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2018.7期】山水城市理念下的川东北特色小城镇规划浅谈——以达州市罗江镇为例

——据说搞村镇的都关注了我们——


背景概述


2016年11月四川省达州市被列入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达州市政府就具体推进达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以科学规划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自然禀赋,因地制宜、依山就势、显山露水、彰显特色,高水平打造城市生态,建设现代山水生态城市。


2017年2月,在《四川省十三五特色小城镇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四川全省重点打造旅游休闲型、现代农业型、商贸物流型、加工制造型、文化创意型和科技教育型六大类200个左右特色小城镇。达州市罗江镇作为第一批旅游休闲型的小城镇,充分利用其特色景观、历史文化、民俗宗教、休闲养生等优势资源,以此推动罗江城镇建设和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


山水城市发展模式是在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基础上提出的,融入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同时凝聚了中国山水画、中国园林建筑的特有精神。川东北地区独特的地形地貌,以及宜人的山水特征,为构建山水特色小城镇提供了基础条件。


1
山水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a.山水城市的概念


山水城市理念最早是由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其在1990年731日给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的信中首次提到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山水画融合在一起,创山水城市的概念[1]。吴良镛院士后来发表题为《关于山水城市》的论文中也提出城市要结合自然,山水城市要强调城市的山水,含有生态学、城市气候学、美学、环境科学的意义。吴良镛院士在定义山水城市时提出不妨将他称为城市的一种模式,即城市,在城市形态上强调其山水的构成作用和城市的文化内涵[2]。


b.山水城市的内涵


从表面来看,顾名思义山水城市就是由山水构成城市环境的特征,并成为一种特有的城市环境意境。从空间构成上山水城市应该具有山水生态要素,并作为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深层次来看,山水城市不应简单地理解为有山有水的城市,他是具有山水物质空间形态环境和精神内涵的理想城市,应该有中国独特的文化风格与底蕴。所以说山水文化的体现才是山水城市的深层次特征,也是山水城市的灵魂所在。


2
山水城市的本质与路径


a.山水城市的本质


正如吴良镛院士所言,山水城市的发展模式强调城市的山水文化理念[2],笔者认为这种理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分析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演化过程的相互影响,处理好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力求达到城市空间与山水环境的融合。第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即山水城市应该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之一,天人相应、道法自然的思想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由此延伸出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辅相成的关系,正如中国山水画作一样,山水城市应该体现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化意境。第三,错落有致的城市形态。山水城市应是山水与城市的呼应与延续,具体表现在城市形态中就是空间的多样化,如同自然界的多样化形态一样,山水城市应摒弃均质化与同质化的空间形态,塑造出城市街道、园林、建筑等多层次的趣味空间。


b.山水城市的路径


山水城市的发展模式力求将城市发展与山水环境相融合,其具体发展目标可分为空间形态、场所精神、永续发展三个层面的内容。在空间形态层面,山水城市应展现显山露水、山水相依的发展目标,从城市生态景观层面塑造山水城市意象;在场所精神层面,山水城市应给人足够的山水生态意境,山水城市的发展模式应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受,让人在城市中感受到如同身处山水生态环境中的场所感受,在城市中塑造师法自然的场所精神;在永续发展层面,也就是山水城市的终极发展目标,笔者希望借助山水城市的发展模式引导城市与自然山水的良性互动,最终达到最小干预下的平衡,即城市和自然山水的永续发展。


3
特色小镇的景观与文化问题


a.特色小镇的景观问题


特色小镇发展中产业特色与景观特色密不可分,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显现出愈加密切的关系。良好的生态景观环境不仅是人们生活的空间,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空间。我国大部分小城镇进入城镇化进程中后期,产业业态的升级同时也要求整体城镇环境相应提升。产业特色与景观特色是特色小镇发展相辅相成的重要砝码。有些特色小镇在发展之初,由于多种原因牺牲了生态环境,盲目修建了大马路、大广场,大搞与小镇气候环境不符的人造景观,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又给小镇风貌带来了负面影响。


b.特色小镇的文化问题


特色小镇积极发展产业特色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小镇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使本土文化面临着荒废的困境。另外,很多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对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缺乏认知,拆除传统风貌区,建设与文化相背离的新式建筑,割裂了传统文化与生态景观肌理的关联,使得城镇风貌与特色文化大相径庭。


山水城市理念与特色小镇建设的系统逻辑


1
特色小镇的“山水理念”解析


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应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进行,并始终贯彻产业景观文化三者之间协调与互动的发展理念。山水城市理论则在整体自然生态环境的背景下协调山城之间的发展关系。由此可见,山水城市模式符合特色小镇的发展理念,二者在终极目标与实现手段等方面存在相似性(图1)。


