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4日,一年一度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业务技术交流会召开,原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李晓江在“第六单元:科研项目”版块做了题为“新世纪以来院规划技术工作若干回顾”的报告,感谢作者授权发布,感谢会议主办单位总工室等职能部门提供的资源支持!
一、院规划专业项目类型的若干变化
1.1 大城市空间战略
• 广州战略(2000年编制);
• 宁波、南京、杭州战略(2000年编制);
• 2000年以后,哈尔滨、济南、珠海、北京、天津、苏州、泉州、东莞、合肥、长春、成都、青岛、福州等一批特大城市战略;
• 深圳2030(2004年编制);
• 大西安战略研究(西、咸、西咸)(2010年编制);
• 武汉2049(2013年编制)、长沙、成都、十堰、潍坊2049。
1.2 城镇群规划
• 长株潭区域规划、湘江生态经济带规划(2001-2003年编制);
• 省部合作: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成渝、海峡西岸城镇群规划(2003-2009年编制);
• 地方委托:北部湾、辽宁沿海、大西安、黔中核心区等城镇群规划;
• 关天城镇群规划;
• 京津冀城乡规划(2015年编制)。
1.3 城镇体系规划
• 青海、浙江、吉林、西藏、新疆及兵团、贵州、安徽、四川、江西、甘肃、山西城镇体系规划;
• 海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年编制)、城乡总体规划(2005年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2009年编制)、海南省总体规划(2015年编制);
•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5年编制,建设部);
• 汶川灾后重建体系规划(三省灾区,四川省,绵阳、德阳及4个极重灾区县);
• 山东省、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编制);
• 河北省空间布局规划(2015年编制);
•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5年编制,建设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
1.4 城市总体规划
• 天津(2006年、2015年编制)、重庆(2013年编制)、北京(2005年、2015年编制)、上海(2015年编制);
• 深圳、广州、成都、青岛、大连、武汉、长春、长沙、兰州、合肥、福州、郑州、太原、乌鲁木齐、海口、苏州、珠海、东莞…;
范围涵盖50%以上国务院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
1.5 国家新区规划
• 天津滨海、重庆两江、四川天府、贵州贵安、甘肃兰州、浙江舟山群岛、云南滇中、江苏南京河西、武汉长江(待批);
• 深圳前海计划(前期)研究、专项(业态)研究;
• 贵安新区总规、专项、控规,现场技术服务;
• 滇中新区总规、片区规划、城市设计等专项规划;
• 福州新区技术支持;
• 珠海横琴新区总规修编;
• 福建平潭总规评估及修编;
• 广州南沙总规与自贸区规划研究;
• 深圳蛇口自贸区发展战略
1.6 灾后重建及持续技术服务
• 北川新县城规划及前线指挥部(2008-2012年编制);
• 玉树灾后重建规划及技术工作组(2010-2014年编制);
• 舟曲泥石流灾后重建及峰迭新区规划、设计(2010-2012年编制);
• 芦山灾后重建规划及技术服务(2013-2016年编制)
1.7 城市更新/存量规划
• 北京中关村科学城核心区,战略合作、责任规划师(2011年-至今);
• 广州越秀区;
• 重庆渝中、江北、南岸、沙坪坝区发展战略及保护、更新、交通系列规划(2013年-至今)
• 上海虹桥地区(2010年编制),长宁区虹桥枢纽与片区(2015年编制);
• 上海静安区战略、十三五规划研究,新静安(2015年编制)。
1.8 连续性、实施性规划与技术服务
• 深圳罗湖口岸/火车站地区(2000-2003年编制);
• 东莞松山湖(1999年起编制),生态园(2007年起编制);
• 上海高铁车站到虹桥枢纽及周边地区(2003-2010年编制);
• 唐山曹妃甸、港区、工业区到地区规划(2005-2007年编制);
• 三亚海棠湾规划与城市设计(2005年-至今);
• 重庆两江新区水土片区、龙盛片区(2010-2011年编制);
• 重庆中央公园及周边地区规划、选址、设计、现场服务(2011-2012年编制);
• 深圳大空港地区及枢纽规划研究(2012年-至今)。
1.9 援助西藏、新疆、青海
• 自治区发展战略、体系规划;
• 拉萨八角街、布达拉宫广场规划;
• 阿里、昌都、山南、林芝总规;
• 尼木县吞达村规划及援助;
• 聂拉木县城与樟木口岸灾后重建;
• 雅砻河、扎达土林、纳木错风景区规划,纳木错、怒江源国家级风景区申报
• 自治区、兵团城镇体系规划;
• 乌鲁木齐总体规划、乌昌一体化规划;
• 近十个兵团师/市总体规划;
• 喀什历史文化保护、基础设施规划;
• 喀纳斯风景区规划、巴州旅游规划
•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 西宁、格尔木、海东规划;
• 建设部4个对口扶贫县规划技术援助;
• 黄南州旅游规划、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
• 可可西里世界遗产申报
• 朝阜大街、景山八片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 北京控高研究;
• 中轴线概念规划;
• 唐山、深圳、汕头、珠海、中山、东莞、广州、北京、天津;
• 重庆、上海、郑州、西安、石家庄、武汉、杭州、南京、兰州、合肥、长沙;
