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武汉市“一带一路”的规划应对
2.3.1 国际商贸金融载体建设
为融入“一带一路”,武汉通过建立空港自贸城、全国碳金融中心等项目全方位打造口岸经济高地。依托保税区政策以及口岸优势,建设国际保税物流园,并规划形成跨国企业总部等板块,形成武汉对接“一带一路”的进出口贸易载体。
图4 武汉空港自贸城
2.3.2 城市开放功能建设
武汉通过自贸区建设构建“一带一路”城市开放平台。武汉已积极开展申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中国(湖北)内陆自贸区、武汉长江国家级新区等重要工作。
2.4 广州市“一带一路”的规划应对
2.4.1 强化泛亚交通通道建设,融入陆上丝绸之路
广州通过强化与南宁、昆明及贵阳高速铁路通道,重点对接与亚欧陆路通道和泛亚铁路通道,并且加快沿海高铁、湛江—广州—河源—梅州高铁等东西向铁路通道建设,促进广州融入沿海及大西南经济腹地,与泛亚铁路形成铁路贯穿大通道。
2.4.2 构建 “国际港口联盟”,形成“一带一路”转换枢纽
为进一步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海运航线,广州利用自身港口航线以及辐射腹地优势大力拓展航线规模,通过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港口联盟”,争取东南亚、南亚、西亚及北非地区的友好港口,构建串联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合作平台。
图5 广州国际港口联盟示意图
2.4.3 构建跨境电商平台,形成“一带一路”电商贸易先行区
① 建立电子商务合作机制。广州发布了《中国(广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构建全国跨境电子商务中心城市和发展高地融入“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
② 建设电子商务合作平台。广州规划在南沙自贸试验片区、广州开发区以及空港经济区确定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通过建设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推动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集聚发展。
3 “一带一路”战略下成都规划的思考和建议
3.1 目前成都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规划应对
为响应“一带一路”战略新要求,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新机遇,成都目前已经在对外通道、综合枢纽、产业格局等方面开展了相应的规划建设工作并取得成效。
3.1.1 建设对外通道,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以建设内陆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为支撑,从近端变为西向开放前沿,融入“一带一路”。充分发挥“蓉欧快铁”、“中亚班列”双黄金通道优势,构建成-青-新-欧、成-藏-南亚两条国际大通道,打通中巴陆路通道,构建成都至印度洋达卡港、瓜达尔港等直接货运通道,形成成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货运通道;强化与广西防城港、广州南沙港、孟加拉国达卡港等重点港口对接,形成成-昆-泛亚国际大通道,拓展面向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运输通道和西南出海大通道。
图6 对外交通通道建设
3.1.2 构建综合枢纽,形成“一带一路”内陆门户
建设成都国际铁路港,实施“蓉欧+”战略,延伸蓉欧快铁欧洲端辐射范围,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重点城市的友好合作关系,逐步布设沿线主要港口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分拨点,形成“一线两核多点”的网络揽货合作格局。建成门户型国际航空枢纽,加密拓展4小时航程的亚洲航线网络,加密10小时航程的洲际航线,适当发展10小时以上航程的跨洋洲际远程国际航线网络。
3.1.3 申报成都自贸区,参与“一带一路”开放竞争
发挥自身优势,在申报成都自贸区基础上形成内陆改革开放合作先行区、建设贸易发展转型示范区、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生态区。稳步推动中法成都生态园、德国北威州中心、中德成都产业园区等国际合作项目建设,增强成都参与国际产业合作和自由竞争的能力。
3.1.4 形成多点支撑产业格局,形成“一带一路”先进制造业中心
为承载“一带一路”产业转移,规划编制《“3+N”工业空间布局规划》,加快形成“大园区承载大产业、小园区发展特色产业”的市、县两级布局体系,并重点打造以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的“大创造”、“大智造”和“大车都”工业板块,形成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3.2 成都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新的思考和建议
通过借鉴西安、重庆、广州等城市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应对做法,成都应发挥自身优势资源在贸易合作、文化交往等方面继续加强。
3.2.1 强化贸易合作,搭建“一带一路”经济贸易口岸
强化蓉欧班列货运通道优势,结合“蓉欧+”战略建设国际直营贸易中心,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成都的贸易产品中心,形成内陆面向“一带一路”的贸易前沿口岸。依托铁路港和空港优势规划建设国际贸易区,打造与之匹配的口岸经济集聚区。
3.2.2 扩大开放合作,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
规划建设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示范区、离岸金融中心等金融平台项目,设立丝绸之路建设基金,构建西部财富管理和离岸金融平台。结合“一带一路”沿线贸易需求,建立一批创新要素交易市场,形成“一带一路”碳排放交易等要素交易定价中心。加强引进上合组织产业园等一批国际化合作园区,形成“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
3.2.3 强化国际交往,构建“一带一路”文化交往中心
依托龙泉山三岔湖、龙泉湖自然资源优势,将龙泉山打造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同时打造承载国际金融、创意研发、会议博览等功能的国际高端服务业小镇,形成“一带一路”国际活动的定点举办场所。发挥成都高校资源,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国际合作学院、国际教育联盟等重点项目,促进与“一带一路”文化教育交流。
3.2.4 利用天府资源特色,建设“一带一路”国际旅游中心
发挥成都“古丝绸之路”文化发源地历史特色,将成都打造成为对接国际市场、具有中国示范意义文化旅游城市。联合省内及西南省市共同开展“南方丝绸之路”区域旅游合作项目,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共同构建“一带一路世界旅游目的地”。保护和利用好核心文化遗产资源,强化金沙遗址、古蜀船棺合葬墓、三星堆等大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并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长按二维码识别就可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