【2018.7期】山水城市理念下的川东北特色小城镇规划浅谈——以达州市罗江镇为例

图1 山水城市模式与特色小镇发展理念的关系


a.产业特色


产业特色是山水城市理念下特色小镇发展的根基。山水城市理念强调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是对城市产业发展的更高要求。特色小镇产业应符合自然与人文特征,并成为特色小镇的立镇之本。2017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坚持产业建镇。由此可见,特色鲜明、动力强劲的产业是特色小镇经济建设的根本,也是国家在新型城镇化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背景下培育特色小镇的立意的体现。


b.景观特色


景观特色是山水城市理念下特色小镇的外在空间形态表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里不仅表明了绿色生态景观的经济价值,更突显了其珍贵的景观价值。我国在城镇化初期阶段城市发展导致了景观环境的破坏,并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所以在山水城市理念下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应因势利导,尊重自然,尽量保有原来的自然环境,生态要素和建筑街巷之间形成了共生关系,达到城镇与山水、田园有机相融,真正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3]。


c.文化特色


文化特色是山水城市理念下特色小镇的精神内涵。通过特色山水文化挖掘与重塑,有利于传承历史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展现地域文化,进而充实特色小镇的山水文化内涵。


2
特色小镇的“山水路径”实现


我国幅员辽阔、文化多样,地形地貌及区域气候差异较大。特色小镇的发展要求也不尽相同。本文将基于生态山水城市视角,探讨特色小城镇的规划策略及规划思路。山水城市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应立足于自然生态资源,并继承和发扬当地特色的山水文化,将山水环境与城市经济发展相结合,使生态要素参与到城镇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此思路下进行特色小城镇的空间布局、产业规划、设施配套及相关实施策略的研究。


a.梳理山水本底,保护山水格局


山水城市视角下特色小城镇规划的开展要在总体梳理当地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对规划范围内的山体特色、水文条件、气候特征及其他自然资源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梳理,结合历史资料,尽可能找到山水格局的形成因素、变迁过程及发展趋势。要保护好已经形成的山水格局,在规划层面划定生态控制红线,城市建设应不破坏原有生态格局并应避开生态敏感区。


b.提炼山水文化,凸显地域特征


特色小城镇的很大程度表现在其独有的地域文化上,其中特色山水文化是展现特色小城镇地域文化的重要方面。山水城市的发展模式应在摸清山水本底的基础上,深挖当地特有的山水文化,具体包括依附于山水资源的人文建筑(寺庙道观、纪念馆、博物馆等)、特色神话传说、特色表演形式、当地人文精神等,这些人文景观及非物质文化资源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精神,通过文化挖掘,能够深刻认识当地的人文品格,进而在规划中更好地凸显地域特征。


c.明确发展目标,完善产业链条


特色小城镇发展目标的确定是特色小城镇规划的重要内容,其对城镇建设起到引领作用。经过对特色小城镇山水格局的梳理,并对山水文化进行提炼,在明晰了山水特质的基础上进行区域功能竞合分析,最终明确城镇发展目标。同时在产业策略方面融入山水生态的考量,延长生态友好型产业链条。


d.产城生态互动,构建山水城市


特色小城镇规划的核心是产业规划,产业既是特色小城镇的立镇之本,也是特色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山水城市视角下的特色小城镇产业经济应在生态友好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宜人的生态意境也将为产业发展及城镇生活提供良好的城镇环境。在山水城市的发展模式下,特色小城镇规划将在用地选择、交通组织、公服配置、产业结构等多个方面加入生态要素,多维度构建形神兼备的山水城市。


罗江镇山水特色小镇案例解析


四川省达州市罗江镇地处达州市区北部,东依凤凰山,西临犀牛山,镇域内嘉陵江支流州河自东北向西南穿城而过。罗江镇具有典型的山水环境要素特征,在规划过程中结合自然及人文特色,将山水城市理念贯穿规划的整个过程之中。


1
城镇概况


a.区位概况


达州市地处川、渝、鄂、陕四省市结合部和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区,作为四川对外开放的东大门和四川省重点建设的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是沟通西部与中东部的重要节点。巴中达州万州高速公路使川东北地区的广元、巴中、达州三个城市可直达万州长江黄金航道,经济区位优势明显。达州市作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四川省围绕其构建川渝鄂陕结合部的商贸物流中心,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川东北城市群东北部一级中心城市,优越的交通区位有利于达州市承担高端服务和传统服务的职能。


罗江镇位于四川省东部,达州市通川区的东南部,距成都市区350公里,距离达州市城区11.5公里。全镇面积52.3平方公里,人口20055人,下辖12个村委会和居委会(图2)。


