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许开鹏 | 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与“多规合一”


2016年11月11日,第三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创新大会在沈阳召开。会上,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院主办了“基于智慧城市的多规合一与大数据应用论坛”,邀请到中科院院士、四部委专家、城市管理者和业内知名学者等十位嘉宾,共商交流多规合一工作经验,探索空间规划改革路径,推进大数据在规划领域的创新应用。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规划院院长沈迟到场致辞并进行了总结发言。
许开鹏,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环境区划中心副主任

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与“多规合一”

今天我想借此机会把环保部门参与的工作跟各位做下分享。从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方面切入,梳理当前的形势和要做的一些工作要求,还有环保部正在做的功能区划与红线管控体系,然后是生态保护红线与环境质量底线,最后是衔接。

我国生态环境的功能混乱,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从整个的生态文明改革来讲,现在有十八大的若干决定,一个意见和一个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提出我们下面要做的六个理念、八个制度,重点是空间规划体系。意图通过多规合一的试点来形成合理的空间布局,探索空间规划体系以及相对应的管理措施和管理体制机制。
环保部应该是比较年轻的,在这个工作的大体要求下,其实更多的是面向问题解决的规划,最早是叫污染治理规划。

从1973年到1985年这个时期,发展到现在,可能更多的是立足于生态环境管控,对传统污染控制——大气、水、土壤,及红线划定。在这些规划里面,对于空间内容其实原来也都有,包括各个要素的规划,水的生态区划和海洋生态区划。希望把它作为一点和其它部门进行对接,作为环保规划的基础,也是环保内容后续工作基础的平台,同时也是对外衔接的平台,希望把比较零散的空间规划进行一个规整。

我们有两大功能,一个是保障生态安全,一个是人类的居住环境健康。环保部对全国情况做的一个初步结果,前两类区是39%,后三类区是51%。我们也提到了关于贯彻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的若干意见,对五类区域制定政策的出口文件去年已经颁布了。具体到哪些重点地区要突出保护,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整个红线体系都包含在今年7月份9部委发的红线管控指导意见中,里面提到了三大类红线资源体系,生态、环境、能源,能源消耗、基本农田,以及能源的利用总量和能源利用效率等。

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尽量做一些空间上的尝试。如生态保护红线,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基于红线管控制度,从顶端的目标设定,到目标分解落实,以及监管和后续的责任考核等,从源头严防到过程严管和责任追究的一个闭合的管理流程。

生态保护红线方面,我们提出了总体的方案,里面确定了五大类,尤其是对生态地区提出了生态保护红线,最后按照要求提出了一些管控的对策和应对体系,希望能够建立基于大数据平台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这是红线划分的技术方法,提出需要严格保护和重点管控的空间方案,这是一个初步的方案,在十三五规划里面做了细化落实。上个礼拜,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9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若干意见,意见明确以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编制空间规划的基础,具体内容我在这里不展开讲了。
我们也提出了相关部署,2017年底,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划定结束;2018年各省全部划定;2020年,各省区完成勘界定标。

环境质量底线方面,我们起草了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壤十条。依托现在国务院引发的水污染、大气、土壤红线划分规划,我们也提出了具体方法。但是这个方法现在还在酝酿中,希望尽快实施得到推广。

最后由于时间关系,我就结合案例讲讲我们的成果和怎么做大数据平台的落地。

从整体的功能区划也好,功能划定红线也好,都是以GIS系统为基础,运用一张图架构思路。这是我们在西藏做的一个生态保护区方案,从2015年开始,用了两年的时间做出来的,下一步对市县级的落地要在明年后年才做。这是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现状内容,相关规划内容,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内容,生态保护红线要求等。

这是福州的案例,是前期做的一个生态环境功能评价的中间成果,我们刚才讲的总的路线。先做基础的评估,这里是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评估,这是整个生态测试的评估,包括脆弱性、敏感性的敏感。

大气也是从三个纬度来做的,包括大气点源污染的敏感性,包括源头敏感性空间的区划,基本上是和产业布局高度重叠的布局。这是大气环境受体敏感度的分布,这是水的,针对水的控制单元进行的界定,最后得到了水的红线。

这是福州市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方案,我们也希望这个数据跟城乡规划进行衔接,能够作为一个底线控制依据。这里面就是厦门总体线的一个落地,包括一张图里面提到了生态控制线等的落地。

又回到西藏的案例,到了下面的县,在县一级我们对定标定界要有统一的数据基础,因为从我们自己的数据结果来看,它是非常难确定的。所以我们按照管理单元的一个界定对整个地块进行修正,修正完了以后面积会有增加。我们也与地方相关规划进行了衔接,包括交通规划等,我们预留了一些城镇生产生活用地,包括城镇用地和交通用地等,再进行扣减最后得出了数据。

最后我想用三句话来总结一下:

首先,我们目前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构建空间规划体系和资源环境生态保护红线体系是我们要做的重点任务之一。
其次,从环保角度来讲,基于环境功能区划的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是环境保护领域开展空间规划和融入多规合一的重要平台。
最后,必须有大数据的支撑,才能实现多规合一,包括一张蓝图。

本文由现场速记稿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文中图片摘自演讲者ppt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