• 海南省、广东省、青海省、福建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四川省、山东省、贵州省、西藏、新疆(及兵团)、湖北省、山西省、河北省。
二、经济社会变化与规划事业
2.1 经济社会变化、大事件与规划
• 1993年十四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建立;
•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住房制度改革加速,扩大投资刺激经济;城市土地财政形成;
• 2003年“非典”的巨大冲击;提出新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 2008年金融危机,“4万亿”投资刺激,“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
• 全球经济持续疲软;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均出问题,经济增速放缓;社会性矛盾(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突显。
一方面,GDP导向、土地财政把中国城市发展导向盲目扩张的惯性轨道。
另一方面,中央的五个统筹、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新农村建设等战略渐次推进。
但是,经济社会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2个核心问题:资源环境与社会公平没有得到解决。
社会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地制度、住房制度改革,公权、私权、集体权分化;利益的多元化与利益博弈;市管县的行政体制,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性;发展模式的惯性与规划动机。
当前我们面临的规划问题主要包括:发展价值观的把握;规划面对的利益平衡(社会/集团、整体/局部、长远/近期…);规划效用的改变(蓝图到公共政策);规划技术方法的适应与探索、创新。
2.2 规划师的理想与规划院的作用
• 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文明
发展观的进步:
重视经济→重视社会与资源环境→重视文化;
以经济为中心→以人为本
• 中央城市工作意义:
把城市发展的规律、理念、方法上升到国家的要求,成为国家的目标。规划理想与理念的政治表述。国家发展观进步与规划师的理想高度一致。
• 规划师面对“规划的春天”:
不是去标签化地解释政策,而是在纷繁、丰富的实践中,身体力行,追求规划的“真、善、美”。
真:尊重规律;善:寻求改良;美:创造环境。
• 规划事业的核心命题:
要坚信规划功能对社会进步与改良的积极作用,要坚持规划师的信念、理想和职业应秉持的态度。
压 力:当城镇化、城市发展被赋予过多过高的附加期待时,城市的发展就会“变形”,城市规划就会“扭曲”。
责 任:当城镇化、城市发展出现新的动态与趋势时,规划师应保持高度的职业敏感,以职业态度判断方向、识别问题、需求策略,发挥规划应有的能动作用。
• 中规院作用的两条线索:
作为部属机构的智库,作为地方政府市场化服务的咨询机构。
为部服务,2000年以来的两个高潮:
• 2002-2008年,5大城镇群规划、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 2009-2013年,救灾,扶贫,援助藏、疆、青任务繁重;
• 2014年-,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福建赶超4大战略研究,京津冀城市群,建设工作会议筹备,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当前体制改革趋势下,为部服务的职能将会继续加强!
为地方服务,2000年以来服务对象层级不断提高,范围不断扩大。
中规院发挥四项职能的物质基础和实践基础,是中规院社会责任与效用的最大化。
三、若干项目简要评述
四、 结 语
跨入21世纪,中规院人坚持规划师的理想,坚守规划师的社会责任,以规划师的职业态度,用激情和韧性伴随走进了中国城镇化、城市发展和规划事业的高峰期,又迎来了新常态下的规划转型、提高的新时期。
中规院人定会在新的时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推荐一本书:
《八大重点城市规划—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
中规院院友、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说过一句引人思考的话:“一个学科,是否能成为一个公认的伟大学科,首先取决于这一学科是否有自己的传奇,有自己的‘大师’”,“没有故事,也就没有历史和传承”。与建国初期的“梁陈方案”、1980年代深圳特区总体规划等的传奇与故事相同,1950年代八大重点城市规划就是我们行业的伟大而真实的故事!
《八大城市》是向共和国规划事业的庄严致敬,是向当年规划事业创业者和探路者的致敬,是向当年规划行业决策者、领导者的致敬,也是向对中国规划事业开创给予重要帮助的苏俄专家的致敬。真诚希望有更多的老一辈和中青年规划师参与到规划行业传奇与故事的发掘之中,去书写规划行业的伟大历史。
新世纪以来,中规院上千人承担完成约4000项规划设计与研究,任何人的回顾与评述都不可能是全面的。
谢谢,中规院人!
注1:李院长在报告开篇点明内容根据他本人2000年以来参与或了解较多的项目整理。
注2:项目配图大部分来自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数字档案系统、档案馆、China-Up播客、微信平台。特别感谢西部分院、深圳分院、城乡治理研究所领导与同仁对于个别项目资料提供的支持!
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数字档案系统简介