【2018.7期】山水城市理念下的川东北特色小城镇规划浅谈——以达州市罗江镇为例

图2 罗江镇在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的具体位置图


b.城镇特色


(1)绿水青山,生态宜居


罗江镇自然地形为四周高、中心低,中央有州河自北向南贯穿。河东犀牛山最高海拔912米,河西凤凰山最高海拔892米,州河一带最低海拔300米,呈两山环抱绿水穿城之势。罗江镇北部为达州市水源生态涵养区,范围内用地以农用地和林地为主,犀牛山和凤凰山景区主要由林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组成,期间穿插零星村庄居民点。镇区内有张爱萍将军故居和仙女洞景区,生态人文资源特色十分明显,具备山水城市的天然生态要素(图3)。


【2018.7期】山水城市理念下的川东北特色小城镇规划浅谈——以达州市罗江镇为例

图3 罗江镇山水资源要素分析图


(2)山水文化,红色传承


罗江镇位于达州市铁山旅游度假区、凤凰山莲花湖都市休闲运动旅游区、双鱼湖神剑园旅游区三者交汇处,周边休闲旅游资源丰富,相互间联系密切,山水文化影响深远。


达州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历史上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红军长征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和巨大牺牲,先后走出了张爱萍、陈伯钧等50多位共和国高级将领。罗江镇位于达州中心城区北缘,其自然山水文化与红色历史文化构成了当地特色的文化内涵。


(3)产业多元,生态友好


罗江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适宜,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农业发展条件。受到水源保护区的限制,现状罗江镇产业以种植业、养殖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同时依托凤凰山及犀牛山景区发展了生态休闲旅游业,现状产业类型为构建生态友好型产业链条提供了基础。


2
特色小镇的“山水”规划


基于罗江镇的自然生态、文化内涵及产业特色,笔者认为其具备山水城市理念的发展基础,在进行特色小城镇规划时应贯彻山水城市发展模式的规划思路。


罗江镇功能定位以旅游服务、生态休闲、红色旅游为先导,全面开展绿色康养、体育休闲旅游、生态宜居、职业教育培训等项目,形成三核引擎、多点开花的发展模式。将自身打造成为具有红色教育宣传及旅游服务示范功能的山水特色小城镇(图4、图5)。


【2018.7期】山水城市理念下的川东北特色小城镇规划浅谈——以达州市罗江镇为例

图4 罗江镇核心功能示意图


【2018.7期】山水城市理念下的川东北特色小城镇规划浅谈——以达州市罗江镇为例

图5 罗江镇空间组团分布图


a.梳理生态要素,彰显山水特色


规划通过对罗江镇凤凰山、犀牛山、州河、水源保护区等山水生态要素的梳理,掌握现状城镇生态基底,进一步明晰了罗江镇两山一河、山水田园的生态环境特色结构。在罗江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坚持农地农用,突出生态特色;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拓宽非农功能,实现农旅文深度融合;保持农村田园风光,留住乡愁,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实现生态可持续。积极探索政府、社会资本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政府整合资金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居环境,实现乡村特色旅游和现代生态农业联动发展。充分挖掘自然山水生态资源,使美丽乡村真正成为城里人向往的地方。


b.弘扬革命本色,传承特色文化


在提炼山水生态特色要素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罗江镇特色历史人文特色,总结山水背景下当地特色的人文精神特征,展现地方特色文化。罗江镇是张爱萍将军的故居所在地,依托故居建设的神剑园属省级文保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国防教育基地。人民群众信仰、文化自信及价值观的建构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完成。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更需要大力弘扬主旋律,依托优秀红色文化涵养百姓、塑造城市品格,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
特色小镇的“山水”策略


a.对接区域产业,实现联动发展


以产城山水融合为目标进行特色小城镇产业规划。罗江镇应抓住契机积极对接其北部的魏蒲产业新城,落实推进农业+康养+共享经济产业融合发展。立足优化犀牛山、凤凰山森林康养产业布局,促进生态友好型产业链条的完善,加速形成秦巴山区森林康养示范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图6)。


【2018.7期】山水城市理念下的川东北特色小城镇规划浅谈——以达州市罗江镇为例

图6 区域联动发展示意图


罗江镇可通过实施农村新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创意农业、电子商务、乡村共享经济,推动建立多种业态互相融合、多元发展机制。以服务达州城市产业升级为抓手,优化服务业供给,增强在市域内的核心优势。


b.倡导田园社区,提升生态环境


深入挖掘罗江镇乡村特色资源,以乡村旅游资源与土地为基础,以乡村旅游休闲为脉络,以休闲商业为配套,以乡村休闲农庄为核心,以高品质服务为保障,对镇域范围内各乡村进行综合开发,把乡村打造成一个岛式圈层结构的田园综合体,满足政府、企业、农民、旅游者等多方需求(图7、表1)。


