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获奖项目】乐山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规划背景


乐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国内知名的旅游城市、山水园林城市,以及川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有着丰富的资源及独有的特色。


随乐山在成渝城市群的战略发展导向中被确定为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其区域交通地位得到重视,是成都向南的主要出入门户。而乐山机场、成贵铁路等重大交通设施的规划明确,将进一步促进城市区域交通地位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空间格局的拓展框架也将继续拉大。


现状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在已有规划指导下已取得长足成效,但在面临城市交通地位持续提升与空间格局框架进一步拉大的背景下,已有相关的交通系统规划逐步显现出了局限性,交通拥堵渐剧、出行环境恶化、绿色交通出行受到挑战等多种城市交通问题逐步显现。从短期来看,乐山市城市交通缓堵与重大设施建设安排十分迫切,从长远来看,交通系统建设的可持续与多元交通方式的发展诉求必须正视。本次规划的重点与难点是转变传统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并作出合理的交通系统建设安排。


【获奖项目】乐山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图1:区位条件示意图


总体思路


本规划改变传统交通发展模式中以“工具理性”为导向的规划思维,强调向“价值理性”的交通规划理念转变,以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及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实现从重视机动车出行到关注人的全方位需求的视角提升,并突出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同互动,提出创建“多元共享、公正包容、弹性适应、彰显特色”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交通基础。

 

主要内容


(1)践行全域交通一体化的战略导向

顺应区域一体化趋势,突破行政边界限制,以强化区域空间结构协调、促进城市间与功能组团间的交通设施对接、提高区域交通设施的复合利用为思路,通过融合策略,强化区域-市域-乐北组合城市的区域交通衔接与一体化,促进“多网协同”的多式联运交通系统格局。


(2)锚固与土地使用相协同的综合交通网络

交通系统与城市用地相协同重点体现在道路交通系统与用地布局的协调、交通系统建设与城市发展阶段的协调等方面。规划适应乐山市“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发展导向,促进交通网络与用地布局基础上的职住关联,推动交通网络、客货运枢纽与城市各层次中心的相互耦合,发挥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支撑与引导作用。


【获奖项目】乐山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图2:与土地使用相协同的综合交通网络规划图


(3)构建高效绿色的多方式客货运系统

应对多元化出行趋势,打造多方式组合的城市客运系统,建设多层次客运衔接体系,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的多元共享。

针对现状产业布局缺乏整合以及客货交通组织冲突等问题,结合产业空间整合,布局多类型物流通道与枢纽体系,构建满足产业发展与货物集散需求的货运体系。


(4)适应不同群体需求的慢行与公交体系

适应不同群体需求的差异化特征,划定5类慢行分区进行引导,协调兼顾弱势群体的步行、及自行车系统,复兴“公正包容”的慢行交通体系。


【获奖项目】乐山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图3:步行/自行车/滨水慢行系统布局图


建立以现代有轨电车和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城市公交体系,科学分析并预留轨道交通建设条件。并通过政策分区、路权优先等,实践公交优先的发展策略。  


【获奖项目】乐山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图4公交系统布局图


(5)彰显城市特色的绿色与旅游交通系统

围绕乐山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在市域层面规划“两心、两廊、七营地”的旅游交通网络,在中心城区重点布局旅游通道、旅游公交、及特色滨水慢行系统;推行适应山水组团格局的TOD发展模式,促进绿色出行。


【获奖项目】乐山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图5:市域/中心城区旅游系统规划图


(6)制定可实施的政策引导与近期工作方案

提出中心城区的4类政策分区,并制定详细的政策引导与指标要求;结合当前重大建设安排,提出近期交通系统详细建设指引与方案。


【获奖项目】乐山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图6:城市交通政策分区示意图


规划特色


(1)以人为本,强调“价值理性”的综合交通规划理念

在既有编制导则指引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由“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理念转变,充分贯彻公交和慢行优先战略,实现从重视机动车出行到关注人的全方位需求的视角提升。


【获奖项目】乐山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图7:城市交通政策分区示意图


(2)两规同步,建立与总规协同编制的工作内容与机制

本规划与《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开始编制,是四川省首例与地级市总规同步编制的交通专项规划,也是该省第一个按照《四川省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要求编制的交通专项规划。两规同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与总规内容层次及思路的一致。通过前期战略判断,实现与城市空间框架相协调,从“市域-组合城市-中心城区”三个层面构建全域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其次是与总规编制过程的动态同步。突出交通与城市空间的协调发展,对交通方案与总规方案同步进行多轮测试与论证,明确了交通外引与工业外迁的组团化发展思路,为实现城市空间结构的重大转变提供了决策依据。

第三是规划成果的协同。将交通规划的成果完整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在总规获批以后,根据地方实际建设需求,进一步深化完善了交通规划的成果内容。


【获奖项目】乐山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图8:与总规协同编制的工作内容与机制


 (3) 弹性适应,制定适应城市多种发展情景的弹性策略

突破中心城区范围,将峨眉、夹江纳入整体交通OD分析与预测中,与总规方案同步进行交通系统的多情景模拟评估,有效反馈城市总体战略方案的制定。重点对空间方案的路网承载能力、关键断面与通道服务水平及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等进行模拟,分析筛选最合理的战略方案进行深化。


【获奖项目】乐山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图9:方案多情景模拟与评估


通过科学超前的轨道交通预测和预留规划,提出与近中期现代有轨电车的渐进式供给,远景形成“轻轨+有轨电车”的快速公交网络,实现多模式公交的弹性供给,有效适应城市不同阶段、不同状况下的公共交通发展需求。


【获奖项目】乐山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图10:前瞻性的轨道交通预留规划示意图


(4)因地制宜,构建面向实施的政策引导与管控体系

强调政策导向的实施引导作用,提出“政策引导”与“规划管控”相结合的编制思路,制定了详细的分期工作方案。


通过差异化的交通政策分区,提出涵盖公交、小汽车、货运交通以及慢行、停车等设施的控制要求,并落实了近期重点项目,从而构建形成“政策引导—规划控制—近期实施”的实施保障路径。


【获奖项目】乐山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图11:“政策引导”+“规划管控”的编制思路


(5)彰显特色,突出山水城市与旅游特色的编制内容

针对乐山山水融城、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提出应致力实现城市、交通、山水三者协调发展。通过构建滨水特色慢行系统、旅游交通系统,突出城市滨水与旅游特色。重点研究了组团型城市的跨区关键通道问题、跨江交通问题,以应对因山水形态导致的交通瓶颈。



项目地点

乐山市

编制时间

2010-2015年

项目规模

总面积约1.28万平方公里


项目主持

黄建中


项目团队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师规划设计所:黄建中教授工作室

合作单位

乐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所获奖项

2017年度上海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二等奖




【获奖项目】乐山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