,  中心既可以出现在生命结构也可以出现在非生命结构。但在生命结构中,中心之间会有更高的密度和合作程度,特别是那些较大的中心之间——-这些特征直接来自于这十五种特性及其出现的密度(被证明的)。

 

(未完待续)

编辑: 陈威

 

 

 

如果希望同我们交流,欢迎微信留言或致信 lab408@qq.com。我们期待探讨。

本平台是一个开放的环境设计研究平台,欢迎来信投稿或推荐内容。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