【2018.7期】山水城市理念下的川东北特色小城镇规划浅谈——以达州市罗江镇为例

图7 罗江镇田园综合体分布图


【2018.7期】山水城市理念下的川东北特色小城镇规划浅谈——以达州市罗江镇为例

表1 罗江镇田园综合体项目一览表


规划充分利用罗江镇山区景观优势,发展山地乡村旅游。利用犀牛山和凤凰山地区部分废弃的荒坡荒地和闲置土地,积极引导农户参与农用地及宅基地经营权、使用权的流转。结合国家扶贫相关政策及项目,投资种植经济观赏植物与生态林木、家庭小型养殖农场等。结合田园综合体的打造,引入山区旅游精准扶贫项目,在打造生态森林公园的同时,实现休闲旅游的综合开发,振兴乡村经济。


c.融合生态要素,构建山水城市


进一步实施犀牛山、凤凰山天然林资源保护,通过退耕还林工程,打造生态森林公园。严格落实水源地保护,推进州河湿地公园建设,实现生态环境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绿水青山与美丽人居有机融合。


构建山水城市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现状区域内部分农房私搭乱建现象严重,破坏了原有的川东民居自然风貌,通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使城镇环境与自然山水相互渗透。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立足精品民宿、经典标杆的定位,打造一系列有品位、有品质的农庄。通过打造集人文要素、生态要素、科技要素、创意要素于一体的农庄,形成错落有致、山水相依的小城镇特色山水风貌。


结语


综上所述,山水城市发展模式是基于自然生态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也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体现。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及乡村振兴进程中,应更加关注城市与生态的关系,并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传承我国特色文化。山水城市视角下特色小城镇的规划,对保护城镇生态格局、展现城镇风貌具有重要意义。山水城市视角下特色小城镇的规划从分析当地特色山水要素入手,保护山水格局、挖掘山水文化,在规划中体现原有的山水风貌。罗江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跳出了传统规划设计思路,提出了在山水城市的视角下,生态格局、产业链条建构、农村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规划思路及策略,可为川东北地区及类似地区的小城镇规划提供参考。山水城市的发展模式在小城镇规划中的应用还不够完善,在镇村规划、土地利用、产业规划等方面还需依据现实情况的多元化而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吴人韦,付喜娥.山水城市的渊源及意义探究[J].中国园林,2009,25(6):39-44.

[2]吴良镛.关于山水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1(2):17-18.

[3]周文实.特色小镇建设:三大问题及应对之策[N].中国文化报,2018-04-21(5).

[4]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Z],2017.

[5]李军.积极发展共享农庄促进三农新突破[N].农民日报,2017-08-12(3).

[6]李军.共享农庄探出美丽乡村建设多赢模式[N].中国企业报,2017-10-31(13).

[7]李琴,周超,董桥锋,.创新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的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7(34):222-224,227.

[8]王情香.达州发展宜居乡村旅游业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26(10):89-90,203.

[9]贾金戈,严开川,陈岩.达州: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让蓝图变为现实[N].四川日报,2015-01-20(7).

[10]郎富平.浙江乡村旅游提升发展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7(3):91-96.doi:10.3969/j.issn.1002-8439.2017.03.020.


作者简介:

夏晶晶,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城建所城市规划师。

田文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师。

张晓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城建所所长,高级城市规划师。

版权声明:

原文刊登于《小城镇建设》杂志2018年7月刊,版权为小城镇建设杂志社所有,本文在原文的基础上经过删减。


《小城镇建设》杂志具体订阅、征稿信息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或文章上方“乡村与城镇建设”查看历史消息获取。


【2018.7期】山水城市理念下的川东北特色小城镇规划浅谈——以达州市罗江镇为例

《小城镇建设》杂志真诚期待与业内各方进行合作宣传。了解更多《小城镇建设》杂志信息,请搜索微信公众号“乡村与城镇建设”或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


杂志官网:www.dosct.cn

电子信箱:bj_xczjs@163.com

                 xczjs@vip.sina.com

咨询电话:010-88362101/68340120

【2018.7期】山水城市理念下的川东北特色小城镇规划浅谈——以达州市罗江镇为例

村镇第一科普平台

《小城镇建设》杂志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会刊

【2018.7期】山水城市理念下的川东北特色小城镇规划浅谈——以达州市罗江镇为例

扫描二维